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8日下午,應外交部外國記者新聞中心邀請,中國政府達爾富爾問題特別代表劉貴今大使為中外記者和駐華使館新聞官舉行吹風會。新聞司副司長姜瑜主持吹風會。
劉貴今介紹説,9月4日至11日,我先後對美國和聯合國進行了正式訪問,就蘇丹達爾富爾問題與各界人士交換看法。訪美期間,我分別與美常務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和美總統蘇丹問題特使納西奧斯舉行了會見和會談,並廣泛會見了美國會眾議院多數黨領袖霍耶、眾院外委會主席蘭托斯、眾院外委會非洲小組主席佩恩、眾議員麥考姆勒、參議院民主黨督導德賓、參議員梅南德斯等議會朋友以及“拯救達爾富爾聯盟”組織代表和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等各界人士。訪問聯合國期間,我分別會見了聯合國主管政治事務副秘書長帕斯科和主管維和事務助理秘書長穆雷特、非盟駐聯合國觀察員及歐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駐聯合國大使,並與南非、加納、剛果(布)等安理會非洲三成員國大使共進工作午餐。此外,訪問期間,我先後在中國駐美使館舉行媒體吹風會,在聯合國秘書處出席國際媒體見面會,就達問題接受了中外媒體的聯合採訪。
劉貴今説,我向美方和聯合國闡述了中國在達爾富爾問題上的政策主張和立場,介紹了中方為推動達問題妥善解決,在落實維和行動、推進政治進程、改善人道狀況、開展達區重建等四個方面所作的努力。聯合國及美國各界均積極評價中國為推動達問題解決所發揮的積極的建設性作用,積極評價中國政府承諾向達區派遣多功能工兵分隊是對混合行動的有力支持,希望中國工兵分隊早日部署部位。希望中國在達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該問題儘早妥善解決。
介紹情況後,劉貴今回答了記者提問。
關於達爾富爾局勢,劉貴今表示,目前,達爾富爾問題正朝著解決的方向發展。下階段,國際社會應維護好當前的良好勢頭,繼續發揮聯合國、非盟、蘇丹政府三方機制的主渠道作用,繼續通過對話與平等協商,進一步建立互信,確保部署混合行動的各項工作得到切實落實。同時,國際社會應積極推進達區政治進程,並向達區提供更多的人道與發展援助,幫助蘇丹政府改善達區人道與安全狀況,推動當地早日實現和平與發展。
關於中國在達爾富爾問題上的作用,劉貴今表示,中方將信守承諾,按聯合國維和部要求,于10月初開始向達區派遣多功能工兵分隊,為確保混合行動儘快得到全面、順利部署作出貢獻。中方也正積極考慮參與安南方案第三階段維和行動,願派軍事聯絡官參與。中國政府還十分關注達區人道與安全局勢,已向達區和非盟達區特派團提供多筆援助。今後,中方將繼續向達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並願積極參與達區重建,幫助當地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實現穩定和發展。
關於中方對達區提供援助,劉貴今表示,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達區的人道主義狀況,向達區承諾提供的8000萬元人民幣人道主義物資援助已全部發運。同時,中國企業已在達區打井46口,一家中國公司正在為南達爾富爾州建設大型供水工程,該工程包括打井、水凈化及鋪設85公里的輸水管線等,建成後將緩解當地的缺水狀況。此外,駐蘇中資機構也為達區院校捐贈了遠程教育系統、電腦和課桌等設備,支持達區的教育事業。中方還擬在北達爾富爾州援建醫院。今後,中方根據達區的實際需要,繼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達區提供人道主義和發展援助,為當地重建和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9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
中方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國際社會應珍惜和維護達爾富爾問題出現的積極勢頭,充分利用蘇丹政府與聯合國、非盟三方之間的協商機制,平衡推進維和行動和政治進程,幫助蘇丹改善達區的人道和安全局勢,推動達爾富爾問題得到全面、妥善解決。
中國政府在達爾富爾問題上一直髮揮著積極的建設性作用。9月3日至12日,中國政府達爾富爾問題特別代表劉貴今大使訪問美國和聯合國,他會就達爾富爾問題與有關方面的官員、議員、學者、媒體進行廣泛交流。
8月24日,中國政府援助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第五批人道主義物資在天津港啟運。這批援助物資包括越野車、救護車、血壓計、多功能手術床等醫療器械以及40套活動板房等,總價值約4000萬元人民幣。新華社發(扈明 攝)
中國第五批援助蘇丹達爾富爾物資啟運
中國政府援助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第五批人道主義物資,24日正式在天津港啟運。
這批援助物資包括越野車、救護車、血壓計、多功能手術床等醫療器械和40套活動板房等,總重量1523噸,共計190個集裝箱。這些物資總價值約4000萬元人民幣。
外交部:中方歡迎安理會通過達爾富爾問題的決議
劉建超説,中方歡迎安理會一致通過第1769號決議,授權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部署非盟/聯合國“混合”維和行動。這是推動達問題解決進程的重要一步。我們希望各方珍惜當前達爾富爾問題出現的積極勢頭,充分利用蘇丹政府與聯合國、非盟三方機制,順利落實該決議。
劉建超表示,維和行動只是解決達問題的一方面。國際社會應堅持“雙軌”戰略,加速推進達爾富爾地區政治進程,幫助蘇丹政府改善達爾富爾地區人道狀況,促進重建與發展。這是實現達爾富爾地區持久和平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