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四川脫貧攻堅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2020-09-09 17:47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9月9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尹力介紹四川脫貧攻堅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主席臺。(徐想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今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四川作為主戰場之一,任務非常繁重。這項工作進展怎麼樣,大家都很關心很關注。為幫助大家更好、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有關情況,國務院新聞辦此次在四川舉行新聞發佈和採訪活動,從一個側面反映全國的工作情況。

今天,我們首先舉行新聞發佈會。我們請來了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先生,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尹力先生,請他們圍繞“牢記總書記關懷囑託 打好四川脫貧攻堅戰”這個主題,向大家介紹四川脫貧攻堅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下面,先請彭清華書記作介紹。

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彭清華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在這秋風送爽、丹桂飄香的美好時節,我很高興在美麗蓉城和海內外新聞界的朋友見面,對大家的到來,我們表示熱烈地歡迎。同時,也十分感謝國務院新聞辦給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平臺,使我們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四川脫貧攻堅的情況。首先,我要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四川脫貧攻堅事業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各兄弟省份、社會各界、海內外人士以及媒體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在座的各位,有的可能來過四川,也有的是第一次來。這裡我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四川的情況。四川地處中國西南部,在中國三級地理階梯裏四川是在第二級,也是一個過渡地帶。四川中部是四川盆地、包括大家熟悉的成都平原,西部是青藏高原,北部是秦嶺山脈、大巴山脈,東部是丘陵地區,南部是雲貴高原。從這一介紹大家就能知道四川中部是平原丘陵地區,周邊都是高原和山地,除了沒有海洋和沙漠,中國其他主要地理形態四川基本都有。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四川也是中國的一個縮影。四川是中國的人口大省、經濟大省、資源大省,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發達是我們的基本省情。我曾用“四五六”三組數字概括四川的特點,“四”是指四川人口在全國排第四位,戶籍人口9100多萬;“五”是指四川幅員面積在全國排第五位,有48.6萬平方公里;“六”是指四川經濟總量在全國排第六位,去年達4.66萬億元人民幣,近十多年來我們大體每3-4年新增1萬億元經濟總量。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既有像成都平原這樣自然條件比較好的地方,“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也有自然條件惡劣、發展基礎薄弱的貧窮落後地區,2013年底全省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25萬、佔全國7%。主要分佈在川西北高原地區、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和大小涼山彝區,國家明確的“三區三州”貧困地區涉及我省的就有涼山州、甘孜州、阿壩州。所以,四川是全國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中國共産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下足“繡花”功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取得了決定性成效。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3年底的625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20萬、年均減少100萬以上,貧困發生率從9.6%下降到0.3%,甘孜、阿壩、涼山這三個州所有涉藏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四川連續4年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考核中被綜合評價為“好”的等次。十八大以來這幾年是四川減貧進度最快、脫貧成效最好、貧困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貧困地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是從基本溫飽到吃穿不愁,貧困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貧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比較差,尤其大小涼山彝區缺衣少食情況更為突出,人畜共居的現象也比較普遍。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發展種養業、引導群眾外出打工等,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普遍實現了就業、有了穩定收入,沒有勞動能力的也都享受了低保兜底,基本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同時,我們還大力推進安全住房和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全省有136萬貧困群眾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62.2萬貧困群眾進行了農村危房改造,有295.9萬存在飲水困難的群眾現在都喝上了“乾淨水”。百萬貧困群眾從低矮破舊的土坯房、茅草房搬進了通電通水、安全敞亮的新居,用上了沖水廁所和家用電器,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二是從交通閉塞向內聯外暢,貧困地區基礎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許多邊遠山村不通公路,綿延的大山阻隔了群眾出行。現在,“溜索改橋”項目全面完工、10多萬群眾告別了溜索出行的歷史,全省新(改)建農村公路11萬多公里,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都通了客車,快遞網點也基本實現全覆蓋,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坐公交、收快遞。同時,還建起了一批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項目,即使在最偏遠的鄉村,群眾也能用上電燈、看上電視,可以打手機、上互聯網。

