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衛生計生委就我國心理健康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2017-04-07 13:44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衛生計生委于4月7日(週五)上午10:00在西直門辦公區(西城區北禮士路甲38號)1層新聞發佈廳召開4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我國心理健康工作相關情況。


國家衛計委就我國心理健康工作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中國網 倫曉璇 攝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國家衛生計生委4月例行新聞發佈會。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設立世界衛生日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引起世界各國人民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關注,提高人民對衛生領域的素質和認識,強調健康對於勞動創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今年世界衛生日關注的是抑鬱症,國家衛生計生委將中國區主題確定為“共同面對抑鬱,共促心理健康”。結合世界衛生日的主題,今天我們的發佈會邀請到了相關領域的領導和專家,為大家介紹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進展等有關情況,並將就大家在精神衛生方面的問題回答大家的提問。

我現在介紹一下出席今天發佈會的嘉賓,有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王斌副局長,北京安定醫院王剛院長,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諮詢中心祝卓宏主任。坐在前面第一排的專家有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于欣教授,北京回龍觀醫院牛雅娟主任。我是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的成義,首先請王斌副局長為大家介紹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進展情況。


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介紹情況 中國網 倫曉璇 攝

[王斌]剛才來的路上,好幾位記者説找不到地方,一聽就第一次來,為什麼第一次來?為今天發佈會的主題而來。今天發佈會主題吸引了這麼多媒體朋友,非常感謝大家對心理健康相關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通報一下近期全國精神衛生工作的一些進展情況。

今天是世界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把今年世界衛生日主題定為“一起聊聊抑鬱症”,國家衛生計生委也圍繞“共同面對抑鬱,共促心理健康”這一宣傳主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科普宣傳活動,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開展廣泛宣傳,促進公眾對精神衛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心理健康整體的意識,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和預防精神疾病。近期我國精神衛生工作的主要進展情況如下:

一、精神衛生工作進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精神衛生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規範發展心理治療、諮詢等心理健康服務。做好精神疾病綜合管理工作,重點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登記報告和救治救助。2016年底,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宣部等22個部門印發《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首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具體政策措施。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下,各級衛生計生部門積極開展精神衛生工作。

(一)逐步建立精神衛生服務體系。近年來,各地加大精神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精神(心理)科建設和專業人員培養培訓。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精神衛生服務機構2936家,開設床位數43.3萬張,比2010年(1650家機構、22.8萬張)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國有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27733人,精神科護士57591人,心理治療師5000余人。有90余萬人次獲得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呈多元化發展,服務質量逐步提高。

(二)逐步拓展精神衛生工作內容。醫療機構積極探索開展心理健康服務。隨著群眾健康意識提高,因常見精神障礙到專業機構就診患者的比例顯著增加。專業機構適應患者就診需求,原來是以嚴重精神障礙診治為主,逐步加強心理科、心身醫學科建設,增加為抑鬱症、焦慮症等常見精神障礙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醫院和醫務人員更加關注抑鬱、焦慮、失眠等心理問題的識別診斷。還有很多精神衛生專科醫院設立了睡眠中心、心理保健中心、心理調適中心等,即便是沒有以這些中心名義出現的一些科室,也都對失眠,包括其他一些情緒問題,設立了相應的科室,另外增加了醫療服務的力量。這樣的做法就更加適應群眾多樣化的服務需求。近些年來,我們也看到,社會化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快速發展,為很多來訪者提供個性化心理諮詢服務,也逐漸成為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力量。

(三)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救治服務。目前,國家將精神分裂症等6種嚴重精神障礙納入重點管理,開展患者信息登記、救治救助、隨訪管理等一系列服務。截至2016年底,全國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540萬例,管理率達到88.7%。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數約佔在冊患者總數的3/4。我剛才提到的是6種疾病,還有一部分是除了精神分裂症以外的其他的嚴重精神障礙。近年來,我委會同中央綜治辦等有關部門,出臺“以獎代補”的政策,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責任。指導各地整合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政策,推行“一站式”服務。這種“一站式”服務,實際上就是把人社部門、衛生計生部門、民政部門的一些針對患者的醫療保障措施整合在一起,方便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救治水平也不斷提升。

