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共建一帶一路 開創美好未來

2019-04-19 13: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人民日報4月19日署名文章:共建一帶一路 開創美好未來

國紀平

陽春時節,花繁柳密,生機盎然。千年古都北京即將再次張開熱情雙臂,喜迎八方賓朋,共襄合作盛舉。

伴隨著世界關注的目光,以“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隆重舉行。

這是一次如約而至的國際盛會。2017年5月,同在北京,首屆高峰論壇收穫豐富成果,樹立起共建“一帶一路”的一座里程碑。2018年11月,順應各方期待,習近平主席鄭重向世界宣佈,中國將於2019年4月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這是一次全球矚目的國際盛會。習近平主席將出席高峰論壇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全程主持領導人圓桌峰會。包括近40位外方領導人在內的上百個國家的數千名代表參會,本屆論壇規格更高、規模更大、活動更豐富,盡顯“一帶一路”建設的蓬勃生機與無限活力。

從總體佈局的“大寫意”,到精謹細膩的“工筆畫”,習近平主席的形象比喻,為共建“一帶一路”描述了清晰發展藍圖、指明了正確前進方向。著眼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行穩致遠,各方亟需進一步匯聚共識、對接戰略、明確重點,高峰論壇為此提供了最佳平臺。

各方普遍預期本屆論壇將達成一系列合作成果,其中,論壇期間將首次舉辦企業家大會,為工商界對接合作搭建平臺。人們有理由相信,本屆高峰論壇的成果數量將更多、質量將更高,共建“一帶一路”這一世紀工程將在新的起點上再出發,為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強勁動力。

(一)

馬克思説:“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在近6年的時空坐標裏,“一帶一路”合作一步一個腳印,書寫了世界各國攜手發展的嶄新篇章。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首倡共建“一帶一路”,一時應者雲集,全球為之矚目,古老絲路就此煥發新光。2015年3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發佈,當今時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以更清晰的輪廓展現在世人面前。2017年5月,首屆高峰論壇達成76大項、279項具體成果,領導人圓桌峰會發表了聯合公報,為各方合作不斷推進明確了路線圖。

伴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創造歷史的合作發展故事在全球各地不斷涌現。東非有了高速公路,馬爾代夫有了跨海大橋,白俄羅斯有了轎車製造業,哈薩克斯坦有了出海通道,中歐班列成為亞歐大陸上距離最長的合作紐帶……

不到6年的時間裏,“一帶一路”建設給世界帶來的改變,一次次從不同維度證明了這一論斷:“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

在沿線各國的發展規劃裏,“一帶一路”是可供借力的合作平臺,帶來的是互利共贏的寶貴機遇。迄今,已有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同中方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持續不斷的對接熱潮充分表明,“一帶一路”倡議同各國發展需求高度契合。國際金融論壇與英國《中央銀行》雜誌在“一帶一路”5週年之際發佈調查報告,幾乎所有受訪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央行都表示,“一帶一路”建設在帶動本國、本地區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各國企業與民眾眼中,“一帶一路”是不斷出現的務實合作項目,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隨著“一帶一路”合作畫卷漸次鋪展,“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主骨架逐步成形,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建設成效顯著,跨國經濟走廊合作日益深化,鐵路、港口、公路、管網等基礎設施項目合作穩步推進,經貿合作園區建設不斷取得積極進展。《紐約時報》感慨,哈薩克斯坦努爾肯特距離最近的海洋也有1600多英里,但“一帶一路”讓這裡成為“全球貿易的新前沿”。《大西洋月刊》報道中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正告別昔日偏遠沉寂的小漁港角色,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城市建設景象。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報道注意到,“一帶一路”正越來越多出現在世界各國公司的財報會議上。

合作成果的“可視性”,讓各方對“一帶一路”的信心不斷上升。中國同沿線國家共同建設的82個境外合作園區,帶來近30萬個就業崗位,到中企上班在許多地方成為新場景。“‘一帶一路’想要解決的是自1945年以來的全球核心問題——佔世界人口85%的發展中國家的轉型問題。”英國學者馬丁·雅克如是強調“一帶一路”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巨大意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一帶一路”是一種使人們相信有可能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做到“不落下任何一個人的倡議”。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一帶一路”建設在近6年時光裏完成的跨越,實現了國際發展合作史上罕見的執行力和高效率,充分展現了這一國際公共産品的國際影響力、道義感召力、合作吸引力。今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被寫入聯合國等重要國際機製成果文件,凝聚起廣泛的國際共識。

(二)

“一帶一路”合作不斷走向深入,其更深刻的歷史內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正為更多人所感知理解。

千年絲路,跨越古今。漫長歲月裏,這條古老通道上的不同民族、文化、文明相遇交融、相互滋養,共同書寫了互通有無、交流互鑒的輝煌篇章。“一帶一路”建設,倡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惡”,彼此要多拆墻、少築墻,把對話當作“黃金法則”,大家一起做有來有往的鄰居,互尊互信,求同存異,聚同化異。

