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發佈
 
教育部介紹2008年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總體情況等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26日   來源:教育部網站

    教育部于2009年3月25日15時在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舉行第6次新聞發佈會,介紹2008年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總體情況及出國留學、來華留學事業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佈會現場

    續梅: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興時隔一週以後,我們又和大家見面了。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發佈會,這也是教育部今年的第六次新聞發佈會。

    今天發佈會和以往有一點不一樣,因為我們以前幾次發佈會主要是介紹教育內部的改革和發展情況,這次的主題是介紹教育的對外開放,以及我國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事業發展情況。我想這個話題也是記者朋友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

    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兩位教育部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一位是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張秀琴女士,另一位是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秘書長劉京輝女士,請她們為大家做相關的介紹,並且回答記者的提問。首先請張司長為大家介紹我國教育對外開放以及出國來華留學事業的發展情況。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主持本次新聞發佈會

    張秀琴: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好,在這春意盎然的美好季節,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見面與交流,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對光臨本次發佈會的朋友們表示歡迎,同時也對大家長期以來關注中國的教育對外開放並給予我們的支持以衷心的感謝。

    今天我就兩個問題跟大家做一個交流,首先談談教育對外開放的總體情況,二是就2008年出國和來華留學的工作情況和大家做交流。

    首先介紹一下教育對外開放的總體情況。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總體發展良好,規模不斷擴大,形式日益多元,內涵不斷深化,質量穩步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與國外的合作與交流不斷深入,對外教育合作與交流由改革開放之初的向國外學習和借鑒經驗的單向需求,逐步轉向雙向需求合作共贏。世界各國對中國教育合作的需求也從學習語言轉向學生交流、科研合作等更加多元化和愈加深入的層面上。

    二是教育對外開放的戰略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形成了“大國是重點,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國際組織是重要舞臺”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有重點、分步驟的官民並舉、雙邊多邊互動的開放的大格局。

    三是制度化、機制化進程持續推進。迄今為止,我們與世界上1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與交流的關係,設立了18個雙邊教育高層工作磋商機制,構建了若干雙邊及區域性教育合作與交流平臺,簽署並尚在執行的教育合作協議達154個,正在實施的政府間合作的教育項目共有77項。另外,我們還與3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的協議。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等40多個重要的國際組織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的關係,開展了大量的合作項目。

    四是學生交流渠道暢通,數量穩步增長。目前,中國留學生在各國留學生中的比例都名列前茅,受到世界各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歡迎。同時,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留學目的國,也受到了海外留學生的普遍青睞。來華留學人數一直持續穩步增長。

    五是漢語國際推廣取得新突破,“漢語熱”不斷升溫。截至2008年底,我國已在7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05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漢語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作為世界了解中國、與中國交往的重要工具越來越受到重視。

    六是涉外政策法規和監管機制不斷完善,中外合作辦學與高等學校境外辦學穩步發展。為確保人民群眾利益,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健康有序發展,教育部進一步加大了對教育涉外活動的監管力度。《中外合作舉辦教育考試暫行管理辦法》、《高等學校境外辦學暫行管理辦法》、《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教育涉外法規先後出臺,涉外辦學不斷規範。到目前為止,依法獲得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已經達到1100多個。同時,國內高校也積極地“走出去”,到2008年12月,全國24所高等學校共設立海外分校或舉辦境外辦學項目達到42個。

    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張秀琴介紹2008年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總體情況及出國留學、來華留學事業發展情況

    二、著重向大家介紹2008年出國和來華留學的發展情況。

    追溯歷次留學大潮,我們發現,它和中國近代史相始終,與中國現代化進程相伴隨。1978年鄧小平同志做出關於擴大派遣留學生的指示,拉開了我國對外開放事業的序幕。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提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留學方針,出國留學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過去的一年裏,我國出國留學工作呈現出以下五大亮點:

