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成效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2020-11-13 16:32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11月13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副秘書長嚴慶,科技促進發展局負責人、院扶貧辦主任孫命介紹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成效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主席臺。(焦非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積極探索,發揮自身優勢,為脫貧攻堅作出了貢獻。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請來了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成效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中科院副秘書長嚴慶先生,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負責人、院扶貧辦主任孫命女士。下面首先請白春禮先生作介紹。

中科院院長 白春禮: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科學院感謝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中國科學院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今天的發佈會我介紹一下科學院在科技扶貧方面工作的情況。中國科學院扶貧工作起步比較早,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科學院也是我們國家科技扶貧的一個先行者和主力軍。

目前,根據國務院扶貧辦統一安排,中國科學院一共負責四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工作,其中包括廣西環江縣、內蒙古庫倫旗和貴州水城縣,另外還有六枝特區,六枝特區是由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也是中國科學院的一部分,中國科技大學負責,由國務院扶貧辦直接考核。目前,科學院負責的這4個國家級貧困縣都已經實現了脫貧摘帽。與此同時,根據省市區地方黨委政府扶貧工作的統一安排,科學院以及相關分院,還有一些研究所也承擔了各個地方的一些扶貧任務,科學院有12個分院,100多個研究所,遍佈全國各地,他們也接受地方政府的一些安排,承擔一些地方政府安排的扶貧任務。大概承擔或參與承擔了50多個扶貧點的任務,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的工作成效考核當中,中國科學院的扶貧工作在2018年、2019年這兩年連續兩次獲得了第一等次的“好”。

今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實現整體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因為毛南族脫貧他們給總書記寫了一封信,總書記專門給他們回了一封信,廣西環江毛南自治縣就是國務院安排科學院的定點扶貧縣,從1994年開始,我們科學院的科技扶貧團隊始終就堅持在廣西環江扶貧第一線,為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脫貧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後,中國科學院一共派出科技副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等扶貧幹部300多名,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有90多名幹部堅守在各自的扶貧點。另外,我們全院有幾百名科研人員也衝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以各種方式來參與扶貧工作。科研人員和挂職幹部也多次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等榮譽稱號,他們以實際行動把科研論文寫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最近幾年,我們科學院大約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作為科技扶貧專項經費,同時結合各幫扶地區的實際需求,充分利用科學院的人才智力和優勢,堅持“輸血”和“造血”相結合,堅持增産增收與生態建設相結合,我們在貧困地區開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同時,中科院從2016年以來圓滿完成了國家精準扶貧成效第三方評估重大任務。

圖為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劉健 攝)

下面我結合幾個案例具體介紹一下科學院扶貧工作的成效:科學院的扶貧和其他單位的扶貧不一樣,首先是我們的特色或者優勢。我們特別注重科技“造血”,助力貧困地區的産業升級。我們知道,一般貧困地區的資源稟賦都比較差,底子比較薄,在這些比較差的地區要發展高端産業並不現實,只能走特色産業的路子。尤其是我們承擔扶貧的縣,像西南、華中一些貧困地區,山高溝深,土壤疏鬆,難以發展傳統種植業,有些是喀斯特地貌,土非常薄。我記得我去到廣西環江,喀斯特地貌土層非常薄,也不積水,當地老鄉種玉米破壞了生態,産量不高,還把土流失了。所以,一般的傳統種植業很難在這個地域發展。科學院扶貧人員針對這個地方的氣候特點來幫助發展一些特色産業,比如獼猴桃産業,既不和糧爭地,還能解決當地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的問題。比如貴州水城,科學院幫助當地形成了適合當地資源特點的獼猴桃生産的標準化體系。六盤水市獼猴桃種植面積由2012年的不到2萬畝發展到2019年17.8萬畝,其中水城縣佔10多萬畝,在全國範圍內,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開發出了特色的獼猴桃品種,是一種專利品種,已經累計推廣了40多萬畝,技術輻射面積接近200萬畝,先後帶動了近20萬農民脫貧致富,所以獼猴桃被當地群眾稱為“脫貧的金果果”,非常受歡迎。我到地方去,我們搞獼猴桃的專家鐘彩虹去了以後,老百姓一下就圍著她了,她去給講獼猴桃的種植技術,特別受歡迎。我們搞生物的副院長去了沒人認識,她去了,老百姓叫她鍾老師,特別受歡迎,很多粉絲。