近6年的時間裏,“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最具歷史深意的改變,恰是為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更美好所創造的全新可能,為不同文明攜手走向未來所創造的全新機會——

因為共建“一帶一路”,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裏的老撾萬磊村村民不再只靠種地、打獵為生,家裏有了電,孩子們晚上再也不用湊到煤油燈前看書;

因為共建“一帶一路”,一直在外打工的羅納德回鄉創業,在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青山工業園邊開了一家小餐館,生意紅火得讓他在短短一年裏就攢下足夠的錢擴建店面,還買了汽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因為共建“一帶一路”,愛麗絲成為肯尼亞歷史上首批女火車司機之一,收入是過去的3倍,家裏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她還獲得了前往中國學習的機會,人生走上了另一條軌道;

因為共建“一帶一路”,曾經夜裏漆黑一片的緬甸皎漂,如今實現全天24小時供電,夜裏高層建築燈火通明,一排排路燈照亮人們前行的道路;

因為共建“一帶一路”,一度“連集裝箱碼頭橋吊都銹得無法正常工作”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吞吐量從當初全球排名第九十三位躍升到第三十六位,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集裝箱碼頭之一;

因為共建“一帶一路”,德國杜伊斯堡港2017財年實現收入2.5億歐元,吞吐量增長30%,原本為傳統增長動能減退而苦惱的老工業基地再度煥發青春……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關注全球發展問題的學者認為,“一帶一路”是屬於21世紀的偉大敘事。于細微處看,這一偉大敘事正是由許許多多個體生活的點滴改變累積而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博科娃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終極目標還是人的發展。她説:“只有服務於民眾的建設才真正有意義。‘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將有助於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現,有助於釋放民眾個人的創新潛能。”

媒體交流、智庫交流、青年交流、體育交流……不同形式的對話,每一天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開展。日漸升溫的雙向留學熱、旅遊熱,讓跨文化對話以前所未有的頻率上演。不斷增強的友誼紐帶,為共建“一帶一路”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培育了富饒肥沃的土壤,也讓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但願我們的人民生活得幸福富有。”習近平主席曾引述烏茲別克斯坦詩人納沃伊的詩句,闡述“一帶一路”的追求與擔當。正是因為緊緊將視線聚焦于“人民”,從歷史深處走來的“一帶一路”,正在成為造福沿線國家人民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三)

在世界發展與全球治理的複雜體系中,“一帶一路”是一個新事物,“新”在合作理念設計,也“新”在它是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提出的國際合作倡議。

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是歷史大勢,但也面臨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等突出問題。今天,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是橫亙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發出的“時代之問”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共迎挑戰,將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各國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舊邦新命,古道新程。面對嚴峻的全球性挑戰,中國方案體現出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使命擔當:堅持公正合理,堅持互商互諒,堅持同舟共濟,堅持互利共贏,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體現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國際合作觀,支持多邊主義和開放型世界經濟,正是各國攜手應對時代挑戰的一條有效路徑,也順應了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求發展的強烈願望,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一帶一路’是經濟全球化時代包含創新思想的世紀大工程。”日本經濟學家江原規由如是評價“一帶一路”給經濟全球化行穩致遠帶來的推動力。

在首屆高峰論壇歡迎宴會上,習近平主席滿懷深情地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承載著我們對文明交流的渴望,將繼續擔當文明溝通的使者,推動各種文明互學互鑒,讓人類文明更加絢爛多彩;“一帶一路”建設承載著我們對和平安寧的期盼,將成為拉近國家間關係的紐帶,讓各國人民守望相助,各國互尊互信,共同打造和諧家園,建設和平世界;“一帶一路”建設承載著我們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將幫助各國打破發展瓶頸,縮小發展差距,共享發展成果,打造甘苦與共、命運相連的發展共同體;“一帶一路”建設承載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把每個國家、每個百姓的夢想凝結為共同願望,讓理想變為現實,讓人民幸福安康。

“一帶一路”引發時代共鳴,清晰地昭示了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從理念到實踐,“一帶一路”致力促進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徹底摒棄了以往大國以意識形態劃界、搞零和遊戲、關起門來搞小圈子的陳舊做法。正因如此,“一帶一路”收穫了更大的親和力和信任感。聯合國副秘書長蓋圖如是評價:“中國不限制國別範疇,不會搞封閉機制,不唱獨角戲,更不搞一言堂,這正是‘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的原因。”

大道致遠,海納百川。站立在各國乃至全球發展需求的交集上謀劃合作,“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正如一位歐洲學者所言,中國構建多邊世界的理念在全球得到廣泛響應,“這樣的理念一旦付諸行動,人類就邁出了一大步”。

(四)

共建“一帶一路”已完成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階段,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人們對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一帶一路”建設,正寄予更多期待。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將在時代變局中凝聚起更強的引領性力量。

“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向那些懷疑論者證明,全球化進程可以在國家間有組織、有規則地進行。”法國戴高樂基金會主席雅克·高德弗蘭的這一觀點,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時代角色的新認識。

