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抗災增收貢獻氣象智慧——氣象部門做好防汛抗旱與農業生産服務保障

2020-07-31 10:07 來源: 氣象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7月28日,中央氣象臺與國家氣候中心及多省農業氣象業務單位進行聯合會商,分析研判近期天氣形勢,並對各地作物生産管理提出針對性指導建議。

29日後,長江中下游地區雨水明顯減弱,高溫少雨天氣將逐步上崗。未來十天,四川盆地、華南降雨偏多,華北、東北、黃淮多陣雨,江南、華南等地仍多高溫天氣。前期受澇地區災後恢復生産和應對高溫是近期農業生産重點。

南方多地強降水和高溫影響農業生産

今年6月以來,南方地區暴雨頻發,安徽、湖北、江蘇、浙江、湖南、江西、貴州、重慶等省(市)區域平均降水量達1981年以來同期最多。

受強降水影響,安徽、湖北、浙江、湖南、江西、貴州、重慶等省(市)遭受暴雨洪澇災害,部分農田被淹,玉米、大豆、露地蔬菜等遭受漬澇災害,局部地區作物因災減産或絕收;已成熟早稻無法收曬,未成熟早稻灌漿結實受阻,部分早稻反復受淹、倒伏、稻穗發芽,影響産量和品質;持續降雨也導致部分晚稻移栽推遲,部分魚塘、果園、大棚設施受淹或被沖毀。

此外,持續適溫高濕的田間環境誘發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棉花枯萎病等病蟲害滋生蔓延。

江南中南部和華南大部6月中旬以來出現持續高溫天氣,截至7月28日,大部地區超過35℃的高溫日數有15至30天,其中,江西南部、湖南東南部、福建大部、廣東東部、海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高溫日數有30天至40天,福建、廣東、海南平均高溫日數均為1981年以來同期最多。

持續晴熱少雨的天氣對成熟早稻的收穫晾曬有利,但導致未成熟早稻灌漿期縮短或灌漿不飽滿,結實率、千粒重和品質降低;同時,高溫天氣對一季稻孕穗、晚稻秧苗生長不利,部分地區蔬菜、茶葉、甘蔗、百香果、香蕉、龍眼等生長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持續溫高雨少也導致華南部分地區旱情顯現,影響甘蔗莖伸長及旱地作物正常生長。

打出組合拳助力災後農業生産恢復

針對近期持續的強降雨以及高溫天氣,中央氣象臺及時對影響各主要農區的氣象災害進行分析評估,加強對暴雨洪澇、高溫乾旱等災害影響地區的指導;同時與農業農村部門聯合完善信息共享和會商機制,強化預警服務,指導各地及早落實科學抗災措施。

7月24日,湖北省氣象局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關於加強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加快災後生産恢復的通知》,聯合做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荊州國家農業氣象試驗站建議,從肥(農藥)、水、種(養)三個方面綜合施策精準聯控,管控農田面源污染,科學指導農民災後恢復生産。

針對7月6日至10日的強降水過程,江西省氣象部門通過“江西微農”平臺,聯合省農業農村部門,5天內連發4次預警,為全省“雙搶”工作組織調度提供決策依據;降雨趨弱後,通過多種渠道跟蹤了解災情影響並聯合農業農村部門及5個特色氣象中心,為水稻、經濟作物、禽畜養殖等提供操作性強的措施建議。

入汛以來,遼寧降水持續偏少,氣象乾旱逐漸形成。7月24日,省氣象局聯合中央氣象臺聯合發佈《全國農業氣象服務專報》;25日,省氣象局進入抗旱氣象服務特別工作狀態,強化對旱區種植戶的指導;在旱情較為嚴重的義縣九道嶺鎮大屯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時間協調專項資金用於大屯村鑽挖應急深井和鋪設應急灌溉設備。目前,應急水井已經投入使用,可以完全有效灌溉花生用地130畝,辣椒用地90畝。

受漬澇災害影響,7月23日,河南氣象部門利用高分3號、哨兵1號雷達數據開展洪澇遙感監測,繪製鄉鎮災害地圖。省市縣三級聯動開展災情調查,編制災害評估報告,為農戶後續恢復生産提供依據。

氣候條件總體利於今年夏糧豐收

回看今年夏收夏種,全國夏糧生産再獲豐收、産量創歷史新高都與氣象條件密不可分。

對於夏糧單産提高的主要原因,國家統計局分析指出,一是氣候條件總體有利,小麥整體長勢良好;二是田間管理加強,後期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

冬小麥播種期間,主産區大部地區底墑充足,小麥基本能夠一播全苗,出苗質量較高;越冬期間,麥區溫度偏高,墑情適宜,實現壯苗安全越冬;返青拔節和孕穗抽穗期,各地光溫水條件總體適宜;灌漿成熟期,以晴好天氣為主,晝夜溫差大,利於小麥幹物質積累和品質提高,特別是收穫時沒有出現高溫、幹熱風和持續陰雨等高影響天氣,確保夏糧順利歸倉。

在田間管理方面,針對暖冬氣候可能導致小麥後期條銹病和赤霉病易發多發的情況,各地及早制定防控預案,開展監測預警,加強小麥後期“一噴三防”專業化服務,有效防控病蟲害,保障小麥産量和品質。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對小麥返青期間田間管理、農資供應等産生一定影響,但後期各地加強了農資調運和小麥田間管理,總體看來,疫情對小麥生産未産生較大影響。

今年夏糧生産再獲豐收,奠定了穩定全年糧食生産的基礎。當下,各地氣象部門將繼續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充分結合當前防汛形勢,為全年糧食豐收貢獻氣象智慧。(記者 黃彬 實習記者 吳彤)(高迅芝 鄧敏佳 吳麗君 孟翠麗 林志堅 蔡冰 王家齡對本文有貢獻)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