第二是中科院堅持綠色發展,統籌推進生態恢復與産業融合。生態的環境退化和經濟的貧困通常是互為因果,相伴相生,很多例子可以説明這一點。所以,要拔掉生態退化區的“窮根”,需要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與生態治理相結合,堅持走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之路。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非常嚴重,世居於此的毛南族都是以種植玉米、紅薯等作物為生,傳統的耕作模式導致更多岩石裸露在地表上,耕地越來越少。種的玉米一收,根兒就把土全都拿掉了,山坡地上水一衝,全部都沖掉了。所以,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耕地也越來越少,老百姓也越來越窮。所以,為了切斷惡性循環的鏈條,從1996年開始,我們科學院的科研人員在環江縣城北肯福屯,設立了“異地扶貧”的試驗示範區。以4600畝土山為依託,發展了適應當地特點的水果、畜禽、蔬菜等生態産業,示範區內人均年純收入從1996年不足3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8萬餘元,超過了全縣和周邊地區的平均水平。這一生態扶貧新理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譽為“肯福模式”,特別稱讚,這也為西南生態脆弱區的精準扶貧提供了技術支撐,也樹立了樣板。

第三是立足長遠,堅持志智雙扶,激發貧困人口致富的內生動力,這個也很重要。我們扶貧只能救一時之急,讓貧困人口樹立致富光榮的志向才是化解貧困的長遠之策和根本之道。讓一戶脫貧很容易,比如給他買一隻羊,一下就可以脫貧了,可是羊死了呢?是不是又返貧了?類似這樣的情況,不僅僅是“輸血”,關鍵是“造血”,讓貧困群眾能夠從心理上樹立致富光榮的志向,來隔斷“窮根”。科學院著眼未來,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工作,目前我們在內蒙古的庫倫旗和貴州水城,幫助他們共建了4所小學和幼兒園,我也都去過,提升教育水平。我們在內蒙古庫倫旗開展各類心理幫扶活動,覆蓋了1500多個家庭以及當地的教師,一線扶貧幹部等人群,因為把教師的水平提高,他們去教幼兒園、小學。中國科大也發揮教育特色,在中國科大負責的六枝特區開展教育培訓,教育扶貧和科普方面都作出了品牌。

第四是按照第三方評估,我們堅持客觀公正,中科院第三方評估工作有效支撐了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科院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研究團隊在深入開展實地調查與試驗示範的基礎上,系統研究了精準扶貧評估決策的相關理論、指標體系和技術方法,服務支撐了國家和中西部一共22個省區精準扶貧的成效考核和決策諮詢。從2016年以來,我們這個團隊已經連續5年高質量完成了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重大任務,為實現脫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

消除貧困實現小康是中國共産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未來,鞏固脫貧成效和推動鄉村振興的任務依然繁重。我們中國科學院將繼續統籌我們全院的優勢資源和科研力量,瞄準重點,聚焦難點,為鄉村振興作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應有的貢獻。我先把具體情況給大家作這麼多介紹,謝謝。

壽小麗:

謝謝白春禮院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大家開始提問。

香港中評社記者:

剛才您在介紹中多次提到了“造血”功能,請問中科院是如何培育當地經濟的“造血”功能的?謝謝。

白春禮:

“輸血”和“造血”相結合,這是科學院科技扶貧的一個特點。在扶貧之前,首先先了解當地資源環境的情況,因為在當地引進科技項目之前做充分的調研,了解它的資源稟賦,了解這個地方適合什麼技術來引種,這是最重要的。比如,剛才講的在環江推動獼猴桃,因為當地種別的東西不行。比如我們內蒙古的庫倫旗,我們推廣青貯飼料,我到當地看過,當地養殖業為主,養羊、牛。我們了解情況,夏天、秋天把草割了堆在那兒,原來堆的飼料到了冬天很多腐爛了,造成很大損失,味道很難聞,牲畜也不願意吃,所以微生物所了解這個情況以後,微生物所的科學家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微生物的菌劑,使青貯飼料能夠保持很長時間,同時味道很好,我抓了一把聞,味道很好聞,為當地農民的脫貧致富走了一條新的途徑。我去了以後,當地農場的負責人特別高興,縣裏把它推廣,新的菌劑完全是依託我們已有長期的工作積累技術,應對扶貧的需要,尤其是當地扶貧的需要,開發出來的新品種,現在我們新的菌劑也在外推廣,當地成立工廠批量生産,所以因地制宜的這樣一種“造血”功能很受歡迎。

將來扶貧工作結束以後,他把技術留下來,能夠把工作繼續延續下去,不會因為扶貧工作終止了又返貧,所以“造血”功能非常重要,獼猴桃也一樣。還有,我們發展新的技術“構樹”,國務院扶貧辦也在全國推廣,構樹是通過植物所多年培養出來的一種新的品種,可以在非耕地,就是山坡地上長,構樹蛋白含量高,長得很快,葉和枝剪掉以後,豬都願意吃,而且不和糧爭地,成長很快,所以就很容易在貧困地區的山坡地種植,這也是國務院扶貧辦向全國推的。我剛才説的,喀斯特地貌種玉米,玉米割了以後水土流失,我們培育了一種新的牧草引種在那兒,草的蛋白含量很高,牛都可以吃,一年割好幾季,在路邊都可以長,而且能保持水土不流失。再比如養殖業,面源污染有很多,養豬,豬圈裏的肥可能帶來很多水的污染,科學院根據長期工作積累,發展一種新的水草叫“狐尾草”,可以水草放在污染的水裏,自己可以長,草在生長過程中會把水清潔了,而且草豬還能吃,經過幾次狐尾草生長,即使狐尾草不長了,水也清凈了。我拿空水瓶去裝,前面很渾濁,臭味,狐尾草做生態清理以後水很清,就把面源污染、養殖業和技術的引種結合在一起,這是我們獨有的,也是真正發揮了科學院長期的科技知識人才的積累,為扶貧因地制宜提供“造血”功能。

中科院副秘書長 嚴慶:

補充兩點,科技扶貧的特點就是面向長遠,要營造“造血”功能,其實真正的扶貧工作,很多地方簡單的投資給錢,修條路,造個橋,這不是我們科學院的強項和長處。剛才白院長講了很多案例,我補充兩個,第一個白院長講的,聯合國認可的“肯福模式”,其實也是中科院最早提出的叫“異地搬遷”的扶貧模式,也是作為扶貧的一種重要手段。當然不是簡單説把老百姓從貧困的地區搬出來就能夠解決問題了,因為原來在的喀斯特地貌承載力有限,不能養活那麼多人,一方水土不能養活同樣的人,搬出一部分來肯定是出路之一,但是搬出來的人要維持他的生計,要結合當地的自然稟賦,要設計一些適合的産業,所以才能夠可持續地發展,所謂“造血”功能,其中涉及到大量的科技工作,包括對資源環境本體的調查和承載力的評估等等方面的工作。

圖為中科院副秘書長嚴慶。(劉健 攝)