    第一,回顧總結30年來出國留學實踐,歸納形成了四條基本經驗。2008年12月,我們召開了紀念改革開放與擴大派遣留學生工作30週年工作座談會,總結30年出國留學工作,並就以下達成了共識:1.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是留學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重要源泉。2.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是出國留學不斷向前推進的強大動力。3.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和發揮出國留學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是出國留學工作的重要落腳點。4.努力營造既有利於出國留學,又有利於留學回國的良好環境,是做好出國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

    第二,出國留學規模創歷史新高,留學市場進一步規範。2008年全年出國留學人數達17.98萬人,其中自費出國留學人數達16.16萬人,佔當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的90%。從1978年到2008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139.15萬人。在出國留學迅猛發展的同時,我們進一步加強了對國內401家出國留學仲介機構的引導與監督,促進了留學市場的進一步規範與繁榮。

    第三,管理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留學人員愛國熱情高漲。截至2008年底,我國以留學身份出國仍然在外的人員近100余萬。在我國舉辦第29屆奧運會、神舟七號科學飛行任務、抗擊南方冰雪災害和四川特大地震災害等關鍵時刻,這些海外留學生身在海外,心繫祖國,自發抵抗藏獨分子的破壞,保護奧運聖火境外傳遞,踴躍為國內災區捐款捐物,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發揮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此外,留學人員通過廣泛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也為提升國家軟實力、傳播中華文化、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和友誼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政府搭臺項目牽引,留學人員回國熱情持續升溫。2008年,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6.93萬人,同比增長55.95%。自改革開放到2008年底,我國各類留學回國人員已近39萬人,廣大留學回國人員在教育、科技、經濟、國防、社會發展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針對留學人員高漲的回國意願和國內用人單位的“求賢若渴”,2008年,教育部積極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打造高效的雙向交流平臺,與有關部門成功舉辦了“第十一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2008中國海外學子遼寧創業周”、北京“科博會”等活動,打造直接面向海外留學人員的科技項目、人才、資金和信息的對接平臺。

    另外,為鼓勵留學人員投身科研活動,教育部還設立了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等項目。2008年這個項目共資助1863人。

    第五,推行“春暉計劃”,為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提供“軟著陸”。“春暉計劃”項目通過鼓勵支持優秀留學人員,通過短期回國開展科研合作、信息交流以及利用學術休假回國進行人才培養、教學活動等方式,引導支持他們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為出國留學人員長期回國工作提供“軟著陸”。2008年,“春暉計劃”共資助了176人次15個團組。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2008年來華留學工作的情況。

    2008年,教育部在中央統一的部署下,用科學的發展觀統領來華留學工作,堅持“擴大規模、提高層次、保證質量、規範管理”的原則,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成果。具體表現為:

    第一,2008年度來華留學人數首次突破20萬。韓國、美國、日本位列前三甲。2008年共有來自189個國家和地區的223,499名各類來華留學人員,分佈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9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學習,比2007年增長了14.32%。2008年,中央財政對來華留學工作加大了投入幅度,中國政府獎學金髮放規模及受益範圍明顯擴大。2008年,中國政府獎學金總人數達到了13,516名,同比增長33.15%。自費留學人員達到了209,983人,同比增長13.29%。

    第二,來華學歷留學生人數增幅明顯,來華留學教育層次進一步提高。2008年,來華留學生中學歷生為80,005名,佔來華留學生總數的35.8%,同比增長17.29%,這個速度高於來華留學生總人數的增長速度。

    第三,中國政府獎學金標準提高,來華留學環境優化。2008年,中國政府獎學金生生活費較大幅度提高。各地省級人民政府及高等學校也紛紛設立了來華留學獎學金或助學金。同時,各高校還積極完善來華留學教育的各項軟硬體設施,比如改善留學生的教學和住宿條件,開設英語或其他外語的授課專業,加強留學生管理幹部及授課教師的培訓等等,盡可能為留學生提供學習和生活上的便利,使來華留學環境不斷得到優化。

