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曬一曬,那些新式的寒假作業

2017-01-22 20: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 做家務、看電影、錄視頻……寒假如期至,作業大不同。記者在多地中小學解到,傳統的寒假作業大本、復習題、寫日記,逐漸被體驗式、個性化、重實踐等新式作業代替,孩子們開始從枯燥寒假作業中擺脫出來,並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尋到快樂,增長本領。

手工製作、做家務、看電影也是寒假作業

今年寒假,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市中區等區縣將不再為學生訂《寒假生活指導》,延續多年的寒假作業大本與學生們再見了。與此同時,手抄報、手工製作等個性化寒假作業走進孩子們的生活。

寒假伊始,從遼寧、山東到江西、廣東,很多學校的寒假作業悄悄“變臉”,厚厚的作業本、習題冊少了,體驗式、開放式、可選擇的“作業”多了。越來越多的學校豐富寒假作業形式與內容,倡導探究式、體驗式作業,引導學生參與發展興趣特長、培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體驗活動。

今年寒假,武漢市漢正街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要和家人一起走東湖綠道,而高年級要用照片記錄中山大道街景、老字號、建築,還要查閱資料,了解老建築的歷史;南昌市珠市小學提出體驗紅色、綠色和古色的“三色文化”寒假作業,紅色遺址、青山綠水、滕王閣、繩金塔等文物古跡都成為選擇對象。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佈置“童心看職業”的社會實踐,讓同學們親自觀察不同的職業,並通過閱讀資料、人物採訪等了解這份職業。

“過春節”成為各地寒假作業的重頭戲。讀春聯、講春節典故、讓孩子和家人一起包餃子、逛廟會、買年貨……在玩中學,學中玩,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豐富多彩的寒假作業也有共性:閱讀和體育鍛鍊。體育必須保證每天運動一小時,假期閱讀三本以上課外讀物,“加強鍛鍊、閱讀,可以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受益終身。”瀋陽市岐山二校副校長馬玉輝説。

重實踐、接地氣的作業孩子們感興趣

學校老師費盡心思、精心佈置的這些個性化寒假作業,是否合孩子們的胃口?孩子們是否學有所得?

在濟南市泉城廣場,帶著“環保小衛士”綠袖章的紅領巾們三五成群,讓路人拿出手機登陸微信平臺,進行一場針對霧霾成因的“紅領巾微調查”。

微調查促發孩子思考環保從我做起的重要性。四年級二班張曉彤在活動感想中寫道:“如果我們再不保護環境,濟南之後就會變成一個被霧霾籠罩的灰色城市。”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