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加強人權法治保障 深化依法治國進程

2017-12-21 07:24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把人權的法治保障作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與重要內容。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中國人權法治化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以客觀的事實,總結了過去五年人權的法治保障領域取得的進展與面臨的挑戰,有助於進一步落實黨的十九大有關人權法治保障精神。

《白皮書》提出的人權的法治保障內涵十分豐富,其中呈現出三個重要特點,即人權法治保障的綜合性、實踐性與開放性。

人權法治保障的綜合性

在過去的五年,在人權的法治保障領域,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與人的尊嚴理念。基於法治所體現的平等、自由、公正與人的尊嚴等價值,在人權保障體系要法治化,通過法治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具體落實到每個人的尊嚴的維護,使人權的法治保障成為一套具有內在聯絡的有機體。如人權法治保障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與守法的各個環節,使憲法中規定的“國家尊重與保障人權”成為法治發展的總體價值觀,落實好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

這種綜合性也體現在人權發展的整體性思維與體系的平衡性,即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全面推進人權事業,保持人權發展的平衡性與全面性,保持政治權利、經濟權利、民主權利、社會文化權利以及生態權利等一體保護。《白皮書》在談到人權的法律體系時強調,完備的法律體系是實現人權法治化保障的前提與基礎,在立法中重視不同領域的平衡發展,並健全特定群體權利保障,關注弱勢群體權利的保護,以體現社會正義。

在人權法治的文化建設方面,《白皮書》將建設法治社會作為人權法治化的社會基礎,從憲法宣誓、國家憲法日以及人權觀念的教育作為人權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特別是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小開始培養國家意識與愛國主義情懷,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建立了綜合而有效的人權文化體系。

人權法治保障的實踐性

《白皮書》在總結人權法治發展進展時,既概括人權法治保障的理念與觀念的變化,同時強調以事實説話,以大量的實證資料,客觀地觀察實踐中的人權狀況。如在有效提升人權司法保障水平部分,《白皮書》用豐富的統計數字介紹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進展、堅持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以及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的具體情況,使經驗的提煉具有説服力。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的合法權利是衡量一國人權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白皮書》列舉了詳細的數字,提出實踐中對犯罪嫌疑人等權利的具體保護情況,賦予人權的法治保障更豐富的內涵,凸現了中國人權的實踐性,集中反映了人權保障的實踐屬性。

這種來自於實踐中的人權有助於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使人權從價值與原則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人們感受到的生活方式,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另外,《白皮書》將人權保障內涵擴大到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如教育、就業、收入、環境污染、依法清理“散亂污”企業,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等。《白皮書》把人民健康作為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

人權法治保障的開放性

《白皮書》第八部分總結了中國促進全球人權法治建設中的經驗與進展,體現了人權法治建設的全球視野。中國政府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參與國際人權法治體系,認真履行國際人權義務,大力推進全球人權事業的發展。

中國在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中,積極從人類文明的共同價值體系中確立人權文化,擴大在國際人權舞臺上的話語權,將國際人權話語的元素融入多元的價值體系之中,形成人權保障形式的多樣性。為了推進國際和平,建立新的、公平的國際秩序,中國重視國際人權文書對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意義,以實際行動提升了在國際人權話語中的中國文化自信,為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使國際社會更加關注來自於中國的思考與經驗,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者:韓大元,係中國人民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