EN
https://www.gov.cn/

“期待在未來拜訪中國空間站”——各國航天界熱評中國載人航天

2016-10-19 16:4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19日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兩名航天員順利進入空間實驗室。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同時,各國航天界也紛紛表示希望加強與中國合作,並在未來拜訪中國的空間站。

“你好”——國際航天界學説中文

中國人朝著建設空間站的夢想又邁進一步,而這其中還包含顯著的國際意義:到國際空間站退役時,中國可能成為全球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2013年神舟十號發射時,英國廣播公司新聞頻道進行了轉播,並援引歐洲航天局載人航天項目主任托馬斯·瑞特的話説,歐洲航天局有可能與中國展開闔作,“目前歐洲航天員中心的一些同事已經開始了中文培訓”。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中德太空合作項目負責人布朗博士對媒體表示,天宮二號項目為未來的國際空間合作提供了新契機,德國宇航界希望中國空間站能如期建成,屆時它將成為能進行太空環境下研究的唯一場所。

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出的“俄宇航員是否願意造訪中國未來空間站”的問題時,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知名專家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回答説:“怎麼會不願意呢!”他説,只要中俄兩國政府層面達成協定,俄載人飛船就可以飛抵中國空間站,屆時俄宇航員就可以去中國空間站做客了。”

美國國會自2011年以來禁止美國航天局與中國接觸,這一情況在美國國內已經引起媒體和航天界的不滿。美國多家媒體引用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授瓊·約翰遜-弗雷澤的觀點指出,2022年中國空間站將成為事實上的“國際空間站”,世界其他國家都準備跟中國合作建設空間站,歐洲人為此已開始學中文。如果美國不馬上改變政策、與中國在太空開展合作,那麼就會失去對中國未來航天計劃的影響力。

“歡迎”——中國將保持開放態度

天宮二號即將開展的太空科學和應用實驗中,“伽瑪暴偏振探測”引起了西方媒體的廣泛興趣。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評論稱,這項研究是由中國、瑞典和波蘭等國科學家合作進行,體現出中國與自身缺少航天項目的小國和發展中國家開展合作的興趣。這也是中國航天事業一直致力於國際合作姿態的延續。

法國《歐洲時報》16日發表評論説,歐洲航天大國面臨的預算壓力上升,促使歐洲航天局考慮與中國共同分擔航天項目的可能。據悉,中方已分別與俄羅斯、歐洲航天機構就科學家進入中國空間站達成協定,空間站設計為大型艙段對接預留接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也曾在採訪中透露:“中國空間站預留了很多將來與世界各國進行合作的平臺,設計了能與其他航天器對接、進行艙段級合作的接口。”

他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展了大量國際合作,在空間站發展中,中國願意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方案設計、設備研製、空間應用、航天員培養、聯合飛行等方面拓展交流合作。

毋庸置疑,未來的中國空間站將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科學研究和實驗機會,滿足空間探索及空間資源利用等科研需要,使中國載人航天發展進入探索科學前沿、開發空間資源、造福人類社會的新階段。(執筆記者劉石磊,參與記者欒海、林小春、張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