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南:文明生態村建設鋪就鄉村振興路

2018-02-01 15:0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海口2月1日電(記者 涂超華)椰林和檳榔樹掩映著青磚灰瓦的村落,曲折蜿蜒的綠道串起田園風光……冬日的瓊海市嘉積鎮北仍村,美麗宜人。受益於文明生態村建設,這個曾經垃圾成堆、污水橫流的村子已成為遊客心儀之地、農民幸福家園。

這些年,海南省立足“建設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大力推進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成效顯著。

海南省瓊中縣紅毛鎮什寒村曾是瓊中最貧困的村莊之一。由於氣候不宜耕种經濟作物,長期以來什寒村民僅靠種植少量水稻,有時都不夠養家糊口,守著青山綠水卻過著窮日子。

近年來,當地政府不斷挖掘什寒村黎苗文化內涵,在堅持居民零動遷、生態零破壞、環境零污染基礎上對什寒村進行建設改造;在留住鄉愁的同時給村民搭建發展鄉村旅遊的平臺。鄉村美了,遊客來了,什寒村民嘗到了綠水青山的甜頭。

“産業興,錢袋鼓”。海南同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規劃打造特色産業,為文明生態村提供産業支撐。

海口市新坡鎮斌騰村位於火山噴發後的熔岩地區,石多土少,難以涵養雨水,四處遍佈的火山石阻礙村民發展農業産業。

如今,情況大變。村民李和向告訴記者,近年,政府引進了石斛産業,通過“公司+農戶”的經濟模式,鼓勵村民在火山石上種植金釵石斛。以前被大家嫌棄的火山石,如今成了石斛的最好棲息地。

“過去我們農戶平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自從加入合作社大家每年每戶收入可達3萬元。”李向和説。

生活富起來,環境好起來。在創建文明生態村過程中,海南堅持利民惠民,從群眾最需要改變的地方入手,使創建成果惠及廣大農村和更多老百姓。

在萬寧市北大鎮竹埇村,3名村保潔員每天按時為村民清運垃圾。村民的生活污水也通可過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集中處理後實現達標排放。遊客王少軍讚道,竹埇村不僅生態環境好,而且村民環保意識強。

結合文明生態村創建目標,海南深入開展整治臟亂差、改造危房、改水改廁、綠化美化等工作,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目前,海南70%的村莊形成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同時,全省基本完成了農村道路硬化和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文化室、體育場、衛生室等基礎設施成為文明生態村的標配,農村村容村貌已發生歷史性改變。

與此同時,海南充分運用鄉風教化資源,大力加強農村家庭文明建設,實現鄉村風貌從“面子”到“裏子”的飛躍。

海口市施茶村家家戶戶都有家風家訓,村民家門口都挂著家訓的牌子,且每家每戶都不相同,內容多是倡導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等等。

村民梁蘇鳳自豪地介紹,傳承至今的家風家訓帶來的是文明的村風。美富村民風淳樸、鄰里和諧,村裏每家每戶外出幹活從不關門,即便在村裏丟失東西,村民撿到後定會歸還。

針對鋪張浪費、炫富攀比、大操大辦、賭博敗家等農村陋習,海南以移風易俗弘揚新風尚著手,培育良好鄉風民風社風。通過依託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廣泛開展鄉風評議,讓不良行為無處遁形,文明鄉風滋潤人心。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海南累計創建文明生態村17934個,佔全省自然村總數的85.1%。隨著海南建設“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實現文明生態村創建全覆蓋新目標的明確,海南一個個村鎮正加速蝶變,一條寬廣的“鄉村振興”之路正在鋪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