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舉行發佈會

2023-02-14 20:40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3年2月14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煥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耀介紹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劉健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將舉行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邀請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介紹各部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路、舉措、進展、成效。這個系列我們稱之為“權威部門話開局”,敬請大家關注。今天我們舉行這個系列新聞發佈會的第一場,介紹解讀剛剛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是: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先生;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煥鑫先生;中央農辦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耀先生。

下面,我們先請唐仁健部長介紹情況。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 唐仁健: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又是一年春來到,人勤春早農事忙。2月13日,新華社受權播發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也就是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出臺的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再次表明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鮮明態度,發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文件有關情況。

圖為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徐想 攝)

一、文件起草背景

過去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農村發展,有效應對多重挑戰,穩住了農業基本盤,夯實了三農壓艙石,為穩定經濟社會大局提供了基礎支撐。一是糧食生産再奪豐收。全年糧食總産量達到13731億斤、增産74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大豆和油料擴種超出預期。生豬生産保持穩定,全年肉蛋奶、果菜魚供應量足價穩。二是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不斷優化完善,産業就業幫扶措施強化落實,返貧致貧風險得到有效化解,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三是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全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上2萬元大臺階,達到20133元、實際增長4.2%,增速分別比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和2.3個百分點。四是鄉村振興重點任務紮實推進。鄉村産業發展壯大,鄉村建設行動啟動實施,鄉村治理效能持續改善,農村改革深入推進,農村社會保持穩定安寧。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並首次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著眼強國復興戰略大局全局,系統闡釋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起草好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

二、文件主要內容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文件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目標,聚焦鄉村振興主題,注重長短結合,突出“短實新”特點,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守牢的底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明確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文件包括9個部分33條,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守底線、促振興、強保障。

守底線就是堅決守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一是強調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確保全國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二是強調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穩定完善幫扶政策,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促振興就是圍繞鄉村振興總要求,紮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一是強調推動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培育鄉村新産業新業態。二是強調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農業經營增效,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三是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四是強調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強保障就是加強組織領導。強調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總的看,今年的文件聚焦狠抓落實,突出工作部署指導性、政策舉措針對性,既是明確全年工作重點的“任務清單”,也是指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操作手冊”。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們願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陳文俊:

謝謝唐部長。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戰略部署。請問如何理解和認識農業強國的內涵特徵和基本要求?謝謝。

唐仁健: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很重大,也抓住了文件的關鍵。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作出的戰略部署,指明了強國復興全局大局中三農的歷史坐標和奮進方向。

農業強國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生産力發展,也包括生産關係變革;既包括農業全面升級,也包括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一方面,要具備農業強國的共同特徵。國外現代化農業強國,雖資源稟賦和制度環境各不相同,農業強的表現也不盡一樣,但有著一些普遍的共同特徵。要遵循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般規律,找差距、補短板、揚優勢,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産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另一方面,要基於國情體現中國特色。搞種養要服水土,農業最講水土,建設農業強國也要合國情農情,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實際問題,這是關鍵。我國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這三大方面決定了我們必須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依託雙層經營體制發展農業,發展生態低碳農業,賡續農耕文明,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剛才這幾句話就體現了我們中國的特色、中國的國情和農情,要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建設農業強國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要注重方式方法,把握好時度效。一是準確理解三農工作佈局。建設農業強國,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脈相承,目標一致、過程統一。當前要把重點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做好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銜接,重心不變、主題不換、頻道不調,保持工作連續性。二是加強統籌規劃。抓緊研究制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做好整體謀劃和系統安排,同現有規劃相銜接,也不能完全另搞一套,明確路線圖施工圖,紮實有力推進,既銜接又創新,搞好這麼一個規劃。三是突出實績實效。把工作著力點放到解決當地農業農村發展最迫切、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實際問題上,落到一件件具體民生實事,甚至包括一些關鍵小事上,久久為功,讓農民群眾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謝謝。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請問當前全國糧食安全形勢怎麼樣?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下一步具體從哪些方面發力?謝謝。

