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慶:小金卡推動重慶打造智慧交通産業高地

2016-12-02 09:42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上下班高峰,通過手機、電腦等可提前知道未來半小時、1小時道路交通狀況;智慧信號燈為公交車一路亮綠燈,出行更快速;進入公共停車場不用停車取卡刷卡……

未來,依託重慶城投集團旗下城投金卡信息産業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重慶市智慧交通物聯網大數據服務平臺(簡稱大數據服務平臺),便可以實現這樣的出行新方式。該平臺還可以將主城道路通行率提高20-30%。

憑藉在技術集成、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城投金卡信息産業股份有限公司“射頻識別智慧交通管理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重慶)”項目為“2016年國家地方聯合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這也是全國首個國家與地方聯建的射頻識別智慧交通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迎來智慧交通新時代

大數據服務平臺是將RFID即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與視頻等其他技術的創新集成,應用到車輛和城市交通的動、靜態管理和服務中。

通俗地講,平臺通過對安裝RFID汽車電子標識的機動車身份信息的動態採集、判斷和識別,形成實時、動態、精準的路面及車輛信息數據庫,並對數據進行全面挖掘利用。

目前,該平臺開發的“重慶市交通信息卡”已累計發放1232萬張,覆蓋全市所有機動汽車及駕駛人;可監測主城路面1200多個收費車道、1000多處主要路段,並與633個銀行網點聯網。除了可監測主要路段實時路況外,該平臺還可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前發佈未來5分鐘、10分鐘、半小時及1小時實時路況信息。

不僅如此,該平臺還實現了重慶黃標車貨車區域限行政策的落地,對限行車輛進行自動、精準、長效、全天候管理,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數據顯示,僅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該平臺就抓拍了主城區18031起黃標車闖限,210325起貨車闖限,節省了大量警員現場執法等人力支出。

通過該平臺,重慶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並已在多行業産生社會經濟效益的RFID汽車電子標識綜合應用城市。

打造完整的創新體系

事實上,擁有現在的應用成果,大數據服務平臺已在智慧交通領域深耕了18年。

1998年,伴隨重慶啟動路橋費項目,城投集團便提出:推出不停車收費系統取代人工停車收費。為此,城投公司著手研發“可視化交通自動控制系統”、“三橋不停車收費系統”、“路橋通行費徵稽管理系統”。

2005年,城投集團發起並控股組建了城投金卡公司,構建大數據服務平臺。

2006年,“重慶交通信息卡系統”獲得地方立法支撐,全面啟動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重慶交通信息卡(電子牌)實現了重慶籍機動車和駕駛人證照電子化全覆蓋。

……

目前,該平臺已經投入5億多元,獲得授權專利20項、獲得軟體著作權10個、高新技術産品10個,參與9項地方標準編制(已頒布),參與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主持的汽車電子標識(RFID)國家標準的編制及大數據國家標準的制定。

推動重慶打造智慧交通産業高地

一張小小的卡片,不僅讓重慶智慧交通建設領域走在全國前列,還推動重慶構築起智慧交通産業高地。

有分析稱,未來,作為車輛“二代身份證”的汽車電子標識的推廣普及,將是我國智慧交通産業最具獨創性、規模最大的應用。僅2015年,我國智慧交通領域的市場規模已達1500億元。

巨大的市場潛力,讓大數據服務平臺蓄勢待發。

根據規劃,射頻識別智慧交通管理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重慶),總投入30億元,圍繞智慧交通物聯網、交通大數據服務及互聯網+交通服務三個産業發展方向,主要攻克制約重慶及國家基於汽車電子標識的智慧交通物聯網和大數據産業發展的商業和技術瓶頸。

目前,該中心已與美、法、韓等國內外産業鏈上近20家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形成産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推動在重慶形成射頻識別智慧交通産業高地,以及“雲平臺+信息管理+智慧終端+內容服務”的信息通信服務産業集群。

未來,重慶城投金卡公司將會把平臺相關産品,以及建設、管理、運營、服務成果推向全國,與國內一些城市合作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助推産業向縱深發展。(記者 楊永芹)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