(四)開展精神衛生科普宣傳。近年來,各級衛生計生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以“心理健康 社會和諧”為主題,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隨著宣傳活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公眾人士、專業人員、患者也都參加到我們的宣傳活動中來。各地電視媒體製作了多種題材、形式多樣的電視節目,也包括我們的網絡媒體,製作了各種各樣、形式多樣的視頻節目,來傳播心理健康的理念,講解心理健康精神衛生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有些患者經治療康復後,也通過我們的網絡、電視節目等分享自己的患病經歷、體會和康復的過程,來引導公眾正確認識這些心理疾病,這些患者的現身説法也得到了公眾的廣泛認可和歡迎。

昨天(4月6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舉辦了一場網絡直播活動,最近一週以來,全國很多地方的精神衛生專業機構都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精神衛生心理健康科普宣傳活動,很多專家通過網絡進行講座,另外開展了很多群眾性的科普宣傳。這樣一些宣傳的形式在近幾年來和精神衛生相關的宣傳日裏也呈現了多樣化發展,大家積極性都非常高。

二、近年精神障礙主要趨勢

2012至2014年,在國家科技部的支持下,40余家精神專科醫療機構和高校專業人員,開展了中國精神障礙疾病負擔及衛生服務利用研究。這項研究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分析和描述了我國主要精神障礙現狀及流行趨勢,這個研究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黃悅勤教授的團隊作為牽頭單位,主持了這樣的研究。

一是以抑鬱障礙為主的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患病率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在這兒我想略做一個解釋,精神障礙是個相對來説比較寬泛的概念,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分類標準,精神障礙不等同於我們通常理解的精神病,對於大家來説,精神病相對來説是比較窄的,實際上精神障礙是個寬泛的概念。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裏,包括十大類近400余種疾病。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心境障礙患病率為4.06%。在我們調查裏,心境障礙實際主要包括四大類疾病,這裡面有抑鬱障礙、雙相情感障礙,軀體疾病所致的心境障礙、物質所致的疾病障礙。

在這裡面,抑鬱障礙裏又包含了抑鬱症、抑鬱障礙未特定、心境惡劣。這就説明精神障礙這一大類疾病的複雜性,這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提示,媒體做相關報道的時候,一定要聚焦。精神障礙是有特定內涵和外延的一類疾病,剛才我提到的精神障礙並不等同於大家常規想到的精神病,同時精神病還包括很多小類、亞小類。這個過程中,希望大家在我們專家的幫助下,對精神障礙這一大類疾病有科學的認識。

我們這次的調查,心境障礙患病率是4.06%,其中抑鬱障礙3.59%,焦慮障礙患病率是4.98%。焦慮障礙在這次調查裏包括了8到9種疾病,包括特殊恐懼症、強迫障礙、社交恐懼等等,估計大家不一定馬上能理解,一會兒還可以再提問。這樣一個結果,應該説高於我們國家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部分調查的結果。專家分析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生活和工作的節奏顯著的加快,公眾的心理壓力普遍的增加同時,導致了患病的風險也相應的增加。同時,在近幾十年來,居民的健康意識和就醫意願也提高了,專業人員對精神疾病的識別能力也提升了,這些因素都有關係,這樣的患病水平與近年來國際權威雜誌發佈的部分發達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比,我們國家心境障礙、焦慮障礙患病率低於美國、法國、烏克蘭,對於金磚國家來説,我們低於巴西、南非等,當然也低於澳大利亞等這樣一些發達的國家。

二是老年癡呆患病率呈上升趨勢。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期癡呆患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研究結果顯示,在65歲及以上人群中,老年期癡呆患病率為5.56%,高於我國1987年以來部分地區調查結果。與人均期望壽命較高的其他國家比較,我們低於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水平。

1987年的調查結果,是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張明園教授在上海地區做了一個有限範圍的人群調查,當時他的這個局部調查結果是4.6%,而這次全國調查結果是5.56%。