唐仁健: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農業強國這個落下來首要任務就是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剛才你問到形勢,去年面對疫情災情交織疊加,這一點大家都很清楚,國際糧價劇烈波動,還有農資價格高企多重衝擊的嚴峻形勢,我國糧食生産再奪豐收,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可以講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我們端得更穩、更好、也更牢,這為穩預期、穩物價、穩信心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是也要看到,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疊加,消費還在不斷升級,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全球農産品貿易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強,所以端牢飯碗的壓力也可以説是越來越大。下一步必須多措並舉、綜合發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在目標上重點是穩住面積、主攻單産、力爭多增産。一是面積要穩住,這是糧食生産的基礎。推動南方省份發展多熟制糧食生産,實施大豆玉米單産提升工程,因為大豆玉米單産現在比較低,開展噸糧田創建,確保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同時加力擴種大豆油料,紮實推進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支持東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糧豆輪作,穩步開發利用鹽鹼地種植大豆,現在一些地方試點效果還是不錯的,我們開闢了一塊新的資源,多油並舉來擴面增産。二是産能要提升。黨中央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已經明確,要抓緊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集中必要資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動糧食産能早日邁上新臺階。通常我們是一千億斤一個臺階,就意味著到1.4萬億斤以上。另外還要樹立大食物觀,分領域制定方案,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豐富食物品種來源。

在措施上重點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嚴格耕地用途管控,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完成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務,抓緊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這是一項重大動作,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要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用現代化農業設施來更好保障糧食安全。二是強化科技裝備支撐。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聚焦提高單産,逐個品種拿出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集成組裝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向科技要産量、要産能。

在政策上重點是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上面講了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這一條強調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這樣就是“地、技、利、義”四個字。一是抓政策引導。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穀最低收購價,穩定稻穀補貼,完善玉米大豆生産者補貼,提高大豆補貼力度,推動擴大大豆政策性收儲和市場化收購,逐步擴大稻穀、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同時還要健全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産糧大縣的獎勵資金規模。二是抓責任落實。今年繼續把經國務院同意的糧食生産目標任務下達各省(區、市),分品種壓實種植面積。嚴格省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以責任落實推動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謝謝。

環球時報記者: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前提,請問當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進展如何?下一步將如何幫助脫貧群眾生活再上一層樓?謝謝。

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 劉煥鑫:

感謝這位記者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心關注。

2022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化之年,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有效發揮作用,識別認定時間縮短到15天以內,實現了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三保障”、飲水安全和兜底保障水平持續鞏固提升。二是脫貧勞動力就業形勢保持穩定。2022年,務工就業規模達到3277.9萬人,比2021年底增加132.9萬人,超過年度目標任務258.7萬人。三是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收入較快增長。2022年,脫貧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11元,增長7.5%,比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個百分點。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4342元,同比增長14.3%,比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8個百分點。

圖為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劉煥鑫。(徐想 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底線任務之一進行強調部署。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抓緊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工作,努力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一是抓監測幫扶落實。開展監測對象常態化監測和集中排查,進一步提升識別精準性、幫扶針對性,及時化解因疫因病因災等返貧致貧風險隱患。實行分類幫扶,對有勞動能力、有意願的監測戶,落實開髮式幫扶措施;對沒有勞動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

二是抓發展動力培育。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聚焦産業就業,著力用發展的辦法,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用好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幫助脫貧地區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産業發展短板。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三是抓幫扶政策完善。全面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持續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等重點區域政策傾斜力度。深化東西部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萬企興萬村”等幫扶機制,促進形成防止返貧工作合力。發揮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指揮棒”作用,壓緊壓實各級責任。謝謝。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農業農村發展離不開資金和政策的支持,請問今年農業農村領域在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有哪些政策亮點?謝謝。

唐仁健:

這個問題是問到了農業強國建設的動力,就是動力來自哪。謝謝這位記者的問題,提得挺深。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需要真刀真槍地幹,需要真金白銀地投,要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重點從投入、人才、體制機制保障等方面進行強調部署。

第一,健全鄉村振興的多元投入機制。主要包括三塊。第一塊是政府投入。強調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壓實地方政府投入責任,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的比例,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範圍。第二塊是金融投入。主要是用好再貸款再貼現、差別化存款準備金、差異化金融監管和考核評估等政策,推動金融機構增加鄉村振興相關領域的貸款投放,重點保障糧食安全信貸資金需求。還有一塊就是社會資本投入。這方面要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聯動機制。我們經常講撬動,鼓勵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按規定由市場主體來實施。這個打捆打包,農業農村投資領域經常講,項目是散在千家萬戶、廣大糧田上的,單個項目很少,但是集中起來一個市、一個省、全國量就不小了,為了存貸方便、實施方便,所以要打捆打包。

第二,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一方面著力培養鄉村本土人才,實施高素質農民培養計劃,開展農村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發展面向鄉村振興的職業教育等。另一方面引導城市人才下鄉。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這“四鄉”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講話中明確提出的,要引導他們到基層一線服務。完善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的激勵機制,對長期服務鄉村的在職務晉陞、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適當傾斜。