    第四,不斷更新管理的觀念,建立了完備的管理機制。參照世界各國國際學生管理的通行做法,教育部積極推行來華留學生的“趨同”管理,將來華留學生的管理納入高校學生的整體管理之中。例如從2008年3月起,對外國留學生實行新生學籍和學歷證書電子註冊,建立外國留學生學歷生完整的信息庫,使留學生的學籍學歷管理更加規範。此外,在抵禦南方風雪冰凍災害、抗擊汶川地震和召開“兩奧會”期間,教育部也下大力氣確保留學生的人身安全和社會穩定,並進一步完善了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各國學子嚮往的留學目的地,來華留學生們在中國學到了知識,了解了中國歷史文化及時代風貌,對中國産生了深厚的感情。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大地震發生後,在華留學生和留華畢業生們紛紛踴躍捐款捐物,以各種方式向災區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舉辦期間,也隨處可見各國留學生志願者們忙碌的身影。

    2009年,我們將繼續加大促進中央財政的投入,擴大政府獎學金規模,深化政府獎學金的招生工作改革,進一步優化來華留學的環境,提高質量,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和專家諮詢機制,積極地做好來華留學生對外宣傳工作及留華畢業生的工作。

    我們相信,在各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下,在教育系統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教育對外開放一定能夠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謝謝大家。

    續梅:謝謝張司長。大家常説,數字是枯燥的,但確實是最能説明問題的,尤其是這些數字和人具體聯絡在一起以後,我們覺得這些數字也變得生動起來了。剛才張司長介紹了一連串的數字,比如説2008年有將近18萬留學生走出國門,出國留學,回國人員達到了將近7萬人,同時有22萬多的來自189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華留學生,分佈在我們國家將近600個教育機構當中,等等,這些數字都説明了,經過改革開放30年來的努力,我們國家教育對外開放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下面我們請劉京輝秘書長為大家介紹2008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工作的相關情況。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秘書長劉京輝介紹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工作有關情況

    劉京輝:首先感謝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多年來對國家公派留學和來華留學工作的支持。今天我想借這個機會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工作的整體情況。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成立於1996年6月,是教育部直屬的非盈利性事業法人機構。我們的工作是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方針政策,負責中國公民公派出國留學和外國公民來華留學,以及日常的管理工作。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由委員會和秘書處組成,委員會是一個諮詢審議機構,由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15家委員單位法人組成,秘書處是日常的辦公機構。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主任是由教育部副部長兼任,現任主任是章新勝副部長。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自1996年成立以來,在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方面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始終堅持“個人申請、專家評審、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簽約派出、違約賠償”的24字方針,改變過去行政指令和名額計劃分配模式,建立公開競爭和依法管理機制。比如2009年,截至目前,共有約14,000萬人在網上報名,這個報名是有100個項目,還有一些專項是採用其他的辦法進行報名的。

    對這些網上報名的申請者,將採取資格審查、專家推薦評審、專家隊伍評審等評審方式,保證工作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我們設立了評審專家庫,由最初的幾百人發展到2009年3月共有4,940位專家,均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其中博士導師4,225人,佔總人數的88%。另有兩院院士51人。

    第二,堅持創新機制,形成資源,突出重點,跨越發展的原則。在創新機制方面,不斷改革和完善選派辦法,如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項目,選派中做到了當年選派、當年派出,與國外政府互換獎學金項目,採用相對固定的選派單位,有計劃地重點支持專門人才培養項目。在資源方面,近幾年來,我們採取聯合資助、補足差額、外方提供全額資助、減免學費等方式,與國內外機構開展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留學經費的來源,對留學人員的資助方式也從單一的全額資助,改為全額資助與差額資助和提供國際旅費相結合的多種資助模式。

    第三,著眼于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比如緊密結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求,設立了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人才培養特別項目。

