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林業局:防沙治沙,用信心凝聚綠色希望

2016-12-01 14:58 來源: 林業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筆者居住在河北唐山的一座小城,離北京不遠,十幾年前,這裡動輒黃沙舞空,遮天蔽日,沙塵暴一年要來一二十次,春天尤其頻繁猛烈,讓人不堪其擾。後來,沙塵暴慢慢地少了、弱了;近兩三年,沙塵暴竟然有了絕跡的趨勢,幾乎一年也不來一次了,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沙塵暴這個曾經肆虐的環境敵人。相信小城的環境變化正是全國生態改善的一個縮影,折射出國家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的努力和成就。

2001年8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用法律明確了防沙治沙的目標、重點、措施、步驟和責任,用法律給防沙治沙撐腰,用法律把防沙治沙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展現出了防沙治沙的決心,標誌著防沙治沙進入一個新階段。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防沙治沙提供了新的指南,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防沙治沙工作高度重視,多次作出批示,提出要求,明確任務。國務院批准的兩期《全國防沙治沙規劃》以及去年中央出臺的《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意見》則明確了防沙治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國家林業部門多次組織開展全國防沙治沙現場經驗交流會,部署防沙治沙工作,總結經驗,推動各地區各部門交流取經,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從中央到地方,層層簽訂了防沙治沙的責任狀,各級政府不斷創新防沙治沙的體制機制,不斷加大投入,並鼓勵引導企業資金、金融資金、公益資金等社會資金參與防沙治沙,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因木(草)制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退沙還林、退沙還草、封沙恢復、工程固沙,重點推廣了“兩行一帶”“草方格固沙”“封造結合”“治沙與用沙相結合”等治理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

從2013年7月開始,到2015年10月結束,歷時兩年多完成的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當前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較2009年有明顯好轉,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成效明顯的良好態勢。荒漠化和沙化面積持續減少,沙化逆轉速度加快。我國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自2004年出現縮減以來,連續10年保持“雙縮減”。

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防沙治沙的對話與合作,擔當大國責任。2015年,國家林業局與科技部、內蒙古自治區聯合舉辦了第五次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汪洋副總理出席並作重要講話。完成了我國《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國家報告》,全面宣傳我國防治荒漠化相關國家戰略和治理行動。編制了《“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動合作構想框架》,倡議建立對話機制,搭建合作平臺,推動政策對話、能力建設、聯合研究,技術示範和信息共享,為實現“一帶一路”戰略提供生態保障。中國的防沙治沙不僅在逐漸改變著中國的生態環境,也給周邊各國的生態環境帶來了良好影響,不僅讓中國人民受益,也讓其他一些國家的民眾受益,中國的防沙治沙成績與努力有目共睹。

所以,我們應該堅定防沙治沙的信心,堅定防沙治沙的方向,用信心凝聚綠色希望,凝聚力量,沿著既定的政策、規劃,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抓好落實,把一項一項的措施都嚴格執行到位,一個一個地啃硬骨頭。防沙治沙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我們還有261.16萬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172.12萬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等待治理,根據“十三五”規劃,在“十三五”期間,全國需要完成10萬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務,也就是每年需要治理2萬平方公里。在沙區面積整體縮減、沙區生態整體改善的基礎上,一些沙區的面積則呈現出擴大趨勢,生態呈現惡化趨勢,另外,即便是已經獲得一定程度治理的沙區,生態環境也還非常脆弱,很容易反彈反復倒退。防沙治沙的任務非常艱巨,我們一定要正視防沙治沙的困難和問題,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摸透防沙治沙的規律和竅門,選準最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宜封則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而在退沙還林的地區,在造林的方式上應該宜飛播則飛播,宜人造則人造,在造林的品種上,應該宜灌木則灌木,宜喬木則喬木,切忌想當然地蠻幹,不能好心辦壞事,費力費錢植了樹反而讓生態受到負面影響。防沙治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只有人人都關注、支持、參與防沙治沙工作,都盡到一份責任,都獻出一份力,我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才能實現最終的目標。(李英鋒)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