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不誤農時 保障春耕

2022-05-02 08:1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黑龍江:“插秧專列”助出行

4月30日6時11分,一列K5151次插秧專列從齊齊哈爾站始發,途經北安、綏化、慶安、鐵力等勞務大市(縣),終點到達三江平原,這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連續第23年開行插秧專列。今年,僅綏化地區就有1.5萬名“插秧客”搭乘插秧專列奔赴墾區春耕。綏化市東富鄉腰房村村民李慶生告訴記者,“連續3年坐專列去農場插秧,我感覺特別有儀式感,專列開的時間長、趟數多、空間還大,在這個特殊時期減少了聚集,安全又方便”。

插秧專列滿足了春耕用工出行需求,被沿線群眾親切地稱為致富車。“這幾年,來我們這裡插秧的農民基本都是坐專列,今年專列提前開了,準備的時間也更充裕了。”七星農場農戶孫連江對插秧專列讚不絕口。

今年,結合疫情影響和春耕條件,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在原有前往墾區方向的圖定列車基礎上,自4月30日至5月15日連續開行16趟插秧專列,增加客席能力,車廂編組由10輛擴編至16輛。開行日期與往年相比提前一週,進一步優化“插秧客”的作息時間和行程安排。

為做好旅客運輸與疫情防控兩不誤,各站採取預訂辦理團體票等方式為務農人員辦理客票,增設專用進站安檢和體溫測量通道,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風險。前進鎮站站長張明吉介紹,“車站與當地農場建立動態聯絡,目前部分地塊已經完成了泡田,預計‘五一’小長假後將迎來春耕客流出行高峰”。

在持續開好插秧專列基礎上,哈爾濱局集團公司還陸續增開寶清、五常、前進鎮等糧食産區方向的旅客列車,滿足春耕生産人員出行需求。

河南:科技壯苗保夏糧

一望無際的麥田裏,綠油油的麥苗正起身拔節,把豫東週口項城市籠罩在茫茫綠野中。

一大早,河南項城市李寨鎮東薛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王山峰帶領幾位村民來到他承包的現代農業園區試驗田,這片“千畝方”麥田要進行“一噴三防”作業。不多久,項城市農業部門組織的航空專業服務隊來到這裡,12架無人機一字排開,騰空而起,操作手嫻熟地掌控著展開作業。

近期,隨著氣溫攀升,小麥田間管理進入除草和病蟲害防治關鍵期。

田間管理,科技是關鍵。在項城市農投公司的麥田裏,農技專家現場教學,一堂生動的苗情促弱轉壯培訓課正在進行。“如何增加小麥分蘗”“一類麥苗需要澆水嗎”“晚播主要預防哪些病蟲害”……項城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韓景虹與農戶們一起蹲在麥地裏,耐心作答。紅旗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欒玉亭聽得格外認真。去年,合作社種植的3000畝小麥晚播,苗情不容樂觀。“從整地、播種到春管,全程都有專家指導。根據指導,加強水肥管理、病蟲草防控,麥苗長勢一天一個樣。”聽完課,欒玉亭心裏踏實多了。

針對晚播小麥田間管理,項城市成立“科技壯苗”服務團隊,以農技人員為主,吸納了農業科技示範主體加入,利用21個鎮(街道)科技服務站,每個村至少選派一名糧食生産科技專員,採取“1+N”包村聯戶制度,實行掛牌承諾,為農戶提供“科技壯苗”全鏈條技術指導。

當前,河南小麥由南到北陸續進入揚花灌漿期、小麥籽粒形成關鍵期。對此,河南省財政及時下達農業生産救災資金4.06億元,用於支持全省開展“一噴三防”工作,保障夏糧豐收。

浙江:數字賦能增效率

打開手機APP,指尖輕點,600畝稻田的生長場景盡收眼底。近日,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華豐糧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潘計正,迎來了“海曙種植大腦”佈局後的首個春耕季。“手持一部手機,無論何時何地,就能實時了解田間蟲情、墑情、病情、苗情信息。”作為有10多年經驗的種糧大戶,潘計正感慨地説,“如今種地,即使是大忙時節,數百畝糧田裏,也是只見農機少見人。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實實在在地解放了生産力,提升了糧食生産效率。”

作為寧波市水稻種植大區,海曙區2021年在古林鎮建成國家首批、華東唯一的優質高效水稻大田種植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範項目,運用物聯網、無人機遙感、無人駕駛等先進技術,在10900畝稻田中實現了農機精準化作業、病蟲害自動監測和防控、種植信息化管理和智慧化灌溉。在此基礎上,去年底海曙區開發“海曙種植大腦”應用,實現10萬畝稻田“四情”監測全覆蓋,260多戶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全部“觸網”,走上了夯實糧食穩産高産的信息高速公路。

承包種植985畝稻田的海曙區“全國種糧能手”許躍進説,“從數字化工廠育秧、智慧插秧機插秧,到無人機植保、遠程操控智慧灌溉,再到機械自動收割、全自動智慧烘乾……如今,數字技術已經武裝到糧食生産的每一個環節,省工省本增産效果顯著”。

目前,“海曙種植大腦”多跨場景應用正不斷優化中,未來將實現育秧、耕種、管理、收割、烘乾、銷售等所有“種糧一件事”的一屏集成、一屏感知,讓農民種糧更輕鬆、糧食生産更有保障。

湖南:秧苗整齊待豐收

4月30日,湖南省桃源縣潯陽街道大平村的水稻示範田生機盎然,半個月前新種的早稻秧苗在水田裏自由舒展。這一切,劉剛看在眼裏,喜在心頭:“秧苗長得整齊,期待今年是個豐年!”

今年33歲的劉剛,是大平村“新晉”的種糧大戶,從事農藥、稻穀等産品銷售多年,今年流轉600多畝高標準農田開始種植水稻。劉剛告訴記者,“街道對早稻生産的各項扶助很到位,不僅給我免費發放了3000多斤種谷,在系統培育、技術指導、管理和銷售等方面也給了很大幫助,還購置了履節施耕機、高速插秧機等農用機械,我雖然第一次種糧,但信心很足”。

桃源縣地處湖南西北,是傳統農業大縣。今年,桃源縣財政投入4000萬元用於早稻集中育秧等各類獎補,多種方式調動農戶生産積極性,並重點解決農戶最關心的保供穩價和産品銷售問題。“今年我們已累計巡查95人次,全縣農資産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桃源縣市場監督管理綜合執法局副局長鄒勇説。同時,縣政府提前採購30萬斤早稻雜交種子,保障糧食高産示範創建和專業化集中育秧用種需求,縣供銷社購買了15輛農資配送車,開展送肥送藥到田間活動。

“我們重點搭建電商平臺,幫助桃源紅茶等本地農産品推銷。”桃源縣商務局副局長朱先鋒告訴記者,目前桃源已有50余家直播帶貨主體。“以産定銷、以産促銷、以網推銷。今年還將加大力度,幫助農戶形成良性循環。”朱先鋒説。(記者 馬維維 夏先清 楊子佩 鬱進東 劉麟 謝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