    第四,規模大、層次高,渠道多,效率顯著。目前,年錄取規模由1996年的2,044人增至2008年12,957人,公派生可以落實到人,年錄取人數增長了5.3倍。1996年至2008年共派出48,605人,應回國37,494人,實際回國36,614人,回歸率平均為97.65%。2008年回歸率為98.34%。近幾年,留學基金委不斷開拓與國外教育機構的合作和派出渠道,比如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60多個世界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都有我們的派出渠道。現在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項目185個,主要由五大類項目組成:國家公派高級研究學者項目、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含博士後)研究項目、國家公派研究生(包括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項目、與有關國家互換獎學金項目、國家公派專項出國留學項目,選派類別有:高級留學學者、訪問學者、博士後、攻讀外方博士學位研究生,中外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攻讀外方碩士學位研究生,本科生,還有少量的高中生和大學畢業後的實習生。目前,以選派研究生和訪問學者為主。

    2008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工作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留學生項目”的實施為重點,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全力推進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共錄取各類公派出國留學人員12,957人,其中攻讀外方博士學位研究生2,496人,中外聯合培養博士生3,459人,高級研究學者139人,訪問學者(含博士後)等共6,863人。目前實施的主要項目有以下幾個:

    第一,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留學生項目。正如在座的許多記者都知道的,為推進我國高水平大學建設,經國務院批准,教育部、財政部于2007年1月設立了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留學生項目。2007年至2011年,計劃每年選派5,000名研究生留學,其中博士研究生2,500人,聯合培養博士生2,500人。國家留學基金委在過去的一年中,嚴格按照“選派一流的學生到國外一流的院校和專業,師從一流導師”的“三個一流”的標準和“面向學校需要,依靠學校工作,服務學校發展”的宗旨開展工作。2008年採取國外高校或導師、國內高校、國家留學基金委三級審核方式,共錄取4,892人,其中攻讀外方博士學位研究生2,139人,中外聯合培養博士生2,753人,被錄取留學人員的留學專業屬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基礎研究課題的超過80%以上,被錄取人員大多前往教育科技發達國家,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法國都順序排在前幾位。在接受派遣人員的國外導師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有美英法澳等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還有一些導師是具有世界影響的資深研究人員,基本達到了三個一流的目標。

    第二,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項目。為獎勵優秀的在外自費留學人員在學業上取得的優異成績,鼓勵他們回國工作,或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體現國家對自費留學生的關懷,2003年設立了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目前每年資助300人,一次性獎金5000美元。在自費留學生較集中的30余個國家實施。項目實施以來,共有1,400余人獲獎。2008年共有305人獲獎。

    第三,為國家重點行業和特殊人才需求服務項目。多年來,國家公派留學,為外交部、中聯部、中科院、社科院、農科院等部門和行業培養了大批急需人才。2008年,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又設立合作開展航空工程技術骨幹人才培養項目,2009年3月,與國家地震局合作開展地震科技骨幹人才培養項目。

    第四,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和地方合作項目。為配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暨東部崛起戰略,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根據上述地區對人才需求的特點,繼續實施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和地方合作項目。自2003年,兩個項目分別錄取各類留學人員近3,000人和2,000余人。2008年又分別錄取了728人和248人。

    第五,結合實際工作,為抗震救災做貢獻。去年四川地震後,為支持中國抗震救災工作,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提出資助四川地震災區150名本科在讀生赴美國留學一年。

    根據中央領導和教育部的有關指示精神,留學基金委也一直高度重視,在當地政府和學校的支持下,在前後20天左右內,迅速啟動並高質量圓滿完成了人員的選拔、錄取和派出等各項工作。目前,生源地為四川重災區縣的150名學生已于2008年8月順利抵達美國,並開始為期一學年的學習。今年5月,這批學生將回國。留學基金委將繼續與紐約州立大學開展不同形式的項目合作。另外,考慮到地震受災省份的實際困難,經請示上級部門同意,免除了四川、甘肅、陜西三省2008年西部項目與我們的配套經費。

    第六,青年骨幹教師推選項目。該項目自2004年實施以來,留學基金委創新選拔機制,通過配套資助和國際旅費資助等方式,與北大、清華等一百多所院校合作實施該項目,選取選拔評審工作,由簽約院校負責,留學基金委進行審核錄取的選拔模式。在保證人選質量的前提下,給予高校一定的選拔自主權,使得高校能充分結合自身的人才培養規劃,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截止到2008年底,共錄取12,928名留學人員,其中2008年錄取1,525人。