三是男性酒精使用障礙需引起關注。受各地飲酒習俗、居民飲酒習慣等方面影響,國內各地既往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地區酒精使用障礙的患病率差異較大。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酒精使用障礙患病率為1.84%,男性患病率明顯高於女性。與近年來國際權威期刊發表的部分經濟發達國家和中等收入水平國家調查結果比較,我國酒精使用障礙患病率處於中等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加大精神衛生科普宣傳。研究提示,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仍有待提高。公眾普遍缺乏精神障礙防治知識,更缺乏主動就醫意識。部分居民對精神障礙仍然還有病恥感,擔心被周圍人群歧視而不願意求助一些專業的機構和專業的人員。我們非常希望跟媒體朋友們廣泛合作,加強交流和合作,一起動腦筋,想辦法,多方位、多渠道、多種形式開展精神衛生科普宣傳,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呼籲全社會廣泛關注抑鬱症等相關心理健康的問題,同時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昨天我們結合世界衛生日“一起聊聊抑鬱症”的主題,在新華網開展了宣傳活動,我們的專家也在這樣一個直播活動中,就抑鬱症的相關話題進行了專門的講座,我看了一下網民的評價,評價都非常積極。舉辦這樣一些科普活動,其實就是想讓公眾充分認識到心理疾病和軀體疾病一樣都需要一個科學的認識,都需要增長這方面的知識,儘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能夠獲得一個更好的結局。

(二)加強重點精神障礙防治。一是重視抑鬱症等心境障礙防治。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結果顯示,由抑鬱症等心境障礙造成的疾病負擔高於其他精神障礙導致的疾病負擔。在我們研究篩查出來的心境障礙的患者中,就是剛才提到的我國心境障礙患病率是4.06%。這裡面有1/3的患者雖不完全符合抑鬱障礙診斷標準,也就是剛才説的抑鬱障礙未特定,但實際上這些患者自我感覺明顯痛苦,且影響到了他的社交、就業等社會功能。但是按照抑鬱症的診斷標準還夠不上抑鬱症,但實際上他們已經有了持續性的抑鬱前期問題。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應該非常非常重視,採取一些專業的幫助,以免發生到抑鬱症的階段。所以,希望媒體朋友呼籲廣大公眾高度重視抑鬱症的預防,在出現抑鬱症前期症狀時就要積極干預。二是引導公眾科學對待焦慮障礙。焦慮障礙患病率較高,但易被忽視。也就是説我們面對壓力的時候,大家總會産生一些焦慮的問題,但是這些焦慮的問題如果不緩解,我們常常也意識不到它,可能會滑向焦慮障礙這樣一個疾病的狀態中去,所以常常被忽視。

研究發現,實際上很多焦慮障礙的患者表現為軀體的不適,或者軀體疾病的症狀。到綜合醫院或者其他別的軀體疾病的科室反復的就診,但是也查不出器質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消耗了醫療服務資源,往往還造成誤診。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也應該倡導公眾要有意識的關注自己的焦慮情緒,並且積極主動地學會一些調適情緒困擾和心理壓力的方法,這樣能夠及早地緩解焦慮情緒,避免産生焦慮障礙的問題。三是要加強精神分裂症等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服務。以精神分裂症為主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病程多遷延呈慢性化表現,需長期服藥治療。今後一段時間要繼續加強嚴重精神障礙登記報告、救治救助等管理服務,提高患者的報告率、治療率。四是要關注老年癡呆症防治。考慮到老年癡呆症患病率不斷升高的現狀,這是一個社會化的問題,隨著我們國家老齡化的持續進程,關注老年人,從我們個人、從家庭、從社會的角度,來完善各項健康老齡化的政策,通過採取一些綜合性干預,來延緩老年癡呆症病情的發展,仍然還是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干預。五是針對男性青壯年酒精使用障礙患者患病率高的情況,加強科普宣傳,倡導限制飲酒等健康生活方式,這也是對社會和對個人負責的表現。在這幾方面,我們也結合現在精神障礙患病的趨勢,要採取這些針對性的措施。

