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民健身的大舞臺 民族文化的大展臺——寫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倒計時30天之際

2019-08-07 17: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鄭州8月7日電 題:全民健身的大舞臺 民族文化的大展臺——寫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倒計時30天之際

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作為新中國歷史最長的全國性綜合運動會,66年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成為展示少數民族風采的閃亮舞臺,也是各族同胞相互交流的重要平臺,為推動全民健身和傳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個月後,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於9月8日至16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這是該賽事首次在我國中部省份舉辦。屆時,近萬名來自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運動健兒將齊聚中原一展風采。

民族運動會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中中歡迎你”,在河南省鄭州市的公園、廣場、街頭、路口,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吉祥物“中中”隨處可見。

生命在於運動。民族運動會自舉辦以來,就為推動全民健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一些深受少數民族群眾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已成為全民健身項目而進入城市社區、田間地頭。

上屆民族運動會專門在競賽項目中增加了民族健身操。本屆民族運動會該項目分為規定套路和自選套路。河南代表隊民族健身操主教練孫凱説:“這是個很受歡迎的項目,這次來參加的代表隊基本上都報了這個項目,大家也都是帶著不同民族的風格來參賽的。”

隊員李昱昊説:“這套健身操可以加強身體素質,我們會爭取把一個比較完美的成套動作展現在賽場上,也希望通過這次運動會,讓民族健身操成為更受歡迎的全民健身項目。”

民族運動會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弘揚

新中國成立後,被譽為民族文化“活化石”的傳統體育得到重視和保護,全國陸續挖掘整理的上千個傳統體育項目中,有700多個來自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成為民族文化傳承發揚的重要舞臺。

從1953年第一屆民族運動會至今,參賽人數從十多個民族的395人到近萬人,競賽和表演項目從5個和3個發展到17個和100多個。民族運動會越辦越火熱,各民族間的交流也越來越深入。

民族運動會讓很多瀕臨消失的民族文化傳統得以傳承發揚。比如,高腳競速發源於土家族、苗族群眾在積水的雨季行走或設法過淺河的工具高腳馬。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傳統生産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而民族運動會的持續舉辦,讓很多有著較高競技性、觀賞性、趣味性的項目得以保留,併發揚光大。

民族運動會也成為各民族體育文化展示的舞臺。比如,摔跤在66年前的第一屆民族運動會上就是競賽項目之一,而在本屆民族運動會上,僅民族式摔跤一項,就包括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裏西(維吾爾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絆跤(回族式摔跤)以及希日木(朝鮮族式摔跤)六個跤種,其中蘊含的悠久的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借此得以展現。

來自中原大地的盛情邀請

以“平等、團結、拼搏、奮進”為宗旨的本屆運動會會徽輪廓與漢字“中”的輪廓相似,會徽主體圖形由形似數字“11”的龍、鳳及兩側代表黃河與長江的色帶組成,突出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主題。

5月8日,在河南登封觀星臺,民族運動會火種採集暨互聯網火炬傳遞儀式如期舉行。

7月12日至17日,本屆民族運動會的馬上項目,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分賽場首先開賽。

當下的鄭州,民族運動會的各項籌備工作正按計劃紮實推進。

比賽場館及各項輔助設施建設等已基本完工,主場館鄭州市奧體中心芳容盡展;鄭州地鐵14號線一期作為民族運動會的重要公共交通配套,計劃于8月底前開通;來自十幾所高校的數千名大學生,為了開閉幕式文體展演活動堅持排練;歷經15天、32場次專場培訓後,1.2萬餘名骨幹城市誌願者將為天南海北的朋友展示熱情和專業。

志願者勵增燕説:“我住在奧體中心附近,每天都在見證著奧體中心的變化,見證著鄭州的變化,特別希望通過這次運動會,我們志願者共同參與一起努力,為家鄉做貢獻。”

“我們的賽場,在高山,在大海,在草原,同一個心願,點亮中國夢的火焰,共同的奮鬥,我們闊步向前,從沒有如此接近夢想的終點……”一首《奔跑的夢想》,將在本屆民族運動會上唱響。一個月後,我們鄭州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