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鐫刻時代印記 留影美好生活——“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微電影”縱覽

2018-12-14 16: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題:鐫刻時代印記 留影美好生活——“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微電影”縱覽

新華社記者王鵬

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以“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為主題的系列微電影,通過普通人和普通家庭的故事,勾勒出40年的時光剪影,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家國變遷,詮釋了中華民族的艱苦奮鬥精神。

40年,個人奮鬥

“我的個人生涯是和改革開放聯絡在一起的。”東方航空公司機長張大奇回顧自己的飛行生涯時介紹,20多年的飛行生涯,飛行時長17572小時,飛行里程可繞地球306圈。“我趕上了國家航空事業飛速發展的時期,改革開放為我的職業創造了廣闊的前景。”

張大奇參演的微電影《青春無悔》,講述的就是關於飛行員的故事。一個大學畢業生,遇上了不包分配的政策變革,前往改革的熱土上海打拼,從基礎勞動做起,通過社會招聘考上飛行員,最終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夢想。

而在《張波的鞋》裏,一個民營企業家從最初的心願開始從事製鞋,在改革開放進程裏搏擊風浪、不斷摔打,成長為企業家,做出了中國人自己的好鞋。

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了無數可能。它讓個人通過奮鬥收穫成功,也能通過人的創造力,讓傳統彰顯新魅力。

《非遺傳揚人》講述一個年輕的自貢扎染手藝人早期鬱鬱不得志,手藝無人問津。改革開放後,通過自己的不懈堅持,終於守得雲開,將這一民間藝術發揚光大。

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很多像自貢扎染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又一次得到了重視和發揚,傳承了非遺文化的手藝人也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40年,生活變遷

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從逼仄的小屋到明亮的新房,從兩口之家到三世同堂,微電影《印記》呈現了一個小家庭40年的變遷。

十一屆三中全會、香港回歸、申奧成功……電影中,小家庭的背景裏恰是大時代的巨大變化,這個家庭也與時代的脈搏同呼吸共命運。

“每個在改革開放時代中成長起來的人,都不會對《印記》中的變遷感到陌生。”導演楊慶生説,影片中表現的都是生活細節,其中也包括了自己的親身體驗。“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就是這麼直觀,可以被切身感受到。”

這也正如《慈母手中線》,它從衣服的角度,講述了母女三代人的故事。40年間,大家的衣服越來越鮮艷,越來越漂亮。微電影中説,“讓女兒穿得漂漂亮亮,是媽媽永遠的心願。”而正是改革開放,讓母親們的心願得以實現。

在導演周偉眼中,改革開放的切身感受來源於電。在他的記憶裏,小時候電力水平不夠發達,時常停電,所以家裏備著蠟燭。以此為主題,他拍攝了《沒有軍銜的特種兵》,從電網工人的角度,展現著40年間祖國在電力上的發展成績。這種發展,讓每個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受益。

40年,社會發展

這是一個關於兩代人接力夢想、創造中國新高度的故事。

兒子常奇峰在北京擔任國貿三期B階段工程項目現場經理,作為現場指揮,連接起了國貿三期A、B兩座摩天大樓。而在30年前,父親常本宏在國貿一期工程中,擔任中方施工總調度。

微電影《最高點的合影》以常氏父子為原型,在兩代人的接力中,見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大踏步前進。“我曾帶父親到國貿三期的施工點,他看後不停感嘆,設備和技術的現代化程度之高,是原來根本不敢想的。”常奇峰説。

有很多人都像常氏父子,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見證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發展。微電影《四十年奮鬥》中,4個不同崗位的普通人,從過去到現在,奮鬥初心不變,在自己的崗位作為時代的見證者。

作為故事的原型之一,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工作的王進從業20年來,經歷著電力發展的時代,他自己的工作高度也從最初的離地30米攀升到215米。“復興號”駕駛員薛軍則見證著中國速度的不斷提高,從內燃機車到電力機車,再到動車組,現在他駕駛的“復興號”時速已達350公里。

社會的發展也讓我們不僅僅滿足於物質上的追求。導演劉笑微通過《生命之美》,將鏡頭對準了走進大自然的一群人,他們在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裏去記錄珍稀野生動植物,也記錄下這5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下,生物多樣性恢復的新時代故事。

“記錄多樣美好,見證美麗中國”,這是《生命之美》的尾版金句。改革開放,讓每個人都能通過不同的人生體驗去見證中國的美麗,時代的前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