(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我們去年年底印發了《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各項措施。在這些措施裏,給我們提出了很多要求。一是健全心理健康服務網絡。這樣的網絡是覆蓋到全社會的,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要建立心理健康輔導室,當然這需要時間、需要一個過程。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心理諮詢(輔導)室,這都是針對上班、上學的。在社區裏面,還有很多居民,我們要依託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來設立心理諮詢室。同時我們要大力提倡鼓勵社會化心理健康服務機構,開展心理諮詢服務,同時提升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的能力。也就是説,希望我們醫療機構能夠更多的有力量的針對常見精神障礙的一些問題開展服務。二是要加強心理健康人才培養,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臨床與諮詢心理學相關專業,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時我們還要完善心理諮詢師培訓內容和考核方式,加強實踐技能操作的考核,進一步提升他們進行心理諮詢的實操技能。三是規範心理健康服務的機構和人員。我們要考慮組建跨專業、跨部門心理健康服務的專家組,為各地各部門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同時我們要依靠我們的專家組和行業組織,建立行規行約和行業自律制度,共同促進心理健康服務規範發展。

這是我給大家通報的我們的工作進展和目前的發展趨勢和下一步工作的打算,謝謝大家。


發佈會主持人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副處長成義 中國網 倫曉璇 攝

[主持人]下面請各位記者結合今天發佈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按照慣例,大家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媒體。

[中央電視臺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給專家的。抑鬱症大家都很關注,我昨天看到一個數字説,我們世衛組織有個粗略的統計,説我們國家1/4的大學生曾經出現過抑鬱的狀況,那麼什麼人群在什麼情況下容易患上抑鬱的,如果我們懷疑身邊的人有抑鬱的情況,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或者説我們能為他做些什麼?第二個問題給王斌局長,我們國家在精神衛生服務這塊資源是不足的,尤其是臨床醫護人員的短缺還是比較嚴重的,在這一塊國家衛計委未來有什麼打算和措施?謝謝。


北京安定醫院院長王剛 中國網 倫曉璇 攝

[王剛]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從抑鬱症發病的一些機制來看,首先是遺傳因素。抑鬱症是一種遺傳相關性疾病,遺傳在其中的貢獻度大概是百分之四、五十。所以我們關注的第一個人群,就是如果有抑鬱症家族史的人群,追蹤自己的父系、母系這兩係,三代之內如果有抑鬱症的患者,你就應該關注是不是有抑鬱症的風險。另外,抑鬱症第二方面風險因素是外界因素,抑鬱症是一種應激相關性疾病,我們可以簡單地把應激理解為壓力。壓力的特點就是慢性、不可預測性,這個壓力可能在你身邊持續存在,而且難以預測、無法掌控,這種壓力類型是一個重要的誘發因素。還有一些因素,比如説一些負性的生活事件,生活裏發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件,而且這類事件往往有一個特徵,都是以喪失為特徵,比如喪失了感情、家庭、婚姻,喪失了財富、職業,喪失了親人,等等。所以,以喪失為特徵的這一類心理因素影響比較大。還有一個因素,大多數的心理疾病,男女的發病比例是相當的,但是抑鬱症,女性是明顯高於男性的。我們説,這些因素都是抑鬱症相關的一些風險因素。除此之外,可能伴發的一些具體疾病等等,也會使抑鬱症的風險增加。

抑鬱症首次發作的人群一般集中在30歲上下。另外如果再考慮其他的因素,從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世界各國結論大體一致,就是經濟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相對比較低的人群可能患抑鬱症的比例風險更高一些。

