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棄物如何處理?怎樣避免對環境帶來影響?

2020-03-11 21:3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醫療廢棄物如何處理?怎樣避免對環境帶來影響?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李延霞、溫競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隨著醫療救治的進行,醫療廢棄物數量也在增長。目前全國醫療廢物處理情況如何?怎樣避免對環境帶來影響?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情況怎樣?11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對此進行回應。

醫療廢物處理情況如何?

隨著病例的增加,醫療廢物量快速增加。在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大醫療廢物和醫療廢水的處理十分重要。

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在發佈會上説,生態環境部緊緊圍繞“兩個百分之百”要求,即全國所有的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與服務百分之百全覆蓋,醫療廢水、醫療廢物及時有效收集、轉運、處置百分之百全落實,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相關的環保工作。動員各界通過增加裝備、技術升級等方式快速加大處理能力。

“在定點醫院、方艙醫院産生的醫療廢水,首先要進行消毒。這些廢水消毒之後,進入武漢市27個城市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我們對這些污水處理廠進行了在線監控。”趙群英説。

國家衛生健康委派武漢專家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主任醫師李素英説,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的醫療廢物都有專人到病區分類收集,用密閉車輛送到醫院臨時暫存處,再由本地區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轉運進行集中處置。

發佈會上數據顯示,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理醫療廢物14.2萬噸。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由疫情前的4902.8噸/天提高到目前的6022噸/天。醫療廢物做到應收盡收,處理處置平穩有序。

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城市進行了大規模的消殺,醫療廢水的排放量也加大,不少民眾關心,這是否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趙群英給出一組監測數據:2020年1月20日到3月7日,337個地級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的比例是84.5%,比去年同期上升11.4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6%。

“我們累計對飲用水源地開展了14915次監測,從飲用水源地的監測結果來看,未發現疫情防控影響水質安全的情況。”趙群英説,“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了1901次余氯監測,受疫情防控開展消殺工作的影響,其中54次余氯是有檢出的,佔比2.8%,但監測的濃度均低於自來水水廠的出水水質標準。”

疫情期間,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除了明確醫療廢物、醫療廢水“兩個百分之百”要求之外,同時要建立環評審評、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加大對嚴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對偷排偷放等將加大執法力度,聯合有關部門進行處理。”趙群英説。

疫情防控期間,一些地區暴露了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存在的不足。趙群英錶示,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生態環境部以及相關部門近日印發了工作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全國每個地級市都要至少建一個規範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到2022年6月底,全國每個縣都要建成從收集、轉運到處置的完整體系,最終實現平穩、安全、可靠處置。

城市生活垃圾怎樣處理?

保障城市的清潔就是守護公眾的安全。發佈會上數據顯示,疫情發生以來,全國180萬環衛工人在崗率達到90%以上,其中湖北省全天作業環衛工人超過8萬人。廣大環衛工人除了承擔日常的環衛工作,還根據需要對醫療機構、集中隔離場所和相關設施進行消毒殺菌。

“我們加大對環衛收集、轉運、處理設施的日常消毒殺菌,增加生活垃圾收運頻次,確保生活垃圾能夠及時、安全得到收運和處置。同時嚴格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理的分類監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説,對醫療機構和首診隔離點産生的廢棄物,不論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在疫情期間都嚴格按照醫療垃圾進行管理。對集中隔離觀察點、居家隔離觀察點等重點場所産生的生活垃圾專人專車單獨收集,並直運至生活垃圾焚燒廠及時處理。

以湖北為例,目前湖北省日均生活垃圾清運量超過31000噸,做到了日産日清,其中武漢市生活垃圾每天處理量6000噸左右,無害化處理率百分之百。

針對可能存在的糞口傳播風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時督促指導各城市有關責任單位,全面加強對公廁的保潔、消毒和運行維護,特別是對化糞池的巡查、監管,對醫療機構的化糞池採取了消毒預處理等措施。

據悉,疫情發生以來,北京6000多座公廁消殺頻次翻倍。武漢市環衛部門對方艙醫院設置移動公廁1619座,嚴格按照技術規程對産生的糞便就近集中處理,進行二次消毒殺菌。

劉李峰表示,已督促地方採取包括分類分區域管理等措施,對廢棄口罩收集處理。此外,垃圾分類也為疫情防控發揮了作用,將加大力度推進。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