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疫苗有望4月進入臨床研究或應急使用

2020-03-07 07:23 來源: 光明日報
【字體: 打印

3月6日,就新冠肺炎的藥物研發、疫苗進展、國際合作等情況,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國家衛健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等作出了回應。

可診、可治、可防的態勢基本形成

吳遠彬表示,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新冠疫情可診、可治、可防的態勢基本形成。

據介紹,目前已有14個檢測産品獲批並應用於臨床,能滿足國內診斷檢測的需求;經過科技攻關,磷酸氯喹、中醫藥的有關方劑等藥物,以及康復者血漿、血液凈化等治療方法也納入了診療方案;正在積極推動幹細胞、單克隆抗體等先進技術用於危重症患者治療研究。

“恢復期血漿治療,這是帶有生命溫度的科技成果,目前也取得了積極進展。”而對於社會關注的磷酸氯喹等藥物的科研攻關情況,孫燕榮介紹,目前磷酸氯喹已經成為臨床救治用藥。在收治危重型患者和重型患者的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西院區,現有住院病人760位,其中有285人次使用磷酸氯喹作為治療藥物,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努力使疫苗早日惠及百姓

鄭忠偉介紹,疫情發生後,科研攻關組專門設立了疫苗研發專班,在全國範圍內篩選了疫苗機構,第一批選擇了8家機構確立了9項任務,圍繞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5條技術路線推進疫苗攻關工作。

目前,5條技術路線都在按預期穩步推進,鄭忠偉預測,到4月份,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部分疫苗有望能夠進入臨床研究或者應急使用。

“我們也正在積極地觀測病毒變異程度,積極地佈局科研項目。”周琪介紹,判斷病毒是否變異,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病毒是否變異並沒有影響到藥物研發、抗體製備和疫苗製備。

我國的疫苗研究,從毒株的優選到産品註冊,大約要經歷10個流程,所有研究過程都有非常嚴格的標準。鄭忠偉表示:“可以明確告訴大家,我們所有研發流程都是在法律框架下,科學、規範、按技術要求推進的。在保證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我們努力使新冠肺炎疫苗早日惠及百姓。”(記者 張亞雄)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