貧困地區大部分都是自然稟賦很差的,要麼缺水,要麼缺土,喀斯特地貌缺土,西部地區、北方地區很多缺水地區的發展,畜牧業,或者是草牧業,農牧耦合技術的發展,也是我們通過科技支撐才能夠經過多年實踐和反復示範摸索才能夠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産業模式,才能夠在當地形成“造血”功能。包括獼猴桃,不是簡單教他種獼猴桃,獼猴桃種出來以後,大家可能已經感受到了,現在獼猴桃在市場上的價格已經很便宜了,當然對消費者來説是一個福音,但是由此帶來的問題,獼猴桃增産不一定帶來當地貧困人口的增收,所以我們還需要通過科技手段支撐,一産二産三産的貫通,包括在營銷和流通渠道方面的品牌建設等等,我們投入了一系列項目和資源,幫助營造這樣一種“造血”功能。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想問一下,咱們國家實行科技扶貧政策,很多單位都在進行科技扶貧工作。在中科院這方面特點是什麼?結合目前我們國家的鄉村振興政策,中科院未來準備採取哪些措施?謝謝。

嚴慶:

剛才講了,科技扶貧其實是科學院首先提出來的,特色一是“造血”功能,二是很多單位都在投入這樣的工作當中,科學院還有一個特色,或者説是我們的優勢,就是集成化的、建制化的優勢。剛才白院長介紹,我們科學院的科技扶貧工作從80年代就開始了,最早的時候還是個別研究所、個別科研團隊自發進行,因為科學院很多研究所遍佈全國各地,其中很多就是處於貧困地區的。我們還有很多科研項目也是事關生態、資源、環境方面的研究,所以他們自發和當地政府結合起來開展一些科技扶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們把這件事情提到更高的程度上,除了自發的、零散的科技扶貧工作之外,在全院層面上專門成立了科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白院長親自挂帥作為組長,分管這項工作的副院長作為副組長。除了上層的重視和頂層設計之外,由於歷史上的原因,在某些地方開展扶貧工作比較多的研究所確定為責任研究所,也就是不限于研究所,原來只是零散的幾個團隊工作,現在希望全所的力量能夠集中起來做好當地的脫貧工作。我們科學院在全國各地還有若干分院,分院的職責不是管理研究所的,是集成全院資源,過去更加關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以及科技合作工作,現在把科技扶貧工作也作為相關分院的一項重要任務,由分院協調把全院相關的科技成果匯聚到這個地方開展工作。

剛才舉的例子,比如水城和六枝特區,貴州的六盤水地區是我們科學院和中國科技大學定點幫扶的對象,它的責任單位,過去因為在貴州有研究所叫貴陽地化所,他是責任單位,但是貴陽地化所本身的研究能力、研究領域是相對受局限的,由於採取這樣一種新的機制,貴陽地化所把全院13個研究所的相關研究成果都匯聚到這個地方來幫助當地的脫貧工作。比如獼猴桃的工作,並不是貴陽地化所的科技成果,而是武漢植物園的。在水城、六盤水地區還開展了食用菌的養殖,是昆明植物所的一項科技成果。喀斯特地區有很多工程性缺水問題,建了大型的水庫、蓄水池,這些蓄水池本身要保持生態功能為主,但是我們有一種生態養魚技術,水生所的技術,把它引進到那裏去,不投餌、不喂料,保持生態環境、生態水源,同時又可以産生水産品,也幫助了當地的扶貧,解決了很多問題。這些也是我們科學院的重要特色。

下一步,國務院給我們的4個定點扶貧任務已經完成了,已經摘帽,下一步我們還是按照國務院的統一要求,脫貧不脫鉤,我們做好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我們科學院有一大批的資源生態環境類的研究所,是他們正在積極投身的一項事業。前期的扶貧工作,從科學研究角度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前期積累了大量經驗,會在這個基礎上持續推進這項工作,希望在後續的鄉村振興方面進一步作出我們科學院應有的貢獻。謝謝。

上遊新聞記者:

剛剛白院長在介紹中提到了心理扶貧,這個概念比較新穎,能否介紹一下相關的情況和進展?謝謝。

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負責人、院扶貧辦主任 孫命:

因為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同時他們也是脫貧致富的主體。隨著全國脫貧攻堅多年來的持續推進,如何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也成為我們現階段和今後鄉村振興階段一個非常需要關注的命題。中科院積極探索基層社會心理服務模式,提升貧困群眾的心理健康素養,激發內生動力。