[王斌]關於精神衛生人才短缺的問題,這幾年來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像我剛才通報裏提到的,2015年我們精神科的人數、精神衛生機構的數量、護士的數量包括床位數,跟2010年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這也是我們這麼多年來積極努力結果。現在我們仍然還在積極解決人才短缺問題,比如説推動綜合醫院設立精神科、心理科、身心醫學科,還包括很多中醫院也設立了中醫心理科、中醫科情志科等,這都是我們這幾年在精神衛生綜合考核、綜合評估工作中積極推動的一項很重要內容。針對人才培養,我們這幾年做了一些工作,國家衛計委和教育部共同推動臨床短缺人才的建設,比如我們這幾年積極推動了一些醫科大學設立臨床醫學精神衛生方向本科醫學教育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應該説已經有十幾個大學設立了精神衛生本科招生的計劃。這樣一個人才培養的力度,在今後幾年我們會有更多的精神衛生方向的專業人才的産出。針對臨床心理這塊,我們現在也希望積極的和教育部共同合作,加大臨床心理專業人才培養,也就是説怎麼讓心理治療人才的發展更加專業化,也就是説在綜合大學裏,心理學科下面,有臨床心理學科的建設,有了這樣的學科建設,才能培養出更多專業化臨床心理的人才,我們才能夠和現在醫療機構的心理治療相關工作相銜接。這些工作仍然都在積極的推動中,不久的將來就會有積極的進展,逐步地緩解我們人才短缺的情況。

[健康報記者]主要有三個問題想問專家。在座的同行可能都會遇見相似的情況,就是即將交稿的時候會出現一種焦慮,我想問一下到底什麼是焦慮障礙,它的分類是怎麼樣的,或者説它對於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影響?第二個問題,流動人口下精神障礙的管理是如何管理的?第三個問題,在公立醫院改革的狀況下,精神專科醫院改革的方向是什麼樣的?謝謝。


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諮詢中心主任祝卓宏 中國網 倫曉璇 攝

[祝卓宏]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關於焦慮。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有焦慮,就像我們坐在這裡有一定的壓力,會産生焦慮的情緒。今天的話題裏談到了,世界衛生組織今年主題“聊聊抑鬱症”,聊抑鬱症的時候,一般都會想到焦慮,因為焦慮和抑鬱往往混合在一起的,抑鬱是過去的事情走不出來,焦慮是對未來的擔憂。焦慮障礙是一種以焦慮情緒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精神障礙,同時會伴有一些身體的表現,特別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這就不是平常你交稿有壓力産生的焦慮情緒了,比如有的人會出現嚴重的心慌、出汗、手抖,甚至出現尿頻尿急,甚至有人出現腹瀉等等軀體的表現。另外是肌肉的緊張及運動型不安,有的人緊張得不得了,到門診的時候有的是肌肉發抖的,在特別緊張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肌肉的抖動。關於焦慮障礙,剛才王斌局長在報告數據的時候,大家也注意到,患病率還是比較高的,達到了4.98%,接近5%。我原來在301醫院工作,門診上經常會診的病人中,焦慮障礙也是佔了一大部分,特別是經常到心血管病房會診的。為什麼到心血管病房會診呢?因為不少焦慮障礙患者會被誤診到心血管疾病,特別是當作心梗,送到了心內科。

焦慮障礙分類上來講,主要分為慢性的、急性的。慢性我們稱為廣泛性焦慮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實際上就是一個人沒有明確的指向擔憂什麼,但是總是不停地擔憂,他可能一會兒擔憂孩子學習,一會兒擔憂老公在外面出差會不會有什麼問題,有時候擔憂父母的身體、擔憂自己的身體、擔憂未來的工作等等,同時坐臥不安、睡眠困難等等,這是廣泛性焦慮障礙,往往持續時間比較長。這是慢性的。

