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福建創新創業大賽掀起雙創潮助推産業升級

2016-11-20 16:05 來源: 科技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每克價值10萬元的表皮生長因子原料、國內首創唯一能用且可遠程故障診斷的超聲刀、整合諸多世界級供應商的運動跑表……正在舉行的第四屆福建創新創業大賽上,眾多“黑科技”産品驚艷亮相讓人大開眼界。

與之對應,“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等,這些頻頻從參賽者路演中出現的詞彙,折射出隨著該省一系列雙創政策措施落地,眾多企業牢牢抓住“創時代”的新機遇,努力從底端躍升、搶佔全球産業技術高地,支撐全省産業轉型升級。

新機制,大賽掀起雙創潮

全省(不含廈門)從2013年370個企業和團隊參賽,增長到2016年753個企業和團隊角逐;從主要由省級層面主辦,到如今有龍岩、漳州、三明3個設區市舉辦分賽區賽。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是目前國內最具規模及影響力的創新創業賽事,福建創新創業大賽為其福建地方賽,自2013年首屆大賽成功舉辦以來,已連續舉辦4年,參賽人數、影響力與日俱增。

這得益於福建省委省政府從頂層設計開始、打造適應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省委召開全會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審議通過了《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決定》;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十條措施》;省科技廳把大賽作為科技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抓手,積極創新賽事機制——

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的同一平臺上,由福建大賽組委會按相關配套扶持政策予以一定支持,推動形成自下而上選拔機制,除龍岩外,三明、漳州今年也舉辦市級的首屆創新創業大賽;同時,本屆福建大賽復賽、決賽首次嘗試在省會福州以外的城市舉辦,在一個平臺上,實現國家、省、市三級賽事聯動,提升大賽的參與度與影響力,激發“雙創”活力和熱情。

新高地,構建創新服務鏈

定位於冷凍食材B2B供應鏈平臺的“凍品在線”,已獲得投資2000萬美元,計劃借助創新大賽平臺再融資5000萬—7500萬,加快向全國佈局;移動遊戲平臺服務商靠譜網絡已獲得投資4830多萬元,希望借助創新大賽平臺融資3億元,整合國內遊戲投放渠道資源……

“經過連續四屆的精心打造,大賽産生強大‘磁場效應’,為科技前沿項目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融資對接平臺,對社會的創業創新起到很好的激勵和帶動作用。”福建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

在福建,作為雙創的“晴雨錶”,創投在創新大賽平臺推動下,呈爆髮式增長之勢:設立了總規模各3億元的福建省創業創新天使基金和生物與新醫藥創投基金;三明成立1.1億元的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引導基金,並與福建翰鼎按1:2比例共同出資3000萬元成立科技創新天使投資基金,正在對大賽獲獎項目進行盡職調查;龍岩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企業清景銅箔公司融資3600萬元,和達玻璃公司融資3300萬元等。

當前,福建正以創新創業大賽為載體,為參賽優秀企業、團隊制訂了科技項目立項、創新券補助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打造完整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放大科技政策、資金的“杠桿效應”。全省各類眾創空間數量超過400家,其中26家獲得國家級眾創空間備案,113家被認定為省級眾創空間。

新業態,打造發展新動能

由於人體皮膚屏障,蛋白質類分子透皮給藥成為世界性難題!中科院“百人計劃”人才、中科大教授溫龍平研發的以“透皮短肽”為媒介的生物透皮技術破解這一難題。龍生公司推進這項國際領先的項目轉化,佈局透皮EGF原料、生物藥品等領域,目前該項目已闖入全國生物醫藥行業總決賽……

從傳統産業挖掘新動能,從新興産業發現新可能。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省科技廳借助大賽平臺,發力互聯網+、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等領域,發掘和培育一批擁有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業項目和團隊,推動産業加快轉型升級。

——傳統産業轉型“玩跨界”,宜準科技打造集運動表、可穿戴智慧技術與雲服務平臺于一體的智慧運動表品牌,實現從出口代工到整合MTK、ROHM等諸多世界級供應商的華麗“蝶變”;太爾科技基於核心骨傳導技術,發展骨傳導智慧穿戴設備項目,改變人類的聽音方式;思特電子深耕食品安全信息化和物聯網應用領域,致力於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和企業端食品安全可追溯。

——自主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毅君鑄造專注于特種高性能特鋼鑄造零部件的研發,打破了歐洲核電汽輪機不採用來自於中國的鑄鍛件的潛規則;和達玻璃在國內率先突破了AG防眩光平板顯示玻璃製備關鍵技術,改變了高端防眩玻璃由美國和意大利壟斷局面。

福建創新創業大賽組委會主任、省科技廳廳長陳秋立表示,將秉承“科技創新:驅動經濟、服務民生”的宗旨,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築牢平臺建設基礎,抓住機制活力這個關鍵,實現成果轉化目的,不斷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新業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作出積極貢獻。(記者 謝開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