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疫情防控打造有力武器——中央企業發力科技戰“疫”

2020-04-28 18:3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題:為疫情防控打造有力武器——中央企業發力科技戰“疫”

新華社記者 溫競華、高亢

遠程會診為醫療救治帶來更多可能,智慧CT閱片、防疫機器人讓一線醫生工作更輕鬆高效,疫情防控智慧平臺助力員工安全復工……疫情期間,中央企業運用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各顯身手,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有力武器,展現科技硬核力量。

遠程醫療、雲上醫院 科技賦能創新醫療救治

2月27日,依託中國聯通5G網絡和醫療雲平臺,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醫學專家,為雷神山醫院一位67歲的重症患者進行跨地域遠程會診,CT影像等原始文件在各地間高速傳遞,專家現場給出權威意見,協助醫療隊快速確定了最佳治療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線上問診、遠程醫療發揮著強大的作用。中國航天科工系統公司利用衛星技術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遠程醫療會診車提供24小時通訊保障;航天中心醫院第一時間開通了在線諮詢服務平臺,百餘名專家團隊在線諮詢、遠程影像診斷和臨床會診,既保證患者求醫“有門”,又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

救治一線每分每秒都在與時間賽跑,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則使之提速再提速。在火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中,依靠雲技術,中國電信僅用不到7天就成功“激活”火神山醫院50多套信息化系統,時間較傳統部署方法縮短了一半。掛號、疫情防控、影像雲、分級診療等醫療系統全部“上雲”,火神山醫院成為名副其實的“雲上醫院”。

疫情期間,對新冠肺炎患者CT檢查後的人工閱片環節給一線醫生帶來較大工作壓力。中國電信天翼雲利用高性能GPU圖像處理能力結合AI算法開發了AI智慧CT閱片輔助系統,1分鐘完成CT片檢測工作,準確率超過90%。這套不用休息的智慧閱片系統在火神山、雷神山等抗疫一線投入使用,大大緩解了一線醫護人員的診療壓力。

無人機、機器人 疫情防控“小幫手”有大作為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些體積小、重量輕、靈活度高的高科技“小幫手”有了新的應用場景,代替一線人員衝鋒在前。無人機運輸物資因其能夠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接觸、無須考慮地面管制情況等優勢,在疫情期間廣泛使用。

中國電科研發的智慧無人運投管控系統可以滿足上百架無人機同時作業,在武漢等全國多個城市開展了貨物運輸、消毒、巡查等作業任務。疫情以來,該系統共計執行任務6000多架次,運輸急需生活和醫療物資1.6萬餘公斤,防疫消殺面積16萬餘平方米。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人們陸續走出家門。如何快速發現室外人員聚集的異常信息?中國信科聯合中國電信重慶公司發佈的5G熱成像無人機防疫方案可以快速精準篩查體溫異常人員,同時進行空中巡查管控。影像和體溫數據實時回傳至雲平臺,管理人員隨時隨地都可以查看和管理。

“5G無人機防疫方案將廣泛應用於廣場、公園、園區、交通樞紐等防控場景。”中國信科集團副總經理陳山枝介紹。

一些醫院中也出現了機器人的身影。在5G網絡的支持下,中國移動在武漢協和醫院、同濟天佑醫院兩家定點醫院投入使用智慧醫護機器人,幫助醫護人員執行導診、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

“5G智慧機器人在醫院的應用可有效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説。

大數據、雲平臺 數字防控網托穩復工復産複學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逐步復工復産複學,出行需求持續加大。中國電科聯合國家有關部委,匯集1000多萬條權威數據,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融合分析,開發了“一網暢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産大數據系統,生成全國通用的“暢行碼”。截至目前,系統累計服務超過28億人次。

該系統還與美團、滴滴、順豐、多點、航旅縱橫等與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打通生活服務“最後一公里”。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幾十座城市的滴滴司機“攜碼上路”,乘客在乘車時可查看司機“暢行碼”顏色,規避出行風險。

應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中央企業紛紛聚力復工復産。中國鐵塔聯合360公司推出“智慧疫情防控平臺”産品,構建人員-社區-政府多級疫情防控體系。中國電信天翼雲推出“暖春行動”,面向中小企業和醫療、教育等領域1500萬用戶提供高效可靠的雲簽約、雲辦公、雲課堂、無人工廠等雲服務。

聚焦疫情防控的同時,科技型中央企業也在借機佈局,加快推進“新基建”建設。中國電子旗下中國系統為天津市紅橋區打造的“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在疫情期間不斷升級,依託大數據、物聯網,實現市、區、街道、社區四級業務應用全貫通,實時掌握相關數據、感知態勢變化,增強基層治理、防疫、服務工作精準性、高效性。

業內專家表示,推進“新基建”建設不僅是應對疫情衝擊、促消費、穩增長的有效手段,更是構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基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