    第七,中外政府互換獎學金項目。為了不斷完善項目選拔辦法,支持國家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的機制建設培養專用人才,我們利用中外政府互換獎學金項目,培養費通用語種人才的國家已經達到76個,北大、北外、上外的部分語種在校本科生基本可以做到成班派往國外學習一學年。

    第八,古巴政府獎學金項目。為落實中國與古巴兩國領導人會談精神,從2006年起,古巴政府每年向我們提供1000個獎學金名額,國際旅費由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從西部省份及河南省選派高中畢業生到古巴學習,目前已選派2,200人,主要學習西班牙語、醫學、教育學等專業,其中400人已學成回國。該項目從2009年起納入高考招生提前錄取。

    第九,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開闢派出渠道,為國內外高校和機構搭建人才培養平臺。目前留學基金委于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60多個國家國外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2008年,國家留學基金委又分別與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大學9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另外,2008年10月,我們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第四屆國際研究生獎學金會議,共有來自44所“985工程”建設院校和15所美國高校,包括哈佛、耶魯等代表與會。2008年12月,為中外高校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建立國內外穩定持久的學術與人才交流渠道。我們與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在南京合作召開了2008年國際大學校長研討會,來自英國、加拿大、新加坡、印度等國家的30多個世界知名高校,以及國內高校代表共200多人,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為前面項目的執行奠定了基礎。

    謝謝大家。

    續梅:劉秘書長向記者們發佈了2008年我們公派留學人員的相關數據,比如説我國公派五大類185個出國留學項目,2008年公派留學人員將近13,000人,回國率是98.34%,等等。同時通過劉秘書長的介紹,也讓我們知道國家不但承擔公派留學人員的相關費用,而且對於自費的留學生也設立了獎學金,還通過和國外教學機構的合作等多種方式,不斷搭建更多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平臺,這都是留學生們關心的話題。下面歡迎各位記者圍繞今天的主題,就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提問。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張司長,剛才您的介紹中提到2008年中國出國留學生已經達到了將近18萬,我的問題是,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是不是導致這個數字上升的重要因素?2009年出國的人數會不會增加?第二個問題,對於選擇這個時機出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來説,您個人有沒有什麼建議給他們?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提問

    張秀琴:謝謝你的提問。根據我們歷年的統計和分析,出國留學人員從2004年開始就基本上一直是增長的趨勢,而且這個趨勢我估計還會繼續。2008年只不過是稍微比平時的增長速度略微高了一點點。分析這個原因,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種,一是我國國民經濟水平快速提高,老百姓日子比以前過得好一些了,有能力支付更多的經費用於自己子女的海外教育。二是這幾年以來,國家一直執行非常健康穩定的出國留學政策,也引導了出國留學的大潮。三是現在我國對外交往很多,特別是國際合作與交流也健康發展,與國外大學間建立了非常好的關係,這也有利於我們出國留學人員的增長。四是國民教育的選擇也更加趨於多元化,大家可以選擇在國內讀書,也可以到國外讀書。當然,金融危機是去年開始顯現出來,目前金融形勢還處於低迷狀態,歐美社會短期的經濟前景還不十分清晰。有些國家的匯率跟我們人民幣的匯率變化起伏很大,於是社會上就有一種説法,現在出國留學可能更划算、更經濟,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不要錯過,特別是前幾天在第十四屆國際教育展的時候,大家看到,參展的人數比往年都要高,大家都有這種心理。但是,就我個人來看,我覺得現在做這個結論還有點為時過早,也過於簡單化了,因為出國留學本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再加上物價的波動、國內國外就業的嚴峻形勢,所以不能僅僅看到短期經濟的現象就對目前出國留學的成本、風險高低做出一個判斷。所以我建議出國留學應該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説學費、個人支付能力,還有國外獎學金提供的機會多不多,另外在外期間的實習、勤工儉學的機會,以及將來就業的前景,這些都應該作為留學考慮的因素之一,要結合個人的發展做出合理的、冷靜的選擇。要避免誤區,比如説大家覺得,只要肯花錢,到國外就能拿到一個文憑。其實在國外好大學裏讀書,也要付出很多的辛苦。還有一種誤區,覺得只要出國就能學到真本事,回來肯定能找到好工作。我看如果不努力的話,也不一定做得到。再有,有人覺得我拿一個洋文憑,就可以走遍天下,含金量很高。其實現在用人單位越來越理智,他不完全看你拿到的文憑,更多是看你實際的工作能力。這些誤區都應該提醒各位有意願要出國留學的人慎加考慮。