圖為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負責人、院扶貧辦主任孫命。(劉健 攝)

剛才白院長講了,中科院有心理所,也是以一級學科來建的一個研究所,從院層面,我們通過項目作為抓手,部署了鄉村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示範項目,由心理所的科研團隊牽頭,在定點幫扶的庫倫旗首先開展了科技心理扶貧這方面的工作探索。我們主要還是通過對貧困戶、扶貧幹部、學生家長等進行系列訪談、調查,精準把握貧困人口的心理、行為以及認知的特點。在貧困地區,我們共建了幼兒園,在共建的幼兒園裏開展了兒童成長測評,幫助幼兒園、家長掌握幼兒心理髮展狀況,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我們在中學也開展心理健康示範以及師資培訓,開展職業生涯的規劃指導。我們也針對貧困家庭、貧困母親開展系列心理講座,已經覆蓋了1500多個家庭。同時,我們還對當地的扶貧幹部,甚至是一些心理調節上訪,這樣一些當地的幹部來開展心理講座,幫助他們掌握如何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的方法,受訓幹部超過了千人。

當然,心理扶貧工作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我們也認為這是一個長遠的工作,可能成效不會在短時間內顯現出來,但是我們中科院還是想把這件事情持續地做下去,我們相信在未來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也會發揮很好的社會效益,顯現出來。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在大家的印象中,科學家的形像是高大上的,是在講堂上侃侃而談、在實驗室裏嚴謹求證的。中科院的科研人員是如何把論文寫在扶貧的田間地頭的呢?謝謝。

白春禮:

大家知道,科學院是國家的最高學術機構,也是全國綜合研究發展中心,科學院的學科很廣,數理化、天地生都有,既有陳景潤、錢學森,力學所的第一任所長,還有很多從事資源、環境、生態、生物各方面工作的,所以我們這個工作有上天入地下海,航天探月包括深海探測深潛,我們有美麗鄉村、美麗中國建設、資源環境保護,我們還有90多個野外臺站。所以科研人員在扶貧工作當中,是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扶貧工作需要,在第一線去做工作。

剛才我講到鐘彩虹,做獼猴桃的,她跑了26個貧困縣,指導了24個科技扶貧的示範基地,工作就是以這個為主。很有代表性的一個科研人員叫曾馥平,他從1994年就在廣西環江,本來是負責我們野外臺站的,挂職當地副縣長。這麼多年一直做,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脫貧第一線,當地群眾把他叫做“真扶貧”,和名字的音一致起來,他被評為全國扶貧的優秀個人,他真正做到了把他的論文寫到了扶貧第一線,寫在了祖國大地上,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環江縣。因為野外臺站就在環江,野外臺站的科研工作和扶貧工作和地方挂職的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僅扶貧工作做得很好,他也在環江創建了第一個生態站,成為第一個國家級的喀斯特地貌的生態站。因為研究喀斯特地貌的水土流失、生態環境保護,和扶貧工作如何在喀斯特地貌地區找到適應的脫貧技術,比如牧草,都是結合在一起的,所以科學院很多科學家按照要求,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包括剛才嚴慶副秘書長所介紹的,從事資源生態環境的,因為我們還有搞冰川、凍土、沙漠的,定位為“上天入地下海”“宏觀微觀貫通”“頂天立地結合”,所以我們院裏的工作非常廣,不僅僅是做基礎研究、理論物理搞數學,他們的工作也是和自己的科研工作、扶貧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嚴慶:

我補充一下,我們曾經宣傳過,除了曾馥平同志之外,還有“三鍾女傑”,一個是白院長講的獼猴桃的鐘彩虹,還有在內蒙古庫倫旗青貯飼料的鐘瑾,也是一位女研究員。還有馬鈴薯的叫仲乃琴。她們是很典型的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分別在各自的科研領域做得非常出色,更出色的是把科研成果轉移到田間地頭,同時也幫助了千千萬萬的貧困戶實現了脫貧工作。他們在扶貧工作的圈子裏很有名。我有一次到地方上去調研,當時見到了一個獼猴桃種植的企業,他們招聘一個工頭,這個人開價比別人多好幾百塊錢,理由是我是中科院鐘彩虹老師親自培訓過的,人家説好,這樣的就多加幾百塊錢,已經作出品牌來了。

除了這些有典型意義的之外,我們有大批這樣的科技工作者都是工作在扶貧工作第一線,確實為我們國家的精準脫貧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謝謝。

壽小麗:

我們的科技工作者扶貧非常接地氣。

孫命:

我補充一下,説到科技工作者,真是數也數不清,借這個機會,把他們的工作展現一下。在水城,菌業也作為一個扶貧的産業,我們還有“兩個于”,一個是叫于富強,這是做蘑菇的,所以就管他叫“于蘑菇”。還有一個余老師是地化所的,是做小黃姜的,可以通過種姜提取黃姜素,又是一個“黃姜余”,所以這種科學家的確是把他們多年對於品種的研發,適合當地地理資源稟賦和特色,幫助貧困群眾在種小黃姜的基礎上更高産、更高值,實現脫貧。謝謝。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

中科院科技扶貧工作中有哪些特色創新的扶貧項目,這些項目扶貧成效如何?下一步會不會推廣應用,從而帶動更多地區致富?謝謝。

白春禮:

剛才我提到了幾個,比如構樹,這個項目是國務院扶貧辦向全國推廣的,適合種植構樹的都可以推廣,因為它不佔地,在山坡地都可以,養殖業,獼猴桃也推廣了很多,有26個縣,有很多基地。另外還有青貯飼料的菌種,在內蒙古做的很好,內蒙古準備建廠,廣泛使用這些技術,並不僅僅局限于一個縣。

嚴慶:

剛才講了大量的成果,也是我們科技扶貧的實際案例,這項工作開始時並不是為了扶貧,從我們科學研究的角度做了一些工作,産生了一些成果,發現它適用於當地,就作為扶貧項目進行推廣。近期,我們也是針對當地特色問題,把問題變成我們的科研項目來做。“十三五”以來,中科院每年專門安排2000萬元的專項經費,就是徵集各個地區在扶貧工作中,包括當地政府遇到的問題,我們組織專門的科研人員攻關,解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除此之外,科學院日常佈局的項目,特別是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這些項目中,有相當一批是和農業生態、環境相結合的項目,也都可以用在科技扶貧工作中。

你還談到這些項目的成果是不是能夠進一步推廣運用,我覺得現在已經開始在推廣了。一方面,國務院給我們4個定點扶貧縣的任務,除了在定點扶貧縣開展這些工作以外,這些成果在同類地區都是可以推廣應用的,現在已經在應用了。第二方面,我們結合“一帶一路”,白院長牽頭“一帶一路”的科學組織,是一個國際組織,通過這個組織,我們把相關的技術也向一些適用的地區推廣,特別是在中亞地區的很多國家,很多貧困地區是因為缺水或者缺土,其實他們國家的資源稟賦和我們有些地區是很類似的。當然他們也沒提出來扶貧、脫貧的任務,但確確實實能夠結合當地的稟賦,能夠帶動他的産業,增加當地老百姓的收入,他們很感興趣,我們也在積極接洽和對接。我們承擔了聯合國的相關工作,可持續發展目標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目標是和減貧脫貧相關的,這塊的工作我們依託“一帶一路”國際組織聯盟,在非洲地區,我們有一個中非中心,建在肯尼亞,輻射了周邊的地區,因為非洲國家的人口和貧困問題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很多的技術也在那裏逐步得到應用和推廣,目前大部分還是在示範階段,因為首先要讓當地的老百姓看到中國的技術、中國的成果能夠在那兒産生出效益,當然從科學家的角度,我們也需要一段時間探索,在非洲是否能夠真正完全複製,可能也需要做一些改進和挑戰,所以這些工作我們還在進行當中。謝謝。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壽小麗邀請記者提問。(焦非 攝)