三是從缺醫少學到全面保障,貧困地區社會事業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偏遠貧困地區醫療、教育資源不足,就醫難、孩子上學難的問題比較突出。現在,全省基本構建起了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大病救治覆蓋率達到99.6%,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醫療費用個人支付的佔比控制在10%以內。一些危害生命的地方病、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比如在一些藏族鄉村以前廣泛流行的包蟲病檢出率現在已下降至0.02%,大骨節病連續8年沒有新增病例。同時,著力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全面實行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9+3”免費職業教育和“一村一幼”,貧困家庭的孩子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有的還包括中職學校,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四是從産業匱乏到百業競興,貧困地區發展動能發生了巨大變化。千百年來,許多貧困地區基本上靠天吃飯,産業基礎十分薄弱。近年來,我們著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推行“一村一品”,擴大種養規模、提升産品品質、做長産業鏈條。現在每個貧困縣都建有現代農業園區、每個貧困村都有集體經濟,全省共推出優質農産品品牌149個、區域公共品牌12個,有力助推了貧困地區的發展。全省88個貧困縣去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9557.9億元、是2013年的1.68倍,全省貧困家庭去年人均純收入7690元、是2013年的2.81倍。

五是從陳規陋習到文明新風,貧困群眾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思想保守、觀念落後,是造成一些地方長期貧困的重要根源。尤其涼山彝區以往由於地理封閉、社會發育程度較低,多年來盛行高價彩禮、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老人去世了要殺幾頭、十幾頭牛或者羊,個別的甚至上百頭牛大宴賓客,實際上大大增加了家庭負擔。孩子結婚廣收彩禮、互比排場,造成走一位老人還幾代人情、娶一個媳婦背一身債的情況。現在每個村都制定了村規民約,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群眾負擔大幅減輕。同時,我們紮實抓好感恩奮進教育,引導貧困群眾知恩圖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貧困群眾精氣神發生了明顯變化。

圖為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徐想 攝)

四川脫貧攻堅成效是全國的一個縮影,它生動反映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向貧困宣戰的宏偉實踐,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

這場宏偉實踐,集中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和消除絕對貧困的堅定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對貧困群眾充滿深厚感情,對脫貧攻堅始終念茲在茲,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幾年來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看望貧困群眾、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先後7次召開打贏脫貧攻堅戰專題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我本人有幸參加了其中5次座談會,深受教育。總書記十分關心四川脫貧攻堅,2018年春節前夕深入大涼山腹地貧困彝區視察指導,沿著崎嶇山路走村入戶、體察民情,並在成都主持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2019年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還深切牽掛看望過的吉好也求、節列俄阿木等彝族貧困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為民情懷、必勝的攻堅決心和務實的工作作風為全黨作出了表率,激勵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攻堅克難、向貧困宣戰。

這場宏偉實踐,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堅強有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黨中央一聲令下,從中央到地方層層立下軍令狀,全國上下迅速響應,各級黨組織全力以赴,在全社會形成了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就四川而言,我們為全省88個貧困縣各選派1名挂職副書記專職抓脫貧工作,對貧困村貧困戶逐一落實幫扶單位、幫扶力量、幫扶舉措,派出5.8萬多名駐村幫扶幹部常年紮根基層、助力脫貧攻堅。在中央統一安排下,廣東、浙江兩省17個市61個縣和四川的68個貧困縣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24個中央單位和379個省級單位開展定點扶貧,7.5萬戶民企和商協會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脫貧攻堅幫扶力度之大、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顯示了中國共産黨強大的社會動員和組織能力,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這場宏偉實踐,雄辯證明了中國人民具有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幸福是奮鬥得來的。這些年脫貧攻堅戰打下來,無論是本地黨員幹部,還是外來幫扶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大家舍小家為大家、一塊苦一塊累一塊幹,涌現出了很多先進人物和模範事跡,令人感動。我在涼山州喜德縣調研的時候,見到一位貧困村第一書記。她叫劉驥,四十多歲,是位女同志。她去扶貧的時候,父親突然病故了,留下年邁的老母親沒人照顧。這時候她有兩個選擇,一是向組織要求回去照顧母親,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她做了另外一個選擇,把老母親接到村裏跟她一塊住,這樣她一方面能夠盡子女的孝道照顧母親,另一方面也盡一名黨員幹部的責任,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其實像這樣的事例有很多,在四川的幫扶幹部裏有很多“夫妻檔”,就是夫妻一方去搞脫貧,然後把自己的丈夫(妻子)帶來跟自己一塊參加,僅涼山州就有26對這樣的“夫妻檔”。還有一些幹部在扶貧工作中,因過度勞累或突遇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和幫扶工作隊員衝鋒在前、拼搏實幹、無怨無悔、無私奉獻,模範踐行初心使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突出貢獻。