    當然,教育部作為出國留學工作的主管部門,我們將對出國留學的發展狀況進一步觀察和研究,密切地跟蹤,也要加強對留學市場的理性的引導,維護出國留學人員的切身利益,促進出國留學健康穩步發展。當然,在這裡我也希望各位媒體朋友也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做一些研究和報道。謝謝大家。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剛才張司長介紹,以留學身份出國仍然在國外的人員有近100萬人,從78年到現在,回國人數有39萬人,在國外的是大多數,在經濟危機之下,好象有一種説法是“海外人才回流”,我們現在有什麼具體的措施吸引他們回國?第二個問題請問劉秘書長,您剛才介紹,今年3月與國家地震局合作開展了地震科技舉辦人才的培養項目,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這個項目?謝謝。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提問

    張秀琴:您的問題是金融危機對在海外留學人員的影響,特別是吸引他們回國的具體措施。當前這場金融危機對在外留學人員,不光是在外,還有回國,都有一些影響。如果講到對於他們回國有什麼優惠,我想應該從他們現在擇業的心態的變化講起。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留學國家普通出現了失業率的上升,也就是在外留學人員就業困難要比以前困難大得多。但是中國這幾年經濟發展比較穩定,對留學人員還是很具吸引力的。特別是最近,廣大留學人員對國內的新的經濟調控的手段也很關注,擴大內需,也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國外留學人員紛紛表示願意回國尋找發展機會,特別是金融界,還有高科技專業的人員,就業的心態有很大的變化。所以,我認為這場金融危機也能夠為很多在海外學習並願意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提供契機。

    談到優惠政策,我們的政策是一貫的,因為出國留學政策裏的這幾句話,“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其核心一直堅持的就是鼓勵回國。目前國內有一系列擴大內需,調整結構,加快改革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為留學人員回國帶來了新的機會,也為其引導和提示了新的發展方向。2008年中央出臺了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舉措,另外一些地方和行政部門也都制定了本部門的吸引海外留學人才的政策和措施,比如説就業的崗位、戶籍,還有引進的條件、工作的啟動基金,以及子女就學等等。也就是説,現在海外留學生回國創業或者就業面臨著大好的機會。同時,教育部也將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舉措,研究制定高等院校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重要領域和優先秩序,並持續為留學人員提供穩定的科研經費。同時,我們還搭建了一些平臺,完善了原有的平臺,比如剛才我介紹的廣州的留學人員科技周、大連的創業周等等,都是為留學人員提供一些信息,幫助他們選擇回國就業。

    劉京輝:大家都知道,去年四川大地震奪走了幾萬人的生命,黨和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災的措施。同時也我們國家在防震救災方面的人才還是急缺,特別是與一些發達國家和地震多發國家還存在著一些差距,比如説日本。基於這些考慮,國家地震局提出,希望我們用國家的基金培養防震救災方面的人才。經過雙方的幾次磋商,我們達成一致,今年開始,儘管基金委錄取選拔的時間比較緊,但是為了國家的急需,我們從今年開始,為國家地震局每年培養20名防震救災方面的專業人才,到世界先進國家去學習。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三個問題。第一,去年中國吸引來華留學生首次突破20萬,請問這在國際上是什麼樣的規模?第二,關於中國和外國學位互認的情況,這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請問下一步我們有計劃把範圍進一步推廣嗎?第三,剛才張司長講到,現在中國政府提高了獎學金資助標準和水平,下一步有沒有進一步擴大規模、給留學生提供資助和幫助措施?謝謝。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提問

