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綜述:中國雜交水稻助非洲改善糧食問題

2019-09-03 11: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 綜述:中國雜交水稻助非洲改善糧食問題

新華社記者

“自從引進中國雜交水稻,我就一直種這種水稻,再也沒餓過肚子,我希望所有馬達加斯加人都能種植這種水稻,這能改善我們的生活。”55歲的馬達加斯加稻農拉奈弗馬納納·喬治講起他與中國雜交水稻的情緣,臉上寫滿驕傲與幸福。

馬達加斯加是位於西南印度洋的島國,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有種植和食用稻米的傳統,但由於農業技術落後、配套條件極差,馬達加斯加稻米産量並不高,每年還需進口大米,即使如此也無法幫助所有國民擺脫饑餓威脅。

2010年,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發起的袁氏種業高科技有限公司帶著先進水稻種植技術來到馬達加斯加,建立袁氏馬達加斯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當地推廣雜交水稻種植。

截至目前,這家公司已在馬達加斯加累計推廣雜交水稻4萬公頃,平均稻穀單産達到每公頃7.5噸,是當地傳統稻穀平均單産的2倍,最高單産更是達到每公頃10.8噸。

今年5月,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馬達加斯加成立分中心,建成後將利用馬達加斯加的多樣環境,選育出適合不同非洲國家的雜交水稻品種,希望以此保障當地乃至整個非洲的糧食安全。

在尼日利亞西北部凱比州的瓦拉農場,51歲的王學民捲起褲腿站在稻田裏,他身邊是大片綠油油的水稻苗,長勢喜人。王學民已在尼日利亞工作了16個年頭。他曾是中國援尼南南合作農業項目專家,如今他是中地海外集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資深水稻種植和育種專家。

“今年,我們農場全部採用撒播等技術種植水稻。這種技術好處是出苗好、草少,能大大降低人工等成本。”説起自己改良的撒播種植技術,王學民滿是自豪。

“尼日利亞的土壤、氣候環境以及水稻種植方式與國內存在很大差別,我們剛開始時遇到很多問題。”王學民説。2006年,他和同事完成播種後,原定的田間管理技術方案和大型耕種裝備無法適應作業環境,數百公頃水稻幾乎全被荒草吞沒。

“在非洲不能照搬中國模式,要在中國技術經驗基礎上結合非洲實際情況創新。”王學民説。經過10餘年的摸索和創新發展,瓦拉農場走出了一條中國技術適配尼日利亞環境的新路。現在,瓦拉農場已成為尼日利亞一個重要的機械化生産示範、培訓基地,先後培訓當地農戶及農機管理人員1000余人次。

中國在非洲最大規模水稻種植項目萬寶莫桑農業園位於莫桑比克加扎省首府賽賽市。得益於廣袤的土地、適宜的氣候、充沛的灌溉水源和來自中國的支持,項目規劃開發2萬公頃土地,通過合作種植方式,帶動周邊農戶開發土地,種植水稻。

在肯尼亞,在安哥拉,中國雜交水稻的種子已經或即將被播種在希望的田野上,幫助當地農民實現糧食增産、收入增加的夢想。與此同時,包括塞拉利昂、讚比亞、津巴布韋在內的更多非洲國家正在期待適合當地種植的雜交水稻種子的到來。(執筆記者:尚栩、崔可欣、史彧,參與記者:文浩、郭駿、聶祖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