各位媒體朋友,脫貧攻堅戰即將全面收官,目前我省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任務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最後的查漏補缺和收尾收口工作。我們有信心、有決心、也有底氣衝刺脫貧攻堅“最後一百米”,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向習近平總書記、向黨中央、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我就先介紹這些情況,下面我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胡凱紅:

謝謝彭書記,我們開始提問,提問前請媒體通報所代表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我們注意到,目前四川涼山州還有7個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請問下一步涼山州能如期完成脫貧任務嗎?謝謝。

彭清華:

感謝你對涼山脫貧攻堅的關心,你非常了解情況。四川脫貧攻堅任務很重,但最重的是在涼山。我們2013年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625萬,其中涼山超過了88萬。現在我們全省剩下20萬貧困人口,其中有17.8萬在涼山。我們還有7個未脫貧的貧困縣、300個未脫貧的貧困村全部都在涼山,也就是説其他地方只有一些零星貧困戶沒有脫貧,涼山還有7個縣300個村整體沒有脫貧。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涼山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解放前涼山彝區處於“刀耕火種”“以物易物”的貧窮落後狀態,解放後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社會制度上的“一步跨千年”。經過這幾十年的努力,涼山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發展,但是整體發展水平與全國、全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黨中央高度重視涼山脫貧攻堅工作,從多方面給予了重點支持,安排了10個中央單位開展定點扶貧、廣東省和浙江省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四川省委、省政府把涼山彝區作為重中之重,近三年新增財政幫扶資金超過280億元,從全省選派了5700多名幹部組成綜合幫扶工作隊常駐涼山,實現了所有貧困村全覆蓋,每個工作隊3-5人,與當地基層組織和幹部群眾一起抓脫貧攻堅工作。涼山州有17個縣(市),其中11個是貧困縣,目前有4個已經脫貧,剩下的7個貧困縣經過近年來的努力,也基本達到了脫貧標準。現在,即使是最偏遠的地方,也修通了道路,建成了彝家新寨,辦起了一村一幼的教學點,貧困村孩子在上小學之前能夠學會普通話,這樣就能夠正常地接受小學教育,避免上學之後因為跟不上課而輟學。這些年,大家非常關注懸崖村,村子在懸崖峭壁上,村民出行、孩子上學,每天都要爬幾千級階梯,但是這些階梯都是樹枝、藤條綁起來的,很不安全。現在藤梯已經改成2500多級的鋼梯,應該説安全沒有問題了。同時,在村裏還在發展民宿、旅遊,現在這個地方已經成了網紅打卡地。今年又傳來好消息,山下的移民安置點已經建成,山上的貧困群眾現在全部都搬到山下來居住。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光涼山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就有7萬多戶、35萬多人,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40%。

對現在剩下的7個未脫貧縣,我們採取了超常舉措,由省級領導牽頭掛牌督戰,派出省直部門組成工作專班常駐涼山,和基層幹部群眾一起商量辦法,具體解決問題。目前,貧困群眾已全部搬遷入住,其他工作也處於最後掃尾和鞏固提升階段。所以,對全面完成涼山州剩餘7個未脫貧縣的脫貧任務,我們是有信心的。

脫貧只是第一步。我們將在鞏固好脫貧成果的基礎上持續統籌推進産業發展、教育醫療、移風易俗等方面的工作,解決好涼山彝區深層次的致貧因素,讓彝族群眾能夠實現穩定脫貧,在此基礎上過上小康生活。

謝謝。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

請問今年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之後,我們解決了絕對貧困,未來怎麼解決相對貧困,提升人民收入?謝謝。

彭清華:

脫貧攻堅有一個定義,就是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也就是我們所説的消除絕對貧困。你剛才講到,還要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這也很重要。因為減貧是一項長期任務,任何時候、任何階段總有相對貧困的人口,即使我們完成脫貧攻堅,相對貧困人口還是存在的。所以黨中央高度重視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把建立長效機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以實現脫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從今年4月份開始,我們在53個縣(市、區)開展了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試點。總的要求是“四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也就是説我們的脫貧政策在今後一定時期還會繼續保持和延續。但我們將按照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要求,對一些工作方式、工作重點作適當調整,把改善交通條件、教育醫療條件、産業發展條件擺在突出的位置,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不斷解決相對貧困問題。

謝謝。

人民日報四川分社記者:

剛才清華書記介紹了四川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超過百萬,全國人民也都非常關心這些貧困群眾老鄉們從老房子裏搬出來,搬進了新居之後,現在的新生活是什麼樣的?後續還有哪些具體的幫扶措施?謝謝。

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 尹力

大家知道,造成貧困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是重要原因。在長期的扶貧減貧工作中,中國政府探索總結出易地扶貧搬遷的做法並作為一條行之有效的專項扶貧措施。四川易地扶貧搬遷共涉及136萬貧困群眾,政府投入775億元,建成住房37萬多套、建築總面積3100多萬平方米,目前貧困群眾已全部搬入新建的住房。用搬遷群眾的話講,搬入新居後,住得更安心了、過得更舒心了、變得更有信心了。

講住得更安心,這是因為貧困群眾擁有了安全適用的房子。以前,這些貧困群眾大多居住在高山上陡坡上,自然條件差,自然災害和地方病頻發;如今,挪出了窮窩,住上了生活方便和安全有保障的新房。貧困群眾搬遷由各級政府承擔了絕大部分蓋房的資金,搬遷戶每戶自籌不超過1萬元。我們始終把群眾住房質量安全放在首位,從搬遷選址、房屋設計到竣工驗收都嚴格落實規範要求,達到國家規定的抗震設防標準。

講過得更舒心,這是因為同步配套建設的基礎設施讓貧困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發生了顯著變化。四川堅持路網水網電網和基本公共服務與搬遷住房的建設一體規劃、同步實施,這幾年建成集中安置點6300多個,配套建設農村公路、入戶電網、飲水管網;建設學校110多所、衛生院(所)2000多個,修建村文化室、活動室等3000多個。同時,開展“一村一幼”和“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貧困家庭的孩子享有更多更好的教育,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

講變得更有信心,這是因為特色産業發展讓貧困群眾有了長久生活保障。不少貧困群眾認為,住上好房子只是面子,發展産業增收致富才是裏子。四川高度重視貧困群眾後續發展能力,通過培育扶持特色産業、大力開展就業幫扶,讓貧困群眾的生活有了依託。目前,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50多萬貧困群眾從事發展特色農林業,20多萬人到外地務工,還有10多萬人實現家門口就業,群眾普遍收入穩定增加,對搬遷生活滿意且對未來充滿信心。

圖為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長尹力。(徐想 攝)

目前,貧困群眾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了。當然,也還存在個別搬入新居的群眾,由於習俗習慣、缺乏技能等原因,對新環境還有不適應的情況。對此,我們將做細做實工作,實現“基本生活穩定、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一是加強系統謀劃。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制定後續扶持政策措施,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二是加強動態監測。及時準確掌握脫貧舉措落實和貧困家庭收入變化等情況,採取針對性措施,鞏固脫貧成果。三是加強産業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鄉村旅遊等産業,加大就業促進力度,推行資産收益扶貧。四是加強社區建設。進一步完善搬遷安置社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提高綜合治理能力。

謝謝。

路透社記者:

請問四川省過去七年在扶貧方面總共投入了多少資金?人均的成本是多少?我們也很好奇,四川省幫助這些少數民族易地搬遷或者脫貧過程中,怎麼保存他們的文化、民俗和語言?謝謝。

彭清華:

我來回答你的提問。

第一個問題,我想你主要是想了解四川脫貧攻堅資金投入情況,這裡我給你介紹幾筆大的賬。這些年,我們在中央支持下加大了脫貧攻堅的資金投入力度,剛才講脫貧能夠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沒有資金保障是做不到的。這些資金主要包括幾大塊:這幾年全省累計投入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是735億元;累計整合使用的財政涉農資金超過了1000億元;累計投入行業扶貧資金是7900多億元。這是把不同渠道的資金加以整合,集中地用於脫貧攻堅。此外,2016年以來通過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支援等,直接投入和幫助引進資金230多億元。這幾大塊加起來接近1萬億元,這是一個總數。但要説明的是,這些資金投入不限于貧困戶,比如教育、衛生、交通、水利、住房建設、産業發展、生態保護、就業支持、社會保障等,貧困地區其他群眾也是共享的,很難説單獨就貧困群眾而言每人得到了多少,因為很多是基礎性、區域性的投入。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一個相對具體的數據。剛才我講到全省有136萬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大體上是按照每人6萬元的標準,這裡面貧困戶每人出2500元,也就是説兩口之家出5000元、三口之家出7500元、四口之家出1萬元,然後每戶1萬元封頂,如果是五口六口之家也最多只出1萬元錢,剩下的全部由政府來籌措。現在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的民生支出佔65%左右,其中就包括扶貧的支出。謝謝。

第二個問題講到像彝區這樣的地方怎麼保存文化,包括語言、民俗。四川是一個多民族省份,世居少數民族有14個,有全國第二大藏族聚居區,還有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都創造了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文化,其中就包括彝族獨特的語言文字、建築服飾、曆法節慶、風俗習慣等,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

近年來,我們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在加快涼山彝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同時,也注重加強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我們以地方立法的方式保障和促進彝族語言文字的學習、使用和發展,制定了《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將彝語文教學納入涼山州國民教學體系,實施彝漢雙語教學;支持開展古彝文古籍的保護研究,完成了《彝歷百科》等書籍的整理、編輯、出版工作;大力發展彝語文新聞出版事業,《涼山日報》有彝文版、涼山電視臺有彝語頻道,同時專門編制了彝文的識字手冊在彝區農村群眾中推廣使用彝語文。過去由於涼山教育比較落後,很多孩子上不了學,雖然能講彝語,但不認識彝文、不識漢字。現在因為普及雙語教學,孩子在學習漢字的同時也學彝文,很多雙語都達到了一定水平。同時,我們還大力傳承發展彝族的民間藝術、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共支持涼山州創建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18項、省級非遺名錄項目105項,建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1個、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1個。彝族的火把節被稱之為“東方的狂歡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前來體驗。

我剛才介紹涼山有35萬人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這些新安置點的建築都注意保存了彝族的文化傳統和建築風格,有很多民族元素,適合老百姓平時的生活習慣。大家去採訪的時候可以看一看,也可以體驗一下彝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謝謝。

日本共同社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請問四川省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運用了哪些措施發展經濟,5G等新技術發揮了什麼作用?是否期待外國企業的投資和合作,期待哪方面的外國投資和合作?謝謝。

尹力: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四川高度重視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著力通過産業發展,幫助貧困群眾持續增加收入,依靠勞動脫貧致富。

四川貧困地區主要是農牧區,針對這個特點,一是發展農業産業,通過壯大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方式,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牧業,努力增加農牧民收入。二是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參與生産、加工、服務等環節,分享産業鏈增值收益。三是根據當地資源特點,發展鄉村旅遊、住宿餐飲、文化創意等産業,努力增強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著力破解扶貧産品與市場對接不暢的問題,創立“四川扶貧”公益性集體商標標識,大力推進扶貧産品進農貿市場、進餐飲企業、進展銷會、進城市超市,實現從貧困地區田間地頭到城市消費的有效銜接。同時,我們組織貧困地區有勞動技能的人員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關於剛才提到用5G助推脫貧攻堅工作,5G技術運用對於脫貧攻堅工作具有重要助推作用。目前,我省已建成5G基站3.2萬個,今年將超4萬個,實現21個市(州)和所有縣(市、區)5G網絡全覆蓋。具體來講,我們運用5G+農業,主要是通過農業物聯網建設、無人機等應用,實時監測農作物墑情、苗情、病蟲情等,實現集群化和遠程化的澆水、殺蟲等作業,為貧困地區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我們還運用5G+教育,主要是通過遠程教學、智慧網聯課堂等方式,促進城市裏的優質教育資源下沉,讓貧困地區和城裏的學生,同一時刻進入同一課堂。我們運用5G+醫療,通過遠程高清會診和醫學影像數據高速傳輸與共享等手段,實現城鄉醫院信息互聯互通,促進城市醫療資源下鄉,服務農民和農村貧困群眾。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省以5G為支撐開展遠程會診、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為疫情防控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四川是中國西部的內陸省份,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對外開放合作,取得了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據統計,到2020年7月底,四川累計有120個國家和地區企業的投資,到位外資金額1071億美元。外資企業在助力四川脫貧攻堅方面,以不同方式做了大量的工作,對此我們表示衷心感謝!