第三,健全鄉村振興推進機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機制。一是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堅持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時候我們就是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也是這樣,要切實形成鄉村振興的政策合力、工作合力。二是完善鄉村振興督查考核機制。統籌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情況作為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三是建立鄉村振興統計監測制度。加強鄉村振興統計監測,建立客觀反映鄉村振興進展的指標和統計體系,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進行適時的、科學的評估。謝謝。

中國三農發佈記者:

這些年農民收入實現持續較快增長,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請問現在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都有哪些?有哪些政策利好助力農民增收?謝謝。

唐仁健:

增收致富這個詞是多年在用的,黨的二十大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用這個詞,我覺得在新的階段有新的含義,這會兒的“富”顯然是共同致富,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這個要求,詞是一個老詞,但是有新的內涵和要求。具體我想請吳宏耀同志回答一下。

中央農辦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 吳宏耀: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三農工作有兩個永恒的主題,一個是保供,一個是增收,所以增加農民收入確實是三農工作的一個中心任務。下面,我接著唐仁健主任的介紹回答這個問題。

圖為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耀。(徐想 攝)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把增加農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要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19年提前一年實現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2022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元大臺階,達到了20133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鄉收入差距在逐步縮小。但也要看到,當前農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緩,增收動能有所減弱,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要拿出長短結合、務實管用的硬措施,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對此,今年一號文件作出了部署安排,重點抓好四個方面:

一是穩定就業增加一塊。2022年,工資性收入佔農民收入的41.96%,這是農民增收貢獻的大頭。我們將強化各項穩崗紓困政策落實,提高就業技能,增加就業崗位,創造就業機會,穩定農民工就業。目前,我們調查超過四分之三的農民工在省域內就業,超過一半在縣域內就業,要順應這種趨勢,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産業,帶動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創業。

二是經營增效提升一塊。家庭經營凈收入佔農民收入的34.63%,其中六成多來自農業經營收入。我們將深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通過提供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託管等社會化服務,帶動小農戶實現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

三是財産收入挖潛一塊。財産凈收入佔農民收入的2.53%,還有很大潛力和空間可以挖掘。我們將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紮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創造條件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讓農民更多分享改革紅利。

四是轉移收入拓展一塊。轉移凈收入佔農民收入的20.88%,是農民特別是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繼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逐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穩步增加對農民的補助補貼,築牢社會安全底網,讓農民群眾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謝謝大家。

唐仁健:

剛才講到農民增收是中心任務,大家要注意,還有糧食安全,那是首要任務。中心任務和首要任務都很重要,在實踐上要處理好兩者的關係,統籌兼顧好。

紅星新聞記者:

我的問題是,農村改革是鄉村振興的法寶。請問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深化農村改革,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激發內在活力方面提出了哪些新任務新要求?謝謝。

吳宏耀: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講到兩個驅動,一個是科技創新驅動,一個是制度創新驅動,也就是改革。下面我回答這個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迫切需要改革來增動力、添活力。新時代新征程深化農村改革總的思路是,繼續把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係這條主線,把強化集體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實現農民集體成員權利同激活資源要素統一起來,搞好農村集體資源資産的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讓廣大農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主要從三個方面作出了部署安排。

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統籌推進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三塊地的改革。承包地方面,重點是穩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逐步擴大試點範圍,堅持大穩定小調整,確保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權保持穩定、順利延包,有條件的地方可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結合農田集中連片整理探索解決細碎化的問題。宅基地方面,重點是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亂建、盤活閒置,在確權登記頒證基礎上加強規範管理,探索完善集體所有權、農戶資格權、宅基地使用權等權利內容及其配置的實現形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方面,重點是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要探索建立兼顧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調節機制。

二是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重點是做好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下半篇文章,鞏固拓展改革成果。既要抓好運行機制的完善,推動構建産權關係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也要探索多樣化發展途徑,推行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産參股等多種模式,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和服務帶動能力。同時,要健全農村集體資産監管體系,充分保障集體成員的知情權、參與權、經營權。

三是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縣域是城和鄉的結合點,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在擴大國內需求、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有著巨大的潛力空間。這些年我們也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農業轉移人口在縣域內就近就業創業,選擇到縣城落戶。我國現有9.1億城鎮常住人口中,有近1/3在縣城和縣級市城區居住。要適應這個發展趨勢,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建設,梯度配置縣鄉村公共資源,深入推進縣域農民工市民化,逐步在縣域打破城鄉界限,把縣域打造成連接工農、融合城鄉的重要紐帶。謝謝。

