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評論:建設體育強國築牢健康中國基石

2016-12-29 20:5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重慶12月29日電(記者 周凱)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是綜合國力和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擁有健康體魄、健康心理的國民,是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前提。在京召開的體育工作座談會上,體育戰線要緊緊圍繞建設體育強國目標,樹立“大體育”理念,成為與會人士的廣泛共識。

運動健身,可以從源頭上預防疾病。《“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這是對我國的體育事業的重新審視和更高要求。建設體育強國,讓國民壽命更長、身體更健康,就是築牢健康中國基石,就是助力實現中國夢!

近年來跑步賽事火爆全國,各地的馬拉松賽參賽名額一號難求;越來越多的人在手機上安裝運動軟體,運動之後比比誰的步數多、消耗的卡路裏大;在朋友圈曬健身美圖成為時尚。然而不容回避的是,找不到運動場地、不知道如何科學健身等問題依舊存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成為制約全民健身的短板。

全民健身核心在“全”。體育工作必須要努力實現體育工作全地域覆蓋、全週期服務、全社會參與、全球化合作、全人群共享,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農村、社區以及欠發達地區的群眾都能便利健身已經擺上了議事日程。《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提出構建三級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的目標。同時,除了要開展跑、騎、舞等大眾項目,還要培育帆船、賽車、極限運動等時尚休閒項目。

健康不只是身強體健,而是精神健康和軀體健康的融合。在競技體育中,專業運動員“更快、更高、更強”自我超越和拼搏精神,是人們精神健康的正能量,同時也激勵人們走向運動場。而我國體育産業2025年規模達5萬億的目標,也將為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的發展給予資金支撐。

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産業三駕馬車並駕齊驅才能鑄就體育強國,要讓這三駕馬車有充足的動力,體育管理制度是關鍵。中國體育正在從精英體育向大眾體育延伸、從獎牌體育向民生體育轉變、從政府辦賽向社會組織共同參與拓展。隨著中國足球改革大幕的開啟、體育協會與體育行政部門脫鉤等重大改革的推行,中國體育的管理正向職業化、市場化轉型,並讓人看到了振興三大球的希望。

從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到《“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體育事業吹響了新的號角,建設體育強國正當其時,抓住機遇、攻堅克難,前進中的中國體育事業必將成為構建健康中國的重要力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