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緊日子 新日子 好日子——從預算“賬本”看北京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0-01-12 17: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緊日子 新日子 好日子——從預算“賬本”看北京高質量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 張驍、李萌、吉寧

12日上午,《關於北京市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審議。報告顯示,2019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17.1億元,增長0.5%,圓滿完成調整後年度預期目標。同期,2019年北京新增減稅降費達1800億元。

透過這個預算“賬本”,北京市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的決心和路徑更加清晰: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省下“真金白銀”讓企業發展過“新日子”,增進民生福祉讓百姓過“好日子”。

開源節流 政府帶頭過“緊日子”

管理和使用好財政資金,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考題。為應對經濟新形勢,北京市政府開源節流,自己帶頭過上“緊日子”。

開源——一方面,北京市通過盤活國有資産、增加國有企業上繳利潤等措施多渠道籌集財政收入。北京市國資委主任張貴林介紹,2019年1月至10月,北京市管國有企業實現營收1.32萬億元,利潤總和775.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1%和8.1%。國有企業增加上繳利潤,有力促進財政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隨著2019年北京市營商環境排名再度大幅提升,北京市精準服務企業,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功能,不斷培養涵養優質稅源,讓自身財政收入變得更加可持續。

節流——北京市嚴控行政成本,按10%壓減北京市級部門的一般性支出。同時,以不影響在施項目當期正常結算和民生支出安排為前提,對支出緩慢或暫不具備實施條件的非緊急、非必需項目資金進行壓減。

通過精準施策,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得到有力保障。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有序推進,北京冬奧會籌備順利,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機勃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鳳凰展翅”,對口援助任務碩果纍纍……

減稅降費 促企業過上“新日子”

2018年,北京市公共預算財政增加6.5%。2019年北京公共預算財政增加0.5%……從高增長到微增長,“大賬本”裏另一個數字引人矚目——經測算,2019年新增減稅降費約1800億元。

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韓傑表示,這次減稅降費力度是空前的,2018年北京市減稅降費規模為400億,也就是説,2019年北京減稅降費是上一年的4.5倍。2019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萬億元,雖然北京地區生産總量僅佔全國3.3%左右,但減稅降費規模卻達到全國的9%左右。

政府財政數字“緩”下來,換得企業發展的“跑”起來。省下的“真金白銀”,成為企業崛起壯大的資本。

91科技集團是以大數據、雲計算驅動的技術服務型企業,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2019年該公司充分享受國家的稅收減免政策,企業成本得到有效下降。“我們把省下來的錢用於升級服務平臺和風控系統,激勵員工工作,增加企業營收。”91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激動地説。

據北京市財政局統計調查,北京市3.4萬家規模以上企業中,72%的企業表示將加大研發和生産投入。

民生支出有增無減 群眾暖心過“好日子”

增進民生福祉是北京財政工作的根本目標。雖然政府過上了“緊日子”,但2019年北京各類民生支出有增無減,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完善。

北京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有近八成用於民生領域支出,圍繞教育、醫療、養老、大氣污染防治、交通擁堵治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等一系列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要。

記者從此間正在召開的北京兩會獲悉,2019年北京市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1100元,發放困難和重度殘疾人“兩項補貼”11.6億元、惠及32萬餘人。同時積極應對豬肉等部分食品價格上漲態勢,向6類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8000萬元……

春節將至,困難群眾的生活質量讓人牽掛,但隨著幫扶政策切實保障,政府“兜底”效應已經顯現。北京西城區王愛霞一家人靠低保度日,丈夫患有慢性病,女兒正在上高中。“我愛人每天吃很多種藥,北京市醫保報銷力度加大後,藥費開支小了,我們全家生活的壓力就小了。”王愛霞説。

北京大興區的王慧一家是建檔立卡的低收入家庭,住新房曾是難以實現的夢想,但北京啟動公租房精準配租政策後,2019年12月,王慧一家不僅入住兩室一廳的新房,還享受到房租減免政策。

北京市財政局介紹,2019年北京市財政還支持推動學前教育新增學位超過3萬個,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5.02萬套,建立200個殘疾人幫扶性就業基地,建設20個街道鄉鎮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60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投入176多億元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事業發展。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表示,2020年,北京市將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通過針對區域功能定位及特點,統籌公共服務資源,精準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式,繼續滿足市民對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公正性、安全性的美好生活新需求。(參與記者:任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