唐仁健:

有一點我強調一下,剛才宏耀的回答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實際上都講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説了很多年,到底什麼樣、怎麼發展,以前沒有明確規定,這次實際上是講了發展一個什麼樣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就是産權關係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這四句話。怎麼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呢?也是四條途徑: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産參股。所以這一點我提醒一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內在規律性和發展路徑,這次實際上是回答了。

中國日報記者: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請問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此作出了哪些具體的部署?謝謝。

劉煥鑫: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從美麗鄉村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對鄉村建設內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突出強調鄉村建設既要見物也要見人,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抓物質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實現鄉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出了具體部署,重點是硬體、軟體兩手抓。

一手抓硬體建設,逐步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黨的二十大報告將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作為到2035年國家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去年中辦、國辦已經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我們將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等為重點,有力有序推進鄉村建設,著力構建三個機制。一是規劃引領機制。適應城鄉格局、鄉村形態變化,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建設,集中力量先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優先安排既方便生活又促進生産的建設項目。二是風貌引導機制。把原生態鄉土特點彰顯出來,把現代化生活元素融入進去,確保鄉村既有空間完整性和設施現代性,又有歷史縱深感和時代痕跡的“年輪”,留住鄉風鄉韻鄉愁。三是農民參與機制。尊重農民意願,建什麼、怎麼建、怎麼管,多聽群眾意見,引導農民全程參與鄉村建設。

一手抓軟體建設,著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寧的鄉村精神風貌。我國自古以來崇尚“和”的理念,農業生産講求得時之和、適地之宜,農村生活講求人心和善、以和為貴,村落民居講求順應山水、和于四時。要把“和”的理念貫穿鄉村建設始終,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確保農村人心向善、穩定安寧。一是整合載體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完善網格化整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把積分制、清單制等行之有效的抓手整合起來,把各部門的力量統籌起來,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二是創新抓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從農民需要出發,從農民喜好著手,增加富有農耕農趣農味、體現和諧和順和美的鄉村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通過制定規範、強化村規民約、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等方式,狠剎不良風氣,努力成風化俗。

唐仁健:

從美麗鄉村到和美鄉村,一字之變,內涵確是極豐極深。謝謝。

陳文俊:

最後一個問題。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邀請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香港中評社記者: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未來在落實好産業幫扶政策,讓“土特産”産業推動鄉村振興方面有哪些考慮?謝謝。

唐仁健:

剛才,有一個題講到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實際上背後最重要的支撐就是産業振興。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而且是放到五大振興之首,並且在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明確要求重點要做好“土特産”三個字文章。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據此對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重點從四個方面來下功夫。

一是在彰顯特色上下功夫。鄉村産業發展的關鍵是用好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這就是土。形形色色的農副産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都是鄉村很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鄉村産業發展的獨特土壤。要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緊緊依託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也就是“兩個多”,因地制宜選準産業發展的突破口,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産品優勢、産業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是在産業融合上下功夫。重點是發揮三次産業融合的乘數效應,接二連三,大家對這個都很熟悉了,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在縱向上,貫通産加銷,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流通業,培育發展預製菜産業,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産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促進農産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製成品轉變。在橫向上,融合農文旅,加快發展面向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現代鄉村服務業,剛才講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居間服務,實際上很大程度就是這個,鼓勵發展鄉村餐飲購物、文化、體育、旅遊休閒、養老托幼、信息仲介等生活服務,推動農村由賣産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剛才講一個原字號向製成品,這裡由賣産品向賣服務轉變。

三是在優化佈局上下功夫。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産業,以各類産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完善縣鄉村産業空間佈局,立足整個縣域統籌規劃發展,科學佈局生産、加工、銷售、消費等環節。著力提升縣域産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增強重點鎮集聚功能,引導農産品加工企業向産地下沉,向園區集中,打造城鄉聯動的産業集群。

四是在聯農帶農上下功夫。前面講三條,如果歸結到最後不聯農、不帶農,意義就不那麼大。一方面,要引導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在帶動農戶、服務農戶中發展壯大自己,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形成企業和農戶在産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這麼一個格局,把産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另一方面,完善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指引,既充分鼓勵引導他們下鄉,但另一方面也對下鄉的資本在引入、使用、退出等方面進行全過程監管,目的就是最後要讓農民最大限度受益,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謝謝。

陳文俊:

謝謝各位發佈人,謝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裡,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