下一步,我們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歡迎並期待更多的外資企業關注四川、投資四川,與我們在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數字經濟和服務貿易等領域開展更多的務實合作。我們會進一步營造更好營商環境,為外國企業來川投資發展提供更好保障和服務。

謝謝。

北京週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中國採取了創新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模式,請問這種協作模式目前在四川省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目前取得了怎樣的成效?謝謝。

尹力: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我國扶貧脫貧工作的一種重要方式,它體現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和奮鬥目標。從1996年起我國東部發達省份對西部尚未脫貧地區開始幫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幫扶水平更高、推進力度更大。根據中央安排,浙江、廣東幫扶四川,四川12個市(州)68個貧困縣分別與浙江9市56縣、廣東8市5區建立起結對幫扶關係。近年來,四川與浙江、廣東簽訂15個專項協議,浙江、廣東兩省投入財政資金110多億元,幫扶四川貧困地區實施民生、産業、就業等項目3300多個,帶動67萬多人脫貧,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優先解決貧困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我們把幫扶資金優先投入到貧困地區群眾的住房、學校、醫院等民生項目上。浙江、廣東投入近30億元、約佔幫扶資金的30%,建成住房1.6萬套、惠及貧困群眾3.4萬人,建成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和養老院243所,新改擴建學校和幼兒園2573所,有力解決了貧困地區群眾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

二是圍繞發揮比較優勢,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發展能力。浙江、廣東在産業、技術和市場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我省受幫扶地文化旅遊、特色種植養殖等方面資源十分豐富。我們注重發揮雙方比較優勢,努力實現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承接産業轉移,引導兩省900多家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助力脫貧、實際投資400多億元,共建各類園區140多個。積極開展銷售扶貧,多渠道組織産銷對接,2018年以來我省貧困地區特色農産品在浙江、廣東銷售30多億元。我們還新開通溫州—紅原、廣州—稻城等航線,推動了貧困地區文旅産業發展。

三是突出勞務經濟特色,不斷提升群眾持續增收能力。四川是農民工大省,常年在省外務工1100多萬人,其中廣東約360萬人、浙江約120萬人,約佔全省外出務工人員的四成之多。近年來,我們不斷深化勞務協作,幫助貧困勞動力在兩省實現穩定就業29萬人。今年春節後疫情期間,我們主動對接兩省率先實現健康證明互認,幫助3.7萬名貧困人口及時返崗和外出就業。近年來,我們打造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直通車,組織貧困家庭適齡孩子省外就讀職業院校2200多人。

四是致力長期合作共贏,不斷優化各方交流交往機制。我們堅持以扶貧協作為紐帶,以合作共贏為目標,深化各方交流,推動受幫扶市(州)與幫扶市間建立多層次寬領域的聯絡合作機制。目前,實現鄉鎮結對151對、村村結對104對,雙方學校和醫院也建立了長期結對幫扶關係。浙江、廣東兩省選派1207名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援助四川,這些來自發達地區的同志克服貧苦地區高海拔和寒冷等困難,長期工作在大山深處、默默無聞地奉獻,所到之處都有他們感人故事和當地幹部群眾的讚揚。在此,我們向這些同志及其家屬表示衷心感謝!也歡迎各位記者朋友採訪和報道他們的事跡。

總體上看,東西部扶貧協作不僅給貧困地區帶來了資金、技術,取得了好成效,而且對當地轉變觀念,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産生了重要作用,意義和影響是長遠的。謝謝。

彭清華:

補充一點。按照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雙方黨政主要領導每年還要專門就幫扶工作進行直接溝通。這幾年,廣東省和浙江省的書記、省長每年都要帶隊到四川扶貧協作地區,包括甘孜、阿壩這些高海拔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幫助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東西部扶貧協作不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理念上、在經濟聯絡上對貧困地區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現在,兩省都有大批扶貧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包括老師、醫生,奮戰在貧困一線。四川每年也派出幹部到廣東、浙江等東部地區挂職,學習借鑒先進的理念做法,這是對貧困地區最大的帶動。同時通過這種關係,既把沿海發達地區的一些企業引進來,帶動當地産業發展;又把當地勞動力和農産品帶出去,開拓東部地區市場。這有利於形成可持續脫貧的長效機制。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産生了很大的衝擊,請問對四川的脫貧攻堅帶來了哪些影響?你們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彭清華:

新冠肺炎疫情對四川經濟社會的影響和衝擊是巨大的,也增加了我們脫貧攻堅的難度。疫情爆發之後,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影響。截至目前,四川累計確診病例664例,治愈出院642例,死亡3例,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國處於較低水平。我們已經連續半年沒有新增本土病例,現在的一些散發病例都是境外航班進來的,他們進來之後要按規定進行隔離,所以都是在集中隔離時我們主動檢測出來的,沒有向社會傳播。全省6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確診的有19例,今年計劃脫貧的20萬貧困人口中沒有確診病例,計劃摘帽的7個貧困縣都是“零感染”。上半年四川地區生産總值增長了0.6%、實現了正增長,二季度以來主要經濟指標逐月回升,到七、八月份基本恢復到了正常水平。疫情對脫貧攻堅的衝擊主要是3個方面。

一是外出務工受到影響。春節後一段時間,由於交通阻塞、有些企業沒有正常開工,對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帶來一定影響。四川是一個農民工大省,全省外出務工人員約有2500萬,其中省外務工1100萬左右、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區域。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包括在全國比較早地實行健康碼,由當地出具檢測證明,與相關省(市)建立健康監測互認機制,開展“春風行動”、組織“點對點”直達運輸服務,盡可能讓農民工及早外出務工。從目前情況看,今年我省外出務工人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幾萬人。但由於他們外出晚了一個多月時間,所以全年收入肯定要受到一定影響,但整體影響不是很大。

二是扶貧産品銷售受影響。疫情爆發初期正好是春節消費旺季,一些農産品運不出來,市場需求又下降,使得一些地方農産品滯銷、價格也有所下降,影響到群眾的經營性收入。對此,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電商、開闢運輸綠色通道、推出扶貧農産品公益性品牌,以此帶動農産品銷售,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三是扶貧項目建設受到影響。疫情初期一些住房、交通、飲水設施和生産項目建設進度相對滯後。但從四月份後,建設進度大大加快了。比如,剛才講到的涼山易地扶貧搬遷,主要都是在一些條件很差、交通不方便的地方,工程量很大,疫情導致運輸受到影響,外面有些施工隊進不來、技術員回不來。我們就從沒有脫貧任務的縣和地方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包括一些工人,到這些地方去支持建設,幫助扶貧項目能夠按期保質完工。現在來看,我們所有扶貧項目的進度都是符合預期的。

總的看,當前疫情還在全球呈現蔓延態勢,不確定因素還很多。我們將持續關注、密切跟蹤受疫情影響的貧困人口情況,做好對因疫情致貧返貧人口的幫扶,落實好各項兜底保障措施,確保他們基本生活不受影響,確保如期脫貧不受影響。

胡凱紅:

時間關係,我們最後兩個提問。

韓國京鄉新聞記者:

我想請問一下,推進“三區三州”脫貧工作當中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能否介紹具體情況?謝謝。

尹力:

“三區三州”都是中國西部的貧困地區,其中涉及四川阿壩、甘孜和涼山3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這些地方屬長江黃河上遊地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不僅對當地,而且對於中下游流域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無論是推動經濟發展,還是推進脫貧攻堅,都堅持把生態建設放在首位,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注重發展綠色經濟,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是把這些地區列入重點生態區、取消地區生産總值考核。從2014年開始,四川省委省政府對阿壩、甘孜兩個州全域31個縣和其他7個市(州)27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不再考核地區生産總值等經濟指標,重點考核貧困人口變化率、森林覆蓋率等指標。

二是加大生態補償力度。每年投入10多億元,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積極開展省級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重點區縣生態補償綜合試點、岷江流域橫向補償試點,落實農牧民補助政策,增加當地群眾的收入。