還有急性的,主要表現為驚恐發作。而這個驚恐發作,非常像心內科的心梗,會表現為一種瀕死感,這種瀕死感會讓患者産生強烈的恐懼,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暈厥、心悸,所以往往他會打120,家人會把他送到急診,急診一般就會請心內科專家來檢查。但是往往到了醫院之後,輸上液、輸上氧之後很快就正常了,實際上這些人再回家第二天又發病,又來了,這個時候就不敢出院了,就要住院了,住在哪呢?不會住在心理科,往往住在心內科,再做全面的全身檢查,這時就會排除各種的軀體疾病,但是你無法明確診斷,除非請我們心理科或者精神科的醫生會診,我們一會診,一般幾分鐘就能明確診斷,因為他發病簡直就像複製的一樣,一模一樣,主要表現為剛才説的瀕死感、恐懼,對將要再發作的恐懼,同時有的會出現嚴重的高血壓、心慌等等表現。另外,這種病人要讓他直接找心理科他不去,為什麼?患者認為不是心理問題,是心臟的問題,是血壓的問題,是心臟病啊。但是,他往往在發病之前會有一些誘因的,這些誘因往往是一些生活事件導致的,所以這是驚恐障礙之類的發作,往往持續時間比較短,幾分鐘、十幾分鐘、半小時,也有一兩個小時的。

還有恐怖性焦慮症之類的,這些和前面的焦慮障礙不同的地方在哪呢?是由具體的情景引起的,比如説社交恐怖,站到臺上,不能當眾講話,當眾講話會出現臉紅、心慌、出汗、緊張,但是在下面看著別講話他沒事,他是在特殊的情境下會産生這種緊張、焦慮的發作。另外還有幽閉恐怖,不能坐電梯,或者不能做核磁共振的檢查,到封閉的環境下會發作。另外還有的怕狗、怕蛇,有的怕一些特殊的物品,比如尖銳的剪刀或者針等等恐怖。另外還有一些焦慮障礙,美國疾病診斷標準裏面已經把強迫症從焦慮障礙中單獨分出來稱為強迫障礙了,原來也歸到焦慮障礙裏,強迫症是一類比較常見的精神症,主要表現為反復檢查、反復洗滌,總是擔心不乾淨的東西,頭腦裏總是出現一些不好的想法,總是要跟它做鬥爭,但是又解決不了,這一類的稱為強迫障礙。所以焦慮障礙是一組以焦慮情緒、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伴有運動性的不安,肌肉緊張等等這一類的精神障礙。

謝謝。

[王斌]第二個問題,流動人口裏嚴重精神障礙的管理跟常住人口精神障礙的管理實際上是一樣的。最近幾年,我們強化了對流動人口中嚴重精神障礙的管理,尤其是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合作,包括信息的管理,以及病人就診之後的隨訪、服藥的管理,都是在流入地。在流入地和常住人口要有同樣的服藥管理的措施和手段。同時,在流出地、流入地之間信息有進一步的關聯。

對於流動人口中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管理其實難度是比較大的,因為情況非常複雜。這幾年我們通過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比如現在我們要求在區縣這一層,甚至更基層,居委會、社區這一層,我們希望有綜治、公安、民政、衛生、殘聯等等多部門的關愛小組,這些關愛小組共同發現流動人口裏面的患者,同時在發現之後,能夠多管齊下,把他們就近管理起來。實際上最終流動人口嚴重精神障礙管理還是需要多部門合作,同時更需要公眾對這些群眾的寬容、包容、關愛的氛圍,避免他們因為輿論和周圍人的歧視不去就診。所以,營造一個寬鬆的社會氛圍其實更為重要。

剛才提到公立醫院改革和專科醫院的問題,請王院長結合北京的公立醫院改革説幾句。

[王剛]在座的媒體朋友可能都知道,4月8日北京市醫改正式啟動,參加完這個發佈會我們就得趕回醫院,準備啟動這項醫改工作。

北京市醫改,主要是三醫聯動的醫改,這裡面幾個具體的事情,第一個是醫藥的分開,然後藥品的陽光采購,還有價格規範調整。在整個醫改當中,首先對精神疾病患者是有一定的好處,比如藥費,通過醫藥分開以及藥品的陽光采購,總體藥費下降幅度大概在20%左右。再加上一些價格規範調整、大型儀器設備的檢查費也是相對降低的。這些都是對精神疾病患者帶來的一些具體好處。除此之外,北京衛生計生委要求我們這些專科醫院為患者推出符合專業特點的一些特色化服務。總之,使患者的看病更加方便,服務更加完善。這是北京市醫改的情況。

