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青海2016年歸鄉博士超過300人 青藏高原正在逐漸告別人才“缺氧”

2017-01-03 10:3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寧1月3日電(記者 李亞光)人才難留、産業缺乏、技術落後是昔日青藏高原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技術新銳、高校畢業生及海歸來到青海創業,2016年青海省僅歸鄉博士就超過300人,這塊高原正在逐漸告別人才“缺氧”狀況。

洛藏生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在美國攻讀信息技術專業,作為訪問學者的他一回鄉就投身科技産業。近2年,洛藏研發的漢藏雙語早教機、點讀筆、講解機器人等一批擁有自主産權的産品走進高原牧戶。洛藏説,新的一年,他希望通過科技改變更多藏族群眾的生活,讓他們能夠接觸、體驗到高原外更廣闊的世界。

如今,與洛藏相似的青年在青海省並不鮮見。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人力資源市場處處長張文師説,2016年該省留學回鄉青年達到200余人,而在10多年前尚不足20人;2016年該省歸鄉博士超過300人,10年前僅有現在的十分之一。這些青年回到故土,都希望通過所學知識推動家鄉發展,其中大部分成為創業、創新的主力。

27歲的張越曾攻讀資源生物學專業,從青海一所高校畢業後沒回山東老家,在當地建立了自己的畜牧公司。兩年來他不停輾轉于青海、西藏,將收購的牛羊肉進行精深加工外銷。同時承包流轉土地試種高原燕麥草,緩解高原冬季牲畜的飼料短缺問題。

新的一年,張越希望更多外地人能體驗到純天然、無污染、口感佳的高原畜牧産品,使藏羊、牦牛肉“走出深閨眾人識”。他還希望牧民的腰包能因此變得更加“鼓囊囊”。

張文師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外地籍畢業生選擇紮根在青藏高原。在2016年畢業的4000余名學生中,有1200余人留在青海就業,佔比超過30%。他們當中不少人圍繞高原特色資源成立了小微企業,在這片熱土上追逐著自己的夢想。

27歲的尕松成林如今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青年創業基地的負責人。2014年,他和6位當地大學畢業生一拍即合,通過建立電商平臺,玉樹的蟲草、民族手工藝品遠銷北京、上海乃至國外。在玉樹團州委扶持下,定位於孵化企業的“玉樹青年創業基地”建立,目前已有30多家小微企業入駐。

尕松成林説,以前不少藏區青年只看重公務員、事業單位等“鐵飯碗”,畢業後寧願在家待業也不願謀求其他工作。新的一年,他希望更多有想法的年輕人能在市場中“淘金”、歷練,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