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新辦就《關於加快推進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2019-02-15 11:09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新辦就《關於加快推進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2月15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介紹《關於加快推進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艷春主持發佈會 中國網 宗超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 襲艷春: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經國務院批准,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先生。

下面,先請於康震先生作介紹。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于康震 中國網 宗超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于康震: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對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為解決好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日前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會同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能夠就《意見》的背景情況、主要內容和工作部署等與大家進行交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要求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推進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既是落實新發展理念、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舉措,也是打贏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和優化漁業産業佈局、促進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這是《意見》出臺背景和遵循。

改革開放以來,在“以養為主”的發展方針指引下,水産養殖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2018年的水産養殖總産量超過5000萬噸,佔我國水産品總産量的比重達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養殖水産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主要漁業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水産養殖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養殖模式迅速鋪開,水産養殖業發展亮點紛呈。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稻漁綜合種養開展得如火如荼,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近海立體生態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先進技術示範推廣力度不斷加大,世界上最大的全潛式大型網箱“深藍1號”在山東成功建造並下水,開始進行三文魚的養殖,目前進展很順利。千島湖、查幹湖等養水生態漁業享譽全國,很多在座的記者可能都去過那個地方,冬季有捕魚項目。水産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為解決城鄉居民“吃魚難”、保障優質動物蛋白的供給、降低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資源的利用強度、促進漁業産業興旺和漁民生活富裕等等都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與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相比,水産養殖業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從産業發展的外部環境看,養殖水域周邊的各種污染,嚴重破壞養殖水域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用地不斷擴張,使水産養殖水域空間受到嚴重擠壓,漁民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從産業發展的內部環境來看,水産養殖佈局不盡合理,如部分地區近海養殖網箱密度過大,水庫、湖泊中的養殖網箱網圍過多過密,而一些可以合理利用的空間(如深遠海、水稻田、低窪鹽鹼地等)卻沒有開發或者開發利用很不夠;一些落後的養殖方式亟待轉變,産業的規模化、組織化、品牌化程度較低,等等。這些都與水産養殖大國的地位不相稱。

針對水産養殖業面臨的突出問題,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反復論證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意見》。《意見》共8個部分、26條具體的政策措施,圍繞加強科學佈局、轉變養殖方式、改善養殖環境、強化生産監管、拓寬發展空間、加強政策支持及落實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經國務院同意、專門針對水産養殖業的指導性文件,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水産養殖業的轉型升級、綠色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國務院的總體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認真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相信《意見》的貫徹落實、全面實施必將進一步優化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的空間佈局、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推動我國早日由水産養殖業大國向水産養殖業強國轉變。既為百姓提供優質、安全、綠色、生態的水産品,又還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秀麗景色。

基本的情況我就介紹到這裡。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漁業漁政管理局張顯良局長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襲艷春:

感謝于康震先生的介紹。下面進入答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宗超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們了解到,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正在大力推進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編制發佈工作。請問,這項規劃目前編制情況如何?謝謝。

于康震:

養殖水域灘塗規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養殖水域灘塗規劃不是産業規劃,而是漁業法規定確立的水産養殖業發展的空間規劃,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水産養殖業與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一個基本依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的總要求。全國各地正在積極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和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工作。合理開發和保護國土空間前提在於科學佈局農業、生態和城鎮空間,重點在於將空間格局在市縣層面能夠精準的落地,關鍵在於合理確定開發強度和管控措施。只有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做到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並與各專項規劃有效銜接,依法科學編制發佈養殖水域灘塗規劃,才能保障未來水産養殖業發展的空間,維護漁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在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編制發佈的基礎上依法退出禁養區的養殖,規範限養區、養殖區內的養殖生産,推動水産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此,這次在《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落實養殖水域灘塗規劃制度。從2016年起,農業農村部啟動了新一輪的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的編制工作,要求各地合理佈局水産養殖生産,依法劃定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允許養殖區。目前主産縣規劃編制已經基本完成,77%的主産縣政府已經發佈了規劃。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推動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編制的發佈,要實現全覆蓋,並嚴格實施,促進水産養殖業規範有序的發展。

在這裡我想強調一點,水産養殖灘塗規劃涉及到廣大漁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空間規劃必須要依法依規,不得以産業發展規劃替代空間規劃,不搞禁養區擴大化,也不搞産業保護主義,該減的要減下來,該留的也要留下來。基本情況就是這樣。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

請問,目前我國養殖水産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如何?這一次出臺的《意見》中有沒有一些關於保障我國養殖水産品質量安全的具體措施?謝謝。

于康震:

水産品質量安全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老百姓格外關注。我想請張顯良局長來回答這個問題。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 張顯良 中國網 宗超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 張顯良:

你提的問題非常好,應該説農業農村部始終高度重視水産品質量安全問題。從近幾年檢測結果看,水産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穩定向好,連續六年産地監督抽查合格率都在99%以上,市場例行監測合格率也由2013年的94.4%提高到2018年的97.1%,多年未發生區域性重大水産品質量安全事件。可以説,我國水産品總體是安全的,大家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在保障水産品質量安全上,農業農村部一直堅持産管結合、標本兼治,打好“組合拳”。為促進水産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確保水産品質量安全,這次《意見》提出了三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強化投入品管理。強化水産養殖用飼料、獸藥等投入品質量的監管,加強水産養殖用藥的指導,嚴厲打擊制售假劣水産養殖用飼料、獸藥和違法用藥及其他投入品的行為。投入品應該説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二是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強化水産品質量安全屬地監管職責,落實生産經營者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加大産地養殖水産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監督抽查的力度,深入排查風險隱患,推動養殖生産經營者建立健全養殖水産品追溯體系,推進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保證水産品安全。三是加強疫病防控。健全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完善漁業官方獸醫隊伍,全面實施水産苗種産地檢疫和監督執法,優化水産養殖用疫苗審批流程,加快疫苗推廣和應用。

我想借此機會為水産品代個言。眾所週知,水産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優點,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是非常理想的健康食品。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動物性的食物應優先選擇魚類,我們每日攝入水産品推薦量應該達到40克以上。但事實上,我國目前每日人均攝入量僅為30克左右,為全球人均水平的56%,離推薦攝入量的下限值有很大的差距。中國水産品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此我也呼籲大家多吃水産品,多關注、多支持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事業。吃魚健腦、吃魚強身。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宗超

光明日報記者:

近幾年社會有一些聲音,提出水産養殖對環境有一些負面影響。請問,農業農村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謝謝。

于康震:

謝謝。確實,水産養殖與水生態環境到底是什麼關係,近來大家很關心,已經是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我們也確實了解到,有一些地方水産養殖與水生態環境兩者之間的關係處理得不是太好,發生了水産養殖污染環境的事情。在個別地方我們發現還比較嚴重。現在的問題是水産養殖與水環境污染之間是不是一個簡單的等號關係?是不是所有水産養殖的品種和養殖方式都會帶來水生態環境的污染?水産養殖對環境的影響究竟如何?有多大?我覺得這應該要進行科學分析,才能講清楚這個問題。在這裡,我也想跟大家做個交流。

我們都知道,包括現在養殖水産品在內的水生生物是整個水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剛才我説的魚翔淺底美景,就意味著水生態環境要好,不能沒有水生生物,這兩者之間不矛盾,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兩者要和諧,失調就可能出問題。水産養殖從養殖對象上大致可以分為魚、蝦、蟹、貝、藻這幾大類。從養殖方式上有兩類,一是投餌型,二是不投餌型,並不是所有水産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都會對水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這很重要。事實上,只有高密度、不合理的投餌型養殖方式才會對環境有比較大的影響,科學合理的養殖方式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相反,科學合理的養殖方式對水生態環境還有凈化修復的作用。

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水産養殖排放量以化學需氧量和氨氮來計算,佔農業排放量的4%。水産養殖污染物大多為氮磷等有機物,主要是造成水域環境的富營養化,對水體的影響總體不是很大。另外,我國海水養殖中貝藻類以及淡水養殖中的鰱鳙魚等濾食性魚類,都是不投餌型的水産養殖品種。其中,貝藻類佔海水養殖總量的83%,濾食性的鰱鳙魚類佔淡水養殖總量的25%。這些養殖品種都對環境有著良好的凈化修復作用。所以,很多水生態環境富營養化的地方在治理的時候,其中一個選擇就是投放鰱鳙魚進行治理。國際上利用湖泊中的魚類控制和改善水質的案例很多,在我國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等重點湖泊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都通過投放鰱鳙魚這些濾食性的魚類來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據測算,2016年僅鰱鳙魚養殖一項就可以消除水體中的氮大約37萬噸、磷14萬噸。中國工程院的一項諮詢研究項目結果顯示,海水貝藻類養殖具有高效的“固碳”作用,我國海水養殖的大型海藻每年可以從海水中移出碳30多萬噸,養殖的貝類可以移出的碳更多,達到近90萬噸。僅僅貝藻養殖這兩項,每年就可以移出碳120多萬噸。我國海水貝藻養殖對減少大氣二氧化碳的貢獻可以説是巨大的。打一個比喻,相當於每年造林50萬公頃,生態效益顯著。

這方面的情況平常談的人不多,媒體上報道的也不多。所以,在這裡我想有必要通過記者朋友讓社會更多地知道這方面的情況。

總的來看,水産養殖與水環境污染之間不是一個簡單劃等號的問題,只有出現了不協調,才會帶來水環境污染問題。養殖水域污染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內部的因素。嚴重污染只是個別地方才會出現。前面我介紹了,我們每年養殖水産品的總量是5000多萬噸,總體上水産養殖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不是像有些媒體炒作的那麼嚇人、那麼嚴重。在這裡我要強調的是,儘管如此,我們也必須對水産養殖帶來的負面影響給予高度重視,這一點毫無疑問。事實上,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水産養殖生産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們就提出了“堅持生産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並重”,而且還加上了一條“生態優先”,大力發展生態健康的水産養殖業。這次《意見》將改善養殖環境作為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提出了科學設置網箱網圍、開展養殖尾水和廢棄物治理等多項舉措。同時,還重點強調要發揮水産養殖的生態屬性,鼓勵發展不投餌的濾食性魚類和灘塗淺海貝藻類增養殖,開展以漁凈水、以漁控水、以漁抑藻,修復水域生態環境。這都是《意見》所提出的具體措施。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聯合有關部委,推動各地抓好上述措施的落實,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水産養殖業應有的貢獻。謝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