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雲南:聚焦精準 全力改善民生

2017-09-27 10:53 來源: 雲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一句話,道出黨和政府的承諾與擔當。

“做夢都沒有想到會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感謝黨和政府。”昭通市魯甸縣龍頭山鎮甘家寨村民鄒體富的心裏話,道出雲南的行動與成效。

不負人民的期待!在習近平總書記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指導下,雲嶺大地脫貧攻堅戰猶酣,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奔小康。

五年來,雲南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在精準上發力,力量向脫貧攻堅戰場匯集,一系列超常規舉措落子,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五年來,雲南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804萬減少到2016年的363萬,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365元增加到2016年的7847元,彩雲之南展現出全新氣象。

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牢記總書記的叮嚀,雲南扶貧從“大水漫灌”走向“精準滴灌”。

如何精準?精準識別,摸清貧困底數;精準施策,因村因戶因人;精準退出,發展可持續。

初步擬定、入戶調查、信息復核、公開評議、逐級審定……今年6月13日至8月15日,新一輪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席捲全省。137萬餘人次幹部培訓,23萬支工作隊入村,走訪農戶1857.7萬人。“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8月底,全省貧困人口識別實現從“基本精準”到“比較精準”。

貧困對象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幫扶需求、任務總量盡納系統,“五個一批”、金融扶貧、健康扶貧、勞務輸出等措施靶向發力。

産業扶貧促增收。我省圍繞“村有特色産業、戶有增收項目”,強化“政府+金融+基層組織+企業+合作組織+貧困戶”産業扶貧模式和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推動形成産業特色化、農業現代化、收入多元化格局。全省成立農林專業合作社近5000家,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遊扶貧讓近30萬戶貧困群眾直接受益。

安居住房換新顏。易地扶貧搬遷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截至目前,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3.65萬人。

生態建設點綠成金。通過提供4.54萬個生態護林員崗位,帶動17.58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脫貧。

扶貧先扶智。把優質資源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傾斜,並通過教育培訓等方式提升貧困群眾的素質和技能,全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勞務輸出闖新路。採取勞務協作、開發崗位、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權益維護等措施,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就業創業實現脫貧。

社會保障兜底。全省151.34萬貧困人口享受低保扶持,平均保障標準提高到3175元。

精準施策,貧困群眾從扶貧資源中切實受益。會澤縣溫泉村因泥石流多發而貧困,村裏就有針對性地引進公司種植油橄欖帶動村民致富;彌渡縣密祉鎮陽照村貧困戶李世光沒有資金髮展養殖,扶貧貼息貸款幫了大忙;盈江縣新城鄉邦瓦村的石文育從籬笆做墻、竹笆做門的木楞房搬進了安全舒適的新房……

扶一程更要鞏固住,不返貧才能真致富。針對貧困人口退出,我省根據“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對貧困群眾吃、穿、住、産、學、醫等情況,逐項進行對照檢查和評估,實事求是、量力而行、進度服從質量。退出後,摘帽不摘政策、退出不退幫扶,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目前,《雲南省貧困退出機制實施方案》《雲南省貧困退出考核實施細則》已經出臺,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退出“6105”標準已經明確,貧困退出的考核評價體系正全面完善。

等不是辦法 幹才有希望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省貧困地區經濟社會面貌大改變。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在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重點産業,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以“五網”建設為抓手,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破除長期制約發展的瓶頸,貧困地區區域發展環境明顯改善,“造血”能力顯著提升;注重保護環境,發展綠色經濟,貧困群眾依託良好生態資源脫貧致富。

目前,全省88個貧困縣通電、通路、通郵、通電話的行政村分別達100%、89.59%、94.35%和100%;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改善,貧困縣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7.8%,參加新農合的農戶比例達到98.47%。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3萬多名駐村工作隊員奮戰在基層一線,融入群眾,踐行宗旨。

日前,劍川縣馬登鎮馬登村的趙金海來到駐村扶貧工作隊,提出對扶貧政策的疑問。工作隊隊長將政策的解讀伴著一杯熱茶遞給他,當晚又帶著隊員冒雨到他家入戶調查。趙金海的心氣順了、腦筋通了。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黨建基礎進一步夯實。在綠春縣,各鄉鎮的“鄉村幹部教育實訓基地”以“黨組織+教育基地+孵化園+領頭雁+貧困戶”模式,實現黨建扶貧雙推進,培養了一大批貧困群眾致富的帶頭人。

生活面貌的改變,老百姓看在眼裏;黨和政府的關懷,老百姓親身感受。貧困群眾樹立自強不息、誠實守信、脫貧光榮的思想觀念,迸發出創造美好生活的自強力量,堅定信心跟黨走、團結進步奔小康。

收穫的秋季,因病致貧的賓川縣大營鎮邑尾村村民楊高寶正在合作社的葡萄基地整理枝蔓。他心裏有筆賬:在合作社打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計,一個月掙1000多元不成問題。在合作社學會了技術,自家也能發展起産業。“政府來拉我們,自己也要使勁,才能過上好日子。”楊高寶深有感觸地説。

聽!“轟——”的一聲,亂石叢生的西疇縣蚌谷鄉木者村,炸出了“苦熬不如苦幹”“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

看!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社區、農戶、寺廟,懸挂著國旗、習近平總書記畫像。人們有共同的心聲:共産黨給我們帶來好日子,我們各族群眾擁護核心、心向北京。

三迤大地,“等”和“靠”的惰性變成了向貧困挑戰的幹勁,“自強、誠信、感恩”成為主旋律,衍生出戰勝貧困的堅定信念。

攻堅中之堅 克難中之難

脫貧攻堅戰役持續打響,已到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是深度貧困。”

我省深度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滇西邊境片區、烏蒙山雲南片區、迪慶藏區和滇桂黔石漠化雲南片區。2016年底,全省仍有4個州(市)貧困發生率在15%以上,全省88個貧困縣中深度貧困縣有27個,有深度貧困村3539個,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大多處於深度貧困狀態。全國農村貧困面最大、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雲南位列其中。

雲南奪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成敗在深度貧困地區、關鍵在深度貧困地區、焦點在深度貧困地區。

“知標本者,萬舉萬當。”我省的深度貧困表現在個體生産生活困難上,也表現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滯後上;既受歷史原因、自然地理、個體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又與民族宗教、文化習俗、社會治理、國防安全等因素交織在一起,是十分難啃的硬骨頭。

然而,千難萬難只要高度重視就不難。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群體,雲南省委、省政府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加大幫扶支持力度,對“鎮彝威”革命老區、迪慶藏區、怒江州、紅河南部山區、左右江革命老區、石漠化地區等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群體,繼續實施好“鎮彝威”革命老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3年行動計劃、迪慶藏區脫貧攻堅3年行動計劃、怒江州脫貧攻堅全面小康行動計劃、興邊富民工程3年行動計劃、“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脫貧攻堅行動計劃,確保推進一個成功一個。

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整合更多財政、金融和社會資源投入深度貧困地區;堅持精準施策,針對性地採取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轉移、生態補償、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措施;強化合力攻堅,健全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有機結合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把最優質的幫扶資源配置到深度貧困地區,實現有效對接。

同時,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將更多資金、項目、力量以及金融、文化、教育、科技資源傾斜配置到深度貧困地區,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互聯網等問題,切實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公共服務能力、社會保障能力,創造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大環境。

面向2020,全面脫貧在路上。雲南將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回應人民的期待,致力創先爭優跨越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發努力,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記者 岳曉瓊 崔仁璘 張文峰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