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帶一路”,中國智庫“動”起來

2019-03-29 07:28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得到國內外學界熱烈響應。作為咨政啟民和人文交流重要力量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錨定建設需求,創新合作形式,投身“一帶一路”政策研究、學術研討和國際交流,成為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獨特力量。

眾擎易舉:當好“一帶一路”建設的“行動隊”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以“一帶一路”為研究主題的智庫類機構已超過300家。這些智庫不但“抱團出海”,而且攜手國際智庫,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有力“行動隊”。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成立的“絲路國際論壇”和“絲路國際智庫網絡”是在國際範圍內構建“一帶一路”智庫合作網絡的較早嘗試,經過數年經營,取得了顯著效果。2018年12月,第四屆“絲路國際論壇”在法國巴黎舉行。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肯尼亞交通和基礎設施發展部長馬查裏亞等重要外方代表發言,回應國際社會關於“一帶一路”的核心關切。論壇通過展示斯裏蘭卡漢班托塔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肯尼亞蒙內鐵路等“一帶一路”重大項目,用可視化的成果和翔實的案例數據向世界講述了共建“一帶一路”的精彩故事,收穫連連點讚。

成立於2015年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研究智庫聯盟,由國內17家高校及研究機構共同倡議發起,會聚了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為實現資源、信息、成果共建共享作出創新探索。

2015年4月,為配合“一帶一路”倡議,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牽頭,聯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共同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聯盟。“如今,智庫聯盟已擁有國內成員單位138家、國際成員單位114家,國外成員單位基本涵蓋了沿線重點國家和區域的重要智庫。”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秘書長金鑫介紹。

用更多拳頭産品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帶一路”建設中要“智力先行,強化智庫的支撐引領作用”。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廣大智庫積極響應,深入研究,成果産出豐富多樣:宏觀層面,對“一帶一路”建設方案和共建路徑開展政策研究;中觀層面,提出規劃對接、政策協調、機制設計的對策建議;微觀層面,為企業投資經營、風險決策等提供方案參考。

近6年來,中國智庫結合專業所長及學科優勢,建構相關評估評價指標體系,連續推出系列藍皮書,已成為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方式。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的《“一帶一路”藍皮書:“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上海社會科學院的《“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網絡與中國戰略支點佈局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的《中國“一帶一路”投資安全藍皮書》等,均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撐。

天津外國語大學副校長余江介紹,該校利用現有的9個海外孔子學院,通過發佈課題、設置議題等形式,吸引海外學者研究中國、觀察中國,了解海外高層次人才對“一帶一路”的認知和感受,拉近他們與中國的距離,拉緊他們同中國的情感。

“作為國際化高校,我校打造了獨具特色的高校智庫。在明確服務‘一帶一路’投資安全、語言戰略以及人文交流三個研究方向的基礎上,我們依託長期形成的優勢深入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區域,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提供智庫産品支持。”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校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院長計金標表示。

如何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臺,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堅持腳底板下做學問,用腳步丈量“一帶一路”。從2014年起,人大重陽共舉辦了多場500人以上規模的“一帶一路”主題國際會議,編寫了《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貢獻》白皮書和20余部“一帶一路”系列研究書籍和報告,在超過50個國家宣講“一帶一路”,與多國智庫開展實質性合作研究與對話。“只有走出去,才能深入當地,幫助沿線國家和地區更好地理解‘一帶一路’,促進雙方合作。”王文強調。

朋友圈不斷擴大,向心力不斷增強:把發展機遇“種”在“一帶一路”

目前,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開啟倒計時,中國智庫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最近,我們就如何辦好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專門徵詢了智庫聯盟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的意見,社會黨國際主席、希臘前總理帕潘德里歐,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斯洛文尼亞前總統圖爾克,埃及前總理沙拉伕等均撰寫了很長的書面意見,對‘一帶一路’實施5年多來取得的成就給予客觀評估,對下一步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了非常專業的建議,很有啟發性。”金鑫介紹。

“智庫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撐和思想引領,在凝聚學術共識、完善相關政策、助推民眾認知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績,既是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合作的探路者和推動器,更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粘合劑。”余江表示,進一步發揮智庫力量,要建好機制,把發展的機遇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心裏。

于國際社會而言,“一帶一路”建設正從“新鮮事物”逐漸得到更多了解與認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關係和“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趙磊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發現,國外智庫對“一帶一路”的理解日益加深,“這是因為幾年來我國不僅講道理,而且努力用紮實的項目提供支撐,把‘一帶一路’的故事講深講透、講到實處。”

“一帶一路”是踐行國際法治的新平臺、促進國際法治的新動力。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所長肖永平期待,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更多法治合作。“只有基於國際法律共同體,才能同時擴大各國利益交匯點、形成利益共同體,落實國際行為體的共同責任,更好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談及未來,金鑫表示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新機遇,找準“一帶一路”建設的真正“痛點”,整理出有實際意義的“問題清單”,從而使研究工作、交流合作更加有的放矢,確保智力服務更加“適銷對路”。“這是中國智庫當前一個重要任務,也是我們的共同心願。”(記者 張勝 李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