三是大力發展綠色特色産業。積極推進攀西等地區風電清潔能源開發,建成烏東德等一批大型的水電站;同時,對於先期無序開發小水電進行清理整頓,已退出小水電589座,開展礦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我們著力發展旅遊服務業,大力推動打造九寨溝、黃龍、稻城亞丁、瀘沽湖等一批著名精品線路,把貧困地區美麗風光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四是建立健全生態保護長效機制。積極開展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建設,探索建立一套充分體現綠色發展的指標體系,設置“生態安全屏障”“民生保障和改善”“生態文明制度機制”“高質量發展”四大板塊39項指標,加強監測評估,推動川西北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謝謝。

胡凱紅:

最後一個提問。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胡凱紅邀請記者提問。(宋安琪 攝)

封面新聞記者:

我們注意到四川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請問大排查主要查一些什麼?在排查過程中發現了哪些突出問題?目前的整改情況怎樣?謝謝。

彭清華:

提出這個問題,説明你對四川脫貧攻堅情況比較了解。脫貧攻堅核心指標是“兩不愁三保障”,“兩不愁”就是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此外,還有一些指標,包括貧困村通水、通電、通路,貧困群眾能看上電視,等等。

我們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主要是按照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精神來組織的一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摸清底數是基礎,要求各地摸清底數,確保工作有的放矢。脫貧攻堅開展這麼多年,大多數貧困人口已經脫貧,但究竟他們脫貧質量怎麼樣、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因此,我們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回頭看大排查。全省共組織了26萬名幹部和幫扶工作隊員,以縣鄉為單位,村與村之間交叉進行,全省統一設置問卷、統一建立數據庫,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對全省6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還有一部分非建檔立卡但屬於存在特殊困難的邊緣戶,進行了一次全面排查。一村一村地查、一戶一戶地過、一項一項地問,排查結果要經調查對象簽字確認,還要經過當地村幹部和幫扶幹部進行審核,確保準確無誤。通過排查,全省共發現“兩不愁三保障”方面還存在問題的有10.5萬餘戶、佔總數的5.6%,主要是住房安全還存在一些問題達不到要求,一些飲水安全還有不穩定因素,有的豐水季節水源可保障,但到了旱季就保障不了,一些飲水設施存在後期維護等問題。對這些問題,我們分級分類建立臺帳,分階段進行整改,在鄉鎮和村能解決的就由鄉鎮和村解決,鄉鎮和村解決不了的縣裏、市裏研究解決,涉及面上的問題由省上統籌解決。並且我們以“發點球”的方式,教育方面的問題由教育廳督促解決,醫療方面的問題由衛健委督促解決,住房方面的問題由省發改委和住建廳督促解決。現在我們進行了全省普查,應該説主要問題在6月30日以前基本上都得到了解決。

這樣做,就是要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要求,下足“繡花”功夫,確保高質量脫貧。我們理解,高質量脫貧就是不能有水分,要保證脫貧成色。現在,已經發現的問題都整改清零了,但還會有一些新的問題出現,我們還要不斷地去發現問題、不斷地去解決問題。

謝謝。

胡凱紅:

書記最後還要不要再説幾句?

彭清華:

我再説幾句。今天很高興向大家介紹四川脫貧攻堅的情況。通常説“百聞不如一見”,今天大家聽到的是我口頭介紹的情況,但是實際情況究竟怎麼樣?還希望大家有機會到四川各地去走一走、做一些深入的採訪。接下來,已經安排大家到涼山州幾個縣進行實地採訪,希望通過採訪大家對四川脫貧攻堅工作提出寶貴意見,也通過大家的採訪報道,讓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四川、了解四川、支持四川。

四川有一個旅遊宣傳語,叫“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大家可能會問怎麼弄出個“天府三九大”來。“三”是三星堆,“九”是九寨溝,“大”是大熊貓,這是四川最有特色的旅遊名片。三星堆反映的是巴蜀文明,九寨溝反映的是四川的山水風光,大熊貓是人類最寶貴的自然遺産。但是四川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不限于“三九大”,好的地方有很多。希望大家能夠多到四川採訪、采風,也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觀光旅遊,實地體驗天府之國的獨特魅力和巴蜀山水的美麗風情。謝謝大家!

胡凱紅:

好,今天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彭書記,謝謝尹省長,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也預祝大家在採訪過程中圓滿順利。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