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文創+非遺,大有看頭

2016-10-28 08:0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剛剛落幕的2016年杭州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若論人氣最高,除了VR虛擬現實技術體驗區,就屬非遺展區。各種巧思妙想的非遺周邊衍生品讓參觀者大開眼界。“文創+非遺”,大有看頭。

用天然靛青浸染,農村嫁娶常用的“蒼南夾纈”,圖案、材質大膽創新,開發出環保布袋、餐墊杯墊等;“永康鑄鐵”,由傳承人自創的鐵壺品牌,在傳統手藝中注入文化創意,從給日本銷售商代工,到有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一把鐵壺售價不菲……

這些産品既是非遺保護和傳承的結果,也是文創産業發展的成果;不僅是文創産品的大生意,也是文化傳播的大文章。

都説非遺是大眾了解、認知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化石”的地位無需多言,怎麼“活”起來則大有講究。

傳統技藝、傳統美術類的非遺項目,在“不失其本”的基礎上,完全可以探尋一條融入現代設計、現代市場和現代生活的路子,讓非遺保護傳承與文創産業發展互為促進和依託。

對非遺項目來説,要保護傳承,也需要更大的影響力。除了秉承傳統的“原樣”保護傳承之外,借助文創産業發展之力,可以用更加活潑的面貌,提升知曉度、感染力。

可能會有人擔憂,很多非遺技藝本來就是一匠一心、一針一線的慢工細活,從非遺向商品轉化的過程中,難免會失了精髓。事實上,真正的文創衍生品,並非是非遺項目的簡化低配版或粗劣仿製品,它更像是一座橋,將普通人對非遺的興趣和認知引向深入。

對文創産業來説,非遺項目的獨特是無限創意的靈感來源,也能夠提升産業實力和競爭力。讓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豐富的文創資源已有許多成功案例。故宮博物院先後研發近萬種文創産品、一年銷售額超10億元。600歲的故宮可以“帶回家”,千年傳承的非遺項目以及其它傳統精粹,也可以帶入到當代日常生活中。

對政府部門來説,進一步加強對非遺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的同時,可以建立和完善“反哺”機制,將“文創+非遺”産業發展帶來的效益,部分用於非遺保護傳承的投入。通過對非遺“生産性保護”的新途徑,改變單一的投入機制。

當我們在談論非遺時,不必總覺得是在談論一件精緻但脆弱的東西,得小心翼翼呵護。源自千百年生産生活傳統的非遺,最終還是要走進當下生活。而經由一件非遺元素的文創産品,就能讓更多人走近它、了解它,最後愛上它。(江 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