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朝陽建垃圾全流程分類消納體系

2019-07-07 09:26 來源: 北京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日前,在朝陽區高碑店北路的白領家園小區,居民在使用智慧垃圾分類設備投放垃圾。本報記者 武亦彬 攝

7月5日,記者從朝陽勁松五區出發,跟隨了一袋垃圾從居民家中分類到消納的全過程。記者了解到,朝陽區截至目前有19個街鄉開展了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1055個小區創新模式開展垃圾分類,終端7座處理設施分類消納。從前端投放,到中途的收集、轉運,再到末端處理消納,該區正逐步建成全流程的垃圾分類消納體系。

源頭:1055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

清晨7時,綠馨小屋是勁松五區最熱鬧的地方。“做了頓大餐,垃圾比平時多。”69歲的陳洪玉把一大袋廚余垃圾交給工作人員。稱重、刷卡,短短1分鐘,她的積分卡中就增加了4分。積少成多,能換領生活用品。

在小區裏,總共有3座綠馨小屋。一棟棟居民樓之間,還不時有垃圾收集車駛過,招手即停,這是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老人扔垃圾。

垃圾分類,這種新時尚早已成了勁松五區居民的生活方式。勁松街道辦負責人介紹,小區裏共有26棟居民樓,1100余戶居民,每天産生垃圾5噸。自2011年試點以來,目前參與分類的家庭已經佔到了80%,廚余垃圾分出率由5%提升到了20%。

八年前,垃圾分類還是新鮮事兒,社區300位黨員就全部簽訂了責任書,承諾從我做起,源頭分類。社區還給每戶家庭都發放了指導手冊,通俗易懂,一學就會。“垃圾分類沒那麼難,習慣成自然。”陳洪玉説,在她的帶動下,垃圾分類成了一家三代的共識。

據測算,每人每天都要産生約一公斤生活垃圾。“如果垃圾沒有在源頭分類,就會有更多的垃圾需要收運處理,不但成本增加,還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朝陽區城管委副主任蘭澎説,垃圾分類,必須從源頭做起。

近年來,朝陽區不斷探索源頭分類新模式,以“互聯網+垃圾分類”、積分獎勵、有償兌換、上門收集等形式,鼓勵引導居民從源頭精準分類。目前,19個街鄉開展了示範片區創建工作,涉及小區1055個。今年前5個月,共分出廚余垃圾近1.94萬噸、規範收運餐廚垃圾5.3萬餘噸。

清運:不同種類垃圾嚴禁混放

本已分好的垃圾,在運輸途中是否會重新混放混堆?記者跟隨垃圾運輸車,駛出勁松五區,來到下一站:垃圾樓。

雙井橋東路南側,就是密閉式垃圾樓所在地。它負責收集和轉運勁松、雙井地區的垃圾,日清運生活垃圾28噸,廚余垃圾5噸。記者注意到,垃圾樓中共有三台生活垃圾分類壓縮設備,其中一台為綠色,其餘為灰色,與小區中的分類垃圾桶顏色一致。

“就拿裝廚余垃圾的綠色桶來説,運輸到這個垃圾樓後,可不能隨意傾倒,而是只會送到綠色壓縮設備中。”蘭澎介紹説,整個轉運過程中,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都將採用不同顏色的容器,實現分類運輸。

不僅如此,樓內還設置了高頻讀卡器,當運送垃圾的車輛進入垃圾樓時,系統會自動讀取安裝在車輛上的標簽信息,識別垃圾來源主體信息,結合垃圾收集箱底部支座上安裝的稱重傳感器,可自動將垃圾重量歸入該主體的賬戶信息中,實現垃圾精確計量和源頭可追溯。

朝陽區面積廣闊,居民生活垃圾往往因運輸路程遙遠、交通擁堵等原因得不到及時清運。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朝陽區專門建設了17個垃圾中轉站,用於臨時存放垃圾,待避開早晚高峰及垃圾處理廠清運車排隊高峰時段後,再進行運輸。這樣一來,就大大減小了清運半徑,增加清運頻次。

末端:7座處理設施分類消納

在朝陽區高安屯的一條寂靜小路上,草木深處便是朝陽循環經濟産業園,亞洲單線處理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廠就坐落於此。生活垃圾的旅途,也將在這裡畫上句點。

在園區相關負責人王士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垃圾倉。深達30米的巨型垃圾倉中,是堆積如山的“其他垃圾”。玻璃墻前,兩位工人正操作直徑近10米的鐵爪,一把抓住8噸重的垃圾,靈活地投入到送料口。與此同時,焚燒爐內騰起通紅的火苗,燃燒後,垃圾重量可減少八成。

據統計,循環産業園中的兩座焚燒廠,去年共焚燒垃圾134萬噸,發電5.3億度。

超前規劃,高標準建設,近年來,朝陽區不斷完善循環産業園的功能,將最初單一的垃圾填埋場,逐步整合為集填埋、生化、焚燒、廢棄物資源化等各種方式于一體的綠色循環經濟産業園區。如今,這裡不但坐落著高安屯焚燒發電廠、朝陽清潔焚燒中心,還有高安屯餐廚垃圾處理廠、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高安屯衛生填埋場、廢舊物資回收中心等7座垃圾處理設施,在分類消納的基礎上,最大程度上實現資源再利用。(記者 朱松梅)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