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學精準落實疫情防控十條優化措施

2022-12-09 07:3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十條優化措施出臺後,各地迅速行動,制定具體的落實舉措,精準劃定高風險區,優化核酸檢測,調整隔離方式,按規定取消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取消健康碼和行程碼等等。”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8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説,要按照國家防控措施,科學精準抓好落實。暢通“接訴即辦”渠道,對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第一時間回應解決。要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進行健康情況摸底,分級分類提供健康服務。

十條優化措施指出,感染者要科學分類收治。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分級分類管理工作,是優化措施中一個重要內容。對於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沒有基礎性疾病或者基礎性疾病處於穩定期的人群,可以進行居家自我照護;重症或者有重症風險的患者要收治到定點醫院,為了確保這部分患者的救治,要求選擇綜合能力強、救治水平高的醫院作為定點救治醫院,同時配足配強醫務人員。

據介紹,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對居家照護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

“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以居家治療,少部分有嚴重基礎病的患者可能需要到醫療機構就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説,居家觀察需要一定的基本條件,包括有獨立的房間等。如果只有一個房間,家裏又有臥床老人、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就不適合居家。

王貴強表示,居家後要定期測體溫,觀察自己的各種症狀,如果出現了發熱、咳嗽等症狀,可以對症用一些藥,按藥品説明書服用,也可以諮詢社區醫生或者通過互聯網諮詢醫生來合理使用。若出現呼吸困難和氣短,經過藥物治療以後仍然持續發燒,原有的基礎病加重、用藥控制不住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救治。

新措施發佈之後,如何統籌日常診療和新冠患者的救治?郭燕紅介紹,在這方面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醫療資源建設和統籌。已經指導各地強化醫療救治床位準備,擴增救治資源,特別是制定了分級分類診療策略、不同臨床嚴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標準;二是科學精準做好醫療機構疫情防控;三是要加強信息公開和溝通工作。要求發熱門診和醫療機構的一些情況,要及時向社會公佈;四是要求基層社區對高齡合併基礎疾病、孕産婦、定期血液透析等特殊人群實行臺賬式管理。

十條優化措施提出,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國家疾控局傳染病防控司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説,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縮小核酸檢測的範圍和頻次:一是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二是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三是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四是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此外,還要求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按照二十條優化措施有關規定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

“老年人和兒童是疫情防控過程當中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而老年人又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風險人群。”郭燕紅説,在十條優化措施中特別提出,進入養老院、福利院等機構,仍需要查驗核酸檢測證明包括健康碼,這樣能夠大大降低將病毒帶入這些機構的風險。同時,這些機構平時要做好預防性措施的落實,做好相關的預案。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硬隔離”措施,十條優化措施明確要求,嚴禁以各種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單元門、小區門,確保群眾看病就醫、緊急避險等外出渠道通暢。賀青華表示,採取“硬隔離”、一封了之的做法不是精準防控,而是懶政怠政、置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于不顧,要堅決制止。對於確定需要封控的區域,一定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服務到位,對隔離人員要用心用情、關心關愛,封控的同時要加強上門服務,做好生活和正常醫療保障。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介紹,當發現“混管陽性”以後,相關部門會儘快通知到混檢人員,落實就地隔離措施,同時儘快安排人員上門採樣復核。與混檢陽性人員同樓棟、同單元的人員不需要實施臨時封控。當復核結果是陰性後,混檢人員馬上解除隔離措施,如果復核是陽性,要及時落實管控措施,根據現場流調和風險研判結果及時管控密接,劃定風險區域,做好相關的疫情處置工作。(記者 楊彥帆)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