經濟日報記者:

我們了解到,中科院有100多個科研院所分佈在全國各地,涉及到各個學科。請問在科技扶貧工作中,中科院是如何組織這些力量的,有哪些經驗?謝謝。

嚴慶:

其實剛才談到了,這是我們科學院一個獨特優勢。白院長作為全院的領導小組組長,其實我們原來也有,力度沒有這麼大,原來是分管院領導做組長。白院長擔任組長以來,有些研究所本身處於貧困地區,他的科研工作和扶貧工作天然有聯絡。但是還有大量的研究所是在發達地區,在沿海地區,過去他們好像和扶貧的關係不太大,成立了全院領導小組以來,在白院長親自推動下,每年我們有一次會議,把全院相關的技術成果和貧困地區的技術需求進行對接,這樣就産生了很多原來想象不到的成果運用轉化,就可以在這裡去實現。

具體的落實,我們通過聯絡貧困地區的分院,其實扶貧任務比較重的幾個分院就在西部地區,蘭州分院負責青海、甘肅,還有昆明分院,負責貴州、雲南,這些都是我們國家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他們的任務就是把院領導小組發現的可以對接的科技成果和研究所科研團隊,我們一般當年度就要落實,就要引到貧困地區,結合當地的具體工作去開展。孫命副局長是扶貧辦主任,會相應地安排項目資金跟進,把這個工作落實下去。剛才我舉了一個例子,比較特殊,就是在貴州的工作,在貴州,我們科學院的研究力量相對比較薄弱,通過這樣一種機制,把全院研究所和科研成果全部集聚到那裏,就産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內蒙古庫倫旗也是這樣,在內蒙古,科學院也沒有自己的科研院所佈局,但是有幾個野外臺站,我們依託在內蒙古科爾沁沙地的野外臺站,研究所在蘭州,但是除了蘭州這個研究所之外,我們調動了北京地區的40多個研究所到庫倫旗開展扶貧工作,包括剛才孫命副局長介紹的心理扶貧,由於在接觸過程中發現有這樣的需求,做得很好,我們這個技術也推廣到其他幾個扶貧點,産生了很好的效果。這也是我們科學院集團化、成建制地開展扶貧工作一個優勢的體現。謝謝。

白春禮:

我們全院一盤棋來考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中科院在科技扶貧過程中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也幫助許多貧困縣脫貧摘帽,請問在科技扶貧過程中,形成了哪些好的經驗?對於已經摘帽的貧困縣,中科院後續還將採取哪些有針對性的幫扶舉措?謝謝。

孫命:

今年疫情期間,2月初,中科院扶貧領導小組的年度工作會議就召開了,現場連線各個扶貧定點縣的工作人員,我們的工作人員也已經到了現場,在當地組織抗疫,並且和院總部聯絡當地的需求,比如口罩、消毒物品等,從春節一過,我們的紐帶連線就建立起來了,作為扶貧辦公室的主任,做工作感覺很有幹勁兒。在每年初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會議上,白院長也是首先確定今年的調研計劃,相關部門、領導小組、各個業務局都在參與,人財物大力支持,周德進局長總體策劃宣傳方案,還有一些針對扶貧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制定一些新的規章制度,全院各個部門都在全力協同。

白院長、秘書長對我們扶貧工作一線的科研人員都非常熟悉,對科學家在扶貧一線做的事情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大家可能和我一樣,有非常深的印象。今後鄉村振興我們會持續把我們的優勢發揮下去,一是院黨組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各個分院、研究所、牽頭單位密切協作,每一個扶貧縣確定扶貧大隊長,由大隊長作為一個牽頭人把技術集成落地。二是發揮建制化優勢。挖掘各研究所適於脫貧攻堅的技術,比如養魚、養菌,匯聚科學院的優勢力量,到貧困點去做。三是堅持美麗鄉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做獼猴桃並不是要種的更多,産量更高,還是要強調品質,把好品質的果子賣出好價錢。院裏有一個“弘光專項”,就是瞄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我們通過規範化管理,把好産品作出好品牌,從幫助一家一戶的貧困戶到發展當地特色産業,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做好銜接。謝謝。