結合北京市醫改,關於未來國家、地區醫改方向,比如分級診療,這些大型的精神專科醫院也是在思考,在醫改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定位,應該做些什麼。比如下一步醫改肯定圍繞著分級診療體系的搭建。原來精神疾病的患者,我們説很多精神疾病是需要一個長期的治療,雖然不一定都終身治療,但是需要長期治療、長期關注。原來,大型的專科醫院負責“急性疾病治療”,由於缺乏分級診療體系的構建,患者可能直接就回到家裏去了。大型的三級精神專科醫院、二級醫院,像北京市各個區縣的精神衛生防治所屬於這個級別,還有社區,他們的角色定位到底如何,放在一個全病程的疾病管理當中,各自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這些原來都並不太清晰的。所以借助醫改,借助分級診療體系的構建,專科醫院要積極地跟下面二級醫院、社區醫院結合,共同幫助政府搭建精神衛生的疾病管理體系。

除此之外,結合我們自己的醫院,我要考慮的可能是專業特色建設中,重點發揮專業特色。患者到醫院來,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問題,精神專科原來有自己的發展方向,可能有很多亞專科的劃分,更細的專業特色的體現還不夠,這也是國內很多專科醫院努力的方向,就是專業特色的構建。

我就簡單談談這些。

另外,政府也是在鼓勵我們成立專科醫聯體,以我們醫院為例,近期可能啟動北京市縱向的專科醫聯體,跟二級的精神衛生防治所、社區,建一個三級精神衛生的醫聯體,專科醫院在最頂端,起到引領作用。除此之外,橫向的醫聯體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實有很多精神障礙,包括抑鬱、焦慮、失眠這種常見的精神障礙為例,其實他們當中的大多數患者並不是在專科醫院就診,而是在綜合醫院,這裡面的因素很多了。剛才王斌局長也談到,要提高綜合醫院對精神疾病的診斷和識別治療的能力,我們希望通過橫向醫聯體的構建,響應國家衛計委的號召,帶動對主要精神障礙的識別和治療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專科醫院在醫改當中,在未來發展當中,通過構建縱向橫向的醫聯體,至少在專業技術上起到引領作用,這樣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中國日報記者]資料上寫到,我國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有540萬例,能否介紹一下這些精神患者總體的情況?比如説年齡分佈、性別等等情況。能否簡要介紹一下我國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服務的情況?今後打算採取哪些措施?謝謝。

[王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管理,一直是精神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才我提到,截至到2016年,我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數據庫裏有540萬患者了,男女比例差不多,一點零幾比一,這些患者裏有3/4都是精神分裂症,這也比較符合精神分裂症相對高發的情況。在這些患者裏,貧困率還是比較高的,目前這些患者家庭的貧困率有57.2%。這些患者管理率達到了88.7%。現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這些患者的隨訪管理應該已經納入到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裏面,這已經成為了全國性的工作。這幾年,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管理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是多部門協同合作,因為精神障礙患者尤其是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問題、衛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所以就需要我們多部門的協同合作。而且,我們在2015年啟動了全國精神衛生綜合管理的試點工作。在試點工作中,我們要求把多部門協同合作的工作機制建立在離患者最近的社區,包括綜治的網格員,包括公安幹警、包括社區醫生、殘聯的助殘員,民政幹事等等多部門的關愛小組,共同要求他們為患者服務。除了醫療服務之外,還有對生活的救治救助。在這個基礎上,2016年,中央綜治辦牽頭,對這些患者的監護人又出臺了“以獎代補”政策。這些監護人如果能夠很好地監護這些患者,到了年底,如果沒有一些嚴重的事件發生,政府會獎勵一定的資金。這樣的政策,目前已經在全國20多個省鋪開了。儘管補助獎勵的數量、資金不一樣,但是體現出了對這些患者的障礙和關心,對患者的幫助。