日前,首趟盧森堡至成都中歐班列正式發車,41個貨櫃將機電産品、食品和醫療器械等歐洲商品送至不斷擴大的中國市場。在許多人眼中,通達能力越來越強的中歐班列不僅是重塑經貿格局的切實力量,也是一種象徵——“一帶一路”帶來的聯結效應,正為抵禦保護主義逆風提供正能量。

未來,共建“一帶一路”走向高質量發展,必將繼續倡導開放、包容、透明的理念,注重吸納各方建設性意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正如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所説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促進世界穩定的倡議,從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將不同國家、文化和人民連接在一起。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將開闢“一帶一路”建設的新空間。

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引發世界關注。訪問期間,中意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摩納哥表示願意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法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第三輪項目示範清單,並啟動第三方市場合作基金。中、法、德及歐盟領導人巴黎會晤,就共建“一帶一路”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討論。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歐方應該加緊推動歐中投資協定談判,積極探討參與“一帶一路”這個重要合作倡議。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歐方可以以創新的方式對接歐盟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共同促進歐亞互聯互通。

未來,更多國家的企業將在“一帶一路”沿線佈局,這是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投出的信任票。通用電氣的預測是,未來幾年該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營收將實現兩位數增長。金融巨頭花旗集團正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德國外貿與投資署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從短期看,“一帶一路”項目大量實施,德國企業可以作為承包商、供貨方和合作夥伴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從長遠看,“一帶一路”將給德國企業創造更多的産品銷售市場,對德國企業而言是“巨大的機遇”。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將為各國發展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就在習近平主席訪問意大利前夕,《紐約時報》記者來到該國亞得裏亞海北端的港口城市的裏雅斯特,以不無感慨的筆調寫道:“現在,由於中國的崛起,的裏雅斯特似乎準備返回重新調整中的世界的中心。”今天,類似的裏雅斯特的故事正不斷在“一帶一路”沿線上演。在全球各地的合作現場,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正是改寫發展面貌、增進人民福祉的更大機遇。

未來,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更多受益的民生工程、綠色工程將成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點。中國將與各國進一步對接發展戰略,打造新一批重點合作項目,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深化合作的過程中更加重視民生的改善、環境的保護。這是“一帶一路”建設普惠包容、綠色發展理念的充分體現。

法國政治家讓·莫內説:“沒有體制,一切不可持續。”國際發展領域從來不缺少形形色色的各類倡議,執行力是決定合作可持續性的關鍵因素之一。截至目前,首屆高峰論壇達成的具體成果落實率達到100%。高峰論壇打造的正是這樣一個有效推動“一帶一路”合作的機制化平臺。

(五)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中國人民以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第二屆高峰論壇在這樣一個重要年份舉行,備受世人關注。

共建“一帶一路”,映射出一個積極構建對外合作新格局的開放大國。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又會促進一個國家強盛。從自身發展需求與時代演進大勢出發,“一帶一路”建設是新形勢下中國擴大全方位開放的重要舉措,展現的是一個致力於使更多國家共享自身發展成果和機遇的“不一樣大國”。

2019年的春天,世人再次見證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加速度,看到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中國決心。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外商投資法,配套法規、規章制定工作已啟動;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且負面清單“只作減法,不作加法”;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對外資全面放開市場準入加快推進……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為各國參與“一帶一路”合作、對接中國大市場創造了廣闊空間。

因為看到了“一帶一路”的開放基因,人們對其接受度和信心不斷上升。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認為,“中國正在不斷加快開放步伐,相信‘一帶一路’將把破碎的世界聚合起來,為各國發展和共同穩定帶來新機遇”。

共建“一帶一路”,映射出一個致力於完善全球治理的負責任大國。“國際上的問題林林總總,歸結起來就是要解決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問題。”習近平主席的話擲地有聲。面對舊有全球治理體系出現的封閉化、碎片化、排他化以及代表性、包容性、公正性不足等問題,以“一帶一路”為代表的中國方案,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致力於創造受益更為均衡、也更可持續的治理效果。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看來,“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涉及經濟合作,也是通過經濟合作改善世界經濟發展模式,使全球化更加健康,進而推動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路徑。

共建“一帶一路”,映射出一個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大國。“一帶一路”浸潤著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彰顯了中國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今天,世界正“越來越小”,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東方智慧為應對時代挑戰帶來了全新視野與實踐。根植于歷史土壤的“一帶一路”建設,把沿線國家和地區緊密聯絡在一起,致力於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讓各國人民更好共享發展成果,這既是對絲路精神的傳承,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真實體現。在回答“一帶一路”是什麼時,巴拿馬國際問題研究專家埃迪·塔皮爾羅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那將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正走在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們相向而行,心連心,不後退,不停步,我們終能迎來路路相連、美美與共的那一天。”第二屆高峰論壇必將為共建“一帶一路”進程樹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寫就中國與各方合力開創人類美好未來的新篇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