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曬一曬,那些新式的寒假作業

2017-01-22 20: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 做家務、看電影、錄視頻……寒假如期至,作業大不同。記者在多地中小學解到,傳統的寒假作業大本、復習題、寫日記,逐漸被體驗式、個性化、重實踐等新式作業代替,孩子們開始從枯燥寒假作業中擺脫出來,並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尋到快樂,增長本領。

手工製作、做家務、看電影也是寒假作業

今年寒假,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市中區等區縣將不再為學生訂《寒假生活指導》,延續多年的寒假作業大本與學生們再見了。與此同時,手抄報、手工製作等個性化寒假作業走進孩子們的生活。

寒假伊始,從遼寧、山東到江西、廣東,很多學校的寒假作業悄悄“變臉”,厚厚的作業本、習題冊少了,體驗式、開放式、可選擇的“作業”多了。越來越多的學校豐富寒假作業形式與內容,倡導探究式、體驗式作業,引導學生參與發展興趣特長、培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體驗活動。

今年寒假,武漢市漢正街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要和家人一起走東湖綠道,而高年級要用照片記錄中山大道街景、老字號、建築,還要查閱資料,了解老建築的歷史;南昌市珠市小學提出體驗紅色、綠色和古色的“三色文化”寒假作業,紅色遺址、青山綠水、滕王閣、繩金塔等文物古跡都成為選擇對象。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佈置“童心看職業”的社會實踐,讓同學們親自觀察不同的職業,並通過閱讀資料、人物採訪等了解這份職業。

“過春節”成為各地寒假作業的重頭戲。讀春聯、講春節典故、讓孩子和家人一起包餃子、逛廟會、買年貨……在玩中學,學中玩,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豐富多彩的寒假作業也有共性:閱讀和體育鍛鍊。體育必須保證每天運動一小時,假期閱讀三本以上課外讀物,“加強鍛鍊、閱讀,可以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受益終身。”瀋陽市岐山二校副校長馬玉輝説。

重實踐、接地氣的作業孩子們感興趣

學校老師費盡心思、精心佈置的這些個性化寒假作業,是否合孩子們的胃口?孩子們是否學有所得?

在濟南市泉城廣場,帶著“環保小衛士”綠袖章的紅領巾們三五成群,讓路人拿出手機登陸微信平臺,進行一場針對霧霾成因的“紅領巾微調查”。

微調查促發孩子思考環保從我做起的重要性。四年級二班張曉彤在活動感想中寫道:“如果我們再不保護環境,濟南之後就會變成一個被霧霾籠罩的灰色城市。”

採訪中記者發現,那些注重實踐、個性化、接地氣的新式寒假作業,帶給學生們別樣的經歷和感受。“熊孩子”們不再抱怨作業枯燥無味,興趣也提起來了。

結合“減負提質”,瀋陽市皇姑區30所小學設計了個性化寒假作業,包括錄製閱讀音視頻、學新歌、看電影等都成為作業內容。瀋陽市岐山二校四年級學生姚佳邑説,原來寒假作業也可以這樣有趣,在玩耍中就能完成作業了。

“我最感興趣的是‘家庭留學生’這一項。”濟南市第五中學初三10班徐一鳴説,學生們可以用一週時間與本班同學交換家庭,自願結成“家庭留學生”小組,與對方父母共同生活,一起吃飯、學習、遊玩。

瀋陽市昆山四校三年級小學生楊若佳的作業裏,有一個“小講堂”項目,要求學生把自己擅長而別人可能不了解的知識用小視頻記錄下來。楊若佳非常喜歡這個作業,她將把“蝸牛有上萬個牙齒”的新發現錄成視頻講給同學聽。

昆山四校副校長劉姝昱説,佈置這樣的作業就是嘗試真正把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得到全面成長。

寒假作業也要與時俱進

取消了文字、習題等傳統作業,孩子們歡呼雀躍,但也有家長擔心,“去書本化”會不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

“並非動手寫的才叫作業,作業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偏重於學生興趣的培養,有利於立體塑造孩子素質。”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范先佐認為,在經過一學期的高強度課堂學習後,學生面對一大堆抄抄寫寫的作業心生厭煩,很難提起興趣。許多學生開學前夕才開始加班加點趕寫作業,甚至還有同學花錢找槍手或到網上“跪求答案”,作業的效果可想而知。

寓教于樂的新式寒假作業,也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南昌大學附屬小學紅谷灘分校三年級學生家長柯瑞琴説,學習並不是全部,文明的素質、健康的體魄也非常重要,新式寒假作業更有利於促進孩子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質。

瀋陽市皇姑區教育局副局長時洪説,假期首先要讓孩子充分休息、玩,經歷了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後,好好調整一下。其次,寒假作業是讓孩子如何科學度過假期的一個導向,應儘量減少學科知識類的內容,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多一些課外的東西。

對寒假作業的評價方式也相應發生改變。“過去是交作業本,現在我們提倡多種形式的總結表達,很多學校的‘開學第一課’,就是學生們來表演,説一説,唱一唱豐富的假期生活。”時洪説。(記者王瑩、王陽、廖君、鄭天虹、沈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