還有,對患者實行“一站式”服務,因為現在對患者的保障制度是分散在相關不同部門的,我們要求針對這些患者本身的生活能力,因為病情的問題,生活能力和家庭生存的能力相對來説是比較弱的。再有這麼多部門,有一些政策,相關手續是一件麻煩的事情。所以作為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要提供“一站式”服務,方便患者就診。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地方出臺了針對這些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一些醫療保障政策,像北京、還有上海,在社區基本上是免費服藥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也逐漸增加了對這樣一些患者的特殊保障措施,把它納入到慢病的門診報銷,另外還有一些在醫療救助裏面提高相應的補償比等等,這些也是我們採取的措施。

另外一點,我們也希望能夠啟動對這些患者社區康復的工作。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慢性病,復發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如何保證患者出院以後,回到社區、回到家能夠穩定病情,除了讓他堅持服藥以外,我想對這些患者的社會功能的康復、人際交往能力的康復,在康復的基礎上還有一些就業的需要。這些功能怎麼實現,我們正在積極和民政部共同協同合作,把這些病人社區康復工作服務體系建立起來,讓他們出院以後能夠有很好的歸屬,這些都是我們目前採取的措施。剛才我也提到了精神衛生服務的資源,現在我們也在加強力量,不斷地在醫療機構中強化服務的數量和能力。

[人民政協報記者]請問專家,我們現在都知道重度抑鬱症肯定是需要服藥治療的,那麼輕、中度的抑鬱症是否必須得服藥治療?第二個問題,抑鬱症能否治愈?治愈之後會不會復發?謝謝。

[王剛]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抑鬱症吃不吃藥的問題。按照各國抑鬱症指南上的説法,輕度的未必需要吃藥,可以通過一些心理疏導,通過一些壓力管理,通過一些運動調節等等方式,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我想説的是,這些方法的總體有效性,特別是在長期的治療中,它的有效性的發揮,恐怕還是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是這裡面提倡的是這幾種方式,短期的療效、長期的有效性到底如何?是不是這些方式採用了之後,就能夠有效地避免患者的復發?或者避免從輕度變為中度、高度?我覺得還需要有更多的證據支持它。但是總的來講,各國指南對輕度的抑鬱是推薦了這些方法。對中度的抑鬱建議藥物治療,應當成為一個基礎性治療。抑鬱症治療需要綜合性手段,對於中、重度抑鬱症,藥物治療應該作為基礎。

第二個問題是能否治愈。醫學上理解的治愈,可能跟您談的治愈的概念未必一樣,我們一般説臨床治愈,指的是這個症狀完全消失或者大部分消失,也有的説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社會功能的整體恢復。一般的治愈是這樣的概念,臨床治愈,就是這次發作終止了,治好了。很多公眾理解的治愈是去根。抑鬱症患者經過綜合性治療,獲得臨床治愈並不難。大部分能恢復到發病前的社會功能水平。抑鬱症的患者臨床治愈後,今後有可能復發,復發就得再治。我們要告訴患者,在可能復發的時候,你了解這個病是怎麼回事了,你不要等到病情這麼重、對工作生活影響這麼大了才來就醫。你看到復發的早期表現、輕度的症狀,就及時找醫生,及時開始一次新的治療。所以復發本身並不可怕,關鍵是要及早規範治療。

[中國縣域衛生記者]我問的問題是關於基層心理健康的,在提高基層機構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王斌]從服務能力的角度上來説,基層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是我們重點加強的一個領域,尤其是我們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基層管理放在了社區、鄉鎮這個層面以後,最近幾年社區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服務團隊對於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服務能力在逐步提高。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在很多地方,我們的全科醫生,包括我們公共衛生服務人員,都在學習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一些相關知識,有的地方甚至是衛生行政部門要求大家這樣做,這都提升了基層心理健康服務能力。還有,我們也要求專業醫療衛生機構,像王院長他們安定醫院,還有北大六院這樣的機構,要針對基層人員開展相應的培訓。所以這幾年基層心理健康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斷增加。實際上,我們還是感覺到,在縣這個層面,縣醫院的精神科能力建設仍然是薄弱環節。下一步,尤其是在沒有精神專科醫院的縣,我們要把縣醫院精神科的建設作為一個重點,來提升基層心理健康服務的能力。

[主持人]時間關係,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