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救命藥”斷了供怎麼辦?我國將全鏈條為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開出“藥方”

2017-11-21 18:4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題:“救命藥”斷了供怎麼辦?我國將全鏈條為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開出“藥方”

新華社記者王賓、毛振華

針對近日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臨床必需用藥國産巰嘌呤片在多地遭遇短缺,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21日表示,按照此前重點監測情況,20日已完成應急生産檢驗首批295萬片巰嘌呤並已陸續發貨。各地將抓緊協調組織做好採購配送工作,直接挂網採購,確保供應。

藥品短缺近年來為何頻現?讓醫患雙方不再為“救命藥”斷供“揪心”、回應民生醫療關切,我國將通過完善監測預警、優化藥品研發流程、加強供需協調等全鏈條發力,讓“一藥不再難求”。

藥品短缺有幾多?130個藥已進入短缺藥監測清單

心臟病臨床手術必用藥魚精蛋白、治療兒童心功能不全的地高辛口服液……國家衛計委匯總分析各地監測上報品種並委託中國藥學會調查發現,我國藥品短缺集中在常用低價藥和專科、急(搶)救藥。

今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分級聯動應對機制,實行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分類精準施策。有關負責人表示,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魚精蛋白、絲裂黴素等130個臨床急需短缺用藥均已列入清單管理。

“此次巰嘌呤片出現短缺後能夠迅速恢復市場供應,源於短缺藥品監測網絡的逐步建立完善。”國家衛計委藥政司副司長張鋒説,按照有關要求,衛生計生部門近兩年建立的短缺藥品監測網絡前期已經監測到巰嘌呤的短缺風險預警,從8月份起就通過加速相關企業GMP認證等措施進行應對。而按照藥品生産流通的一般規律,若無預警監測,恢復供應還需要半年左右。

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通過“一對一”解決之策,開展了短缺藥品市場撮合試點,啟動了國家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一攬子解決了監測清單中大部分藥品短缺問題。

藥品短缺原因複雜多重 “對症下藥”是關鍵

到2020年,我國將構建短缺藥品信息收集、匯總分析、部門協調、分級應對、行業引導“五位一體”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從全鏈條看,藥品結構性、局部性短缺“癥結”何在?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指出,藥品是特殊商品,對病人屬於“剛需”。完全靠市場,藥品生産成本上漲,利潤空間下降,藥企不願意生産,價格低、用量小的藥品就容易短缺。

“就源頭端而言,我國是原料藥的生産和出口大國,總體上看,原料藥工業屬於精細化工,生産工序多、投入大、高耗能。同時,市場對原料藥的依賴度高。”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有巰嘌呤原料藥批准文號生産企業3家,但僅1家實際在産;而主要在産的製劑企業因原料藥價格上漲過快採購困難停産,加速導致了巰嘌呤片供應較大程度短缺。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在市場之手失靈的情況下,政府“托底”搭建信息溝通的平臺將發揮好“協調員”的作用。

從整個醫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能力性和結構性短缺成為醫藥産業一些領域“後勁”不足的“掣肘”。《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藥品研發創新,對臨床急需的短缺藥品註冊申請予以優先審評審批。從2016年起,食藥監總局對優先審評列出了17種情形,將臨床急需、市場短缺的藥品納入優先審評範圍。

停産備案、哨點前移:全鏈條發力走出“救火式”治理

記者了解到,國家衛計委、食藥監總局等多部門將從22日起,針對氨苯砜等短缺藥品清單上27種疑難短缺用藥,集中原料藥和製劑生産企業會商解決。如何推動“尋藥記”早日謝幕?

——完善監測預警,搭建短缺藥品多源信息採集和供應業務協同應用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將擴大監測範圍,在目前500多個醫療機構監測哨點基礎上,向生産和流通等重點環節延伸,推動實現信息監測全覆蓋。“從‘使用端’前移到‘工業端’,有助於直接實現‘未雨綢繆’。”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副主任肖魯説,今後應加快推動主管部門提出的短缺藥品及其原料藥生産企業停産備案制度,縮短短缺實際發生與應對機制啟動的“時間差”。

——動態調整完善短缺藥品清單。專家介紹,疾病譜、重點人群臨床用藥需求、突發事件應急保障需求是不斷變化的過程,“解決藥品短缺並非一日之功”。今後,我國還應完善藥品短缺標準動態確定機制,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科學建立藥品常態儲備機制。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聯動。業內人士指出,解決廉價必需用藥“叫好不叫座”的問題,需同時推進醫保付費方式改革,調動醫療機構使用廉價“救命藥”的積極性;還要建立科學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制度,引導醫務人員選用價廉質優的藥品。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