嚴慶:

扶貧工作或者脫貧工作的主體還是各級地方政府,科技工作並不能包打天下。我們給自己的定位,從一開始就是幫扶,就是幫助地方政府實現扶貧和脫貧的目標。為了使我們的工作,包括我們的科研團隊、科研人員能夠和地方各級政府實現無縫銜接,我們也有一套很好的機制,這和我們長期以來實行的科技副職制度緊密結合,在定點貧困縣都安排了科研人員在當地挂職,作為科技的副縣長或者副旗長,統籌協調全院各方面力量,在當地開展扶貧工作。除了在縣這一級,我們還在鄉鎮一級,一直到典型的山村,當時還沒有第一書記的硬性要求,我們已經派駐了相應人員。在座的李章偉同志就是我院派駐貴州水城第一任駐村書記,在一個非常偏僻的深山溝裏面常年堅持工作,我們把科技力量和行政力量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也是使我們這項工作能夠順利得以實施的一個重要保證。謝謝。

海報新聞記者:

産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中科院為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提供了哪些扶貧科技支持?取得了哪些成效?謝謝。

嚴慶:

很好的一個問題,其實産業扶貧談的人很多,也確實是長效機制裏的一個重要保證。就我們科學院定點扶貧的幾個地區來講,它的資源稟賦是受很大局限的,其實我們也走了很多彎路,我們當初也把科學院很多高大上的技術拿到那些地區,試圖能夠形成産業,後來發現不行,在那個地方做,不具備市場競爭力,有一些甚至還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後來我們逐漸做了一些調整,選擇適合當地發展的産業。剛才我談到一點,其實還是以第一産業為帶動,把一産二産三産貫通起來,比較典型的就是獼猴桃,我們多次談到獼猴桃,科學院的優勢是我們掌握了全國乃至全球最大最全的品質資源庫,我們想篩選出適合的品種,到那兒教你種,種出來能長得好,能有收成,原本這樣任務就完成了,後來發現不是那麼簡單,不是把獼猴桃種出來,當地老百姓就能脫貧,因為種出來獼猴桃,到哪兒賣,賣出什麼價錢,如何收藏、保存,都是一系列技術問題。剛才有位記者談到,我們後續又産生了一些項目,包括獼猴桃的儲存、加工,以及流通領域的品牌建設等,現在在我們定點扶貧的幾個地方的獼猴桃,市場上各種各樣的獼猴桃大家可能也品嘗過,良莠不齊、好壞不一,價格也差距很大,真正把獼猴桃從種植業變成真正的産業鏈,這項工作我們還在積極推進當中。這個問題我們還沒有很好地解決,還要後續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摸索和探索。

白春禮:

我補充一點。這方面工作做過一些探索,有兩項工作可以提一下。一是在貴州水城,因為我去過幾次了,結合當地的企業發展和當地特色的原材料,比如水城,當地玄武岩很多,有企業把玄武岩做成各種各樣的産品,但是中間的技術攻關方面,劉嘉麒院士帶著團隊,提高産品的質量,現在在當地建了廠,不是科學院建的,用當地玄武岩來做各種産品,中間的關鍵技術,我們通過扶貧項目進行支持,科學家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二是當地産的刺梨,梨很小,做成飲料,因為當地也有刺梨的加工企業,涉及到品種和味道,或者是不同的應用,我們和企業一起合作,企業並不是科學院的,但是科學院結合扶貧工作,幫助當地的企業從産業扶貧的角度上做了一些工作。

壽小麗:

謝謝白春禮院長,謝謝各位發佈人,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們,今天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裡。大家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