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餘天鵝聚平陸——“中國大天鵝之鄉”走訪記
新華社太原11月17日電(記者 王菲菲)“看,那只‘小紅脖’大天鵝又來了!”何建喜指向湖面,在一群自在遊弋的白天鵝中有一隻脖子上戴著紅色環志。“它是我們的老朋友了,編號F55。”
今年60歲的何建喜是山西平陸縣黃河濕地的一名巡護員。5年前,他第一次見到“小紅脖”。
這只雄性白天鵝從蒙古國出發,一路越過森林、湖泊,來到了山西南部的平陸黃河濕地。正因脖子上的紅色環志,人們才知道了它的遷徙路線。那年,它還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伴侶,從此這兒便成為它們越冬的理想之地。今年,它和伴侶、4個孩子又回來了。
“咱們這兒環境好,人們愛護天鵝,它才願意每年都來。”何建喜説。
平陸黃河濕地位於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地帶。這裡背風向陽、氣候溫暖,6000多公頃的濕地都是大天鵝棲息的樂園。從每年10月底開始,天鵝陸續來到這裡,一直待到第二年3月。高峰時天鵝數量達1萬餘只,這裡因此被稱為“中國大天鵝之鄉”。
為了讓白天鵝愜意棲息,平陸縣不斷加強濕地水域保護,整治黃河流域排污治理,並投資2000萬元在森林公園造林2500余畝。從1998年的2000余只,到如今白天鵝數量高達1萬餘只。
從西伯利亞、蒙古國等地飛行上千里來到平陸黃河濕地,天鵝在這裡需要“吃飽、睡好”。
早上6點20分,何建喜就開始給天鵝準備食物,玉米是它們的主食,還不時加點白菜,改善生活。只見老何哨子一吹,玉米往灘地上一撒,白天鵝們便撲騰著翅膀上岸了。
F55一家也來覓食了,作為一隻雄性天鵝,它像個護衛一樣保護著自己的孩子,不時啄走搶食的天鵝。吃飽之後,白天鵝們又張開翅膀,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為了讓大天鵝順利越冬,平陸黃河濕地管理部門每年都要為大天鵝投放玉米、白菜等食物5萬公斤,同時還對周邊農戶的農作物進行賠償,提高群眾保護大天鵝的積極性。
在水中,白天鵝們總是以家庭為單位活動,有時兩家子天鵝會因為搶奪地盤而打架,但都是點到即止。先是兩隻雄性天鵝撲騰著翅膀,仰起脖子,咕咕叫喚,之後它們便跳起來互啄,幾秒之後勝負便分,落敗的天鵝帶著自己的家人灰溜溜地遊走,而獲勝的天鵝家族卻叫得更歡了。
“貓冬”之時也是白天鵝尋找伴侶的好時候,在水面上,不時有一對對白天鵝交頸親昵。
常年拍攝天鵝的攝影愛好者曹曉春説,天鵝是忠貞的動物,他們實行“終身伴侶制”。如果一隻死亡,另一隻便為之“守節”。自己曾親眼見過一隻白天鵝死去,它的伴侶在旁邊哭得撕心裂肺。
“真的是在哭,當時我們在場的攝影師都不拍了,特別傷心。”她説。
到了明年3月份,白天鵝又要遷徙了,但人們相信,只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保護意識繼續加強,會有更多的天鵝來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