    張秀琴:謝謝您提的三個問題,既涉及到了來華,也涉及到了出國。我首先講一下來華留學。在全球來講,我們現在不算接受外國留學生的大國,但是我們發展的速度很快,我們現在是本地區外國留學生流動規模最大的一個國家,比如日本現在是10萬人,我們超過了20萬。當然,這是跟每個國家發展留學生教育的宗旨不一樣,根據世貿協議的教育服務貿易來看,各國都在開展國際學生的教育,但是目的不一樣,比如説有些國家是竭盡全力把留學生的教育作為經濟收入來做,還有一些國家不是為了收入,是為了招攬人才,像美國吸引很多高層次的留學生到他的大學學習。還有像我們中國這一類國家,既不想拿它來賺錢,但是又沒有強大到用它來吸引人才,我們就是培養一些了解中國、對華友好的人,這在1950年就起步了,但是“文革”前規模很小,主要是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文革”期間又中斷了。真正是從1978年之後,當年在華留學生是一千零幾個人,三十年後,我們達到了20萬人,跟別人比不行,但是縱向比,還是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而且相信將來會大有作為,會有更多人來華留學。

    過去幾年裏,我們一直在推動中國和其他國家簽署互認學歷學位的協議,其目的也是為了方便雙向留學生的交往,也方便雙向留學生在取得對方國家學歷學位回本國就業,這方面我們還會繼續大力推動下去。

    第三個問題,中國政府來華留學獎學金這幾年是很快的,今年增長了超過了30%,明年、後年還將是這個速度。我們計劃到2010年,在華的來華留學生當中,應該有2萬人是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的。

    南方都市報記者:兩個問題。第一,我在材料中看到這樣一段表述,給我們的新聞稿的第三段提到,據統計77.7%的部屬高等學校的校長、84%的中國科學院院士、75%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和62%的博士生導師都有留學經歷。我想問,是不是留學經歷將會成為今後高校院長、兩院院士、博士生導師遴選或者評選的標準?如果是的話,這個標準佔的比重有多大?第二,我看材料中給出幾個數字,一是公派出國留學到期回歸率達到98%以上,但是我們國家出國總人數是139.15萬人,到現在有100.24萬人還沒有回來,我就算了一下,回國的比率大概是28%左右,所以我想問,自費留學到期回歸率的數字有多少?另外在這100.24萬人中有多少人是自費出國,學成之後沒有回來的?怎麼樣可以更多地吸引這些人回來?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提問

    張秀琴:關於選拔領導和評院士,出國留學算不算評選的條件,在任何的選拔條件簡章和遴選幹部裏,絕對看不到這一條,因為這不是一個標準。但是由於這些人在海外進修、學習,接觸的事情更廣,視野更廣泛,很可能這是他勝出的一個條件,但是這絕對不是必須的一個條件。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您問了自費留學的回歸率。在100.24萬人的在外留學人員中,有73.54萬人還在進行本科、碩士、博士階段的學習以及從事博士後研究或學術訪問等。自費留學沒有一個法定的到期不到期,完全是根據個人的意願,比如我讀了本科,想再讀碩士、博士,這跟公派不一樣,公派有年限要求,到年限要回來,所以自費生沒有統計。

    科技日報記者:我國公派留學好像有一個約定,就是學成之後必須得回國的。剛才我看到的數據,有880個人沒有按照規定回來,請司長講一講,這880人沒有按照約定回來是什麼原因?我們是勸他們回來還是讓他們繼續這樣下去?

《科技日報》記者提問

    劉京輝:剛才我講到了,從96年基金委成立到2008年,平均回歸率是97%多,2008年是98%多,確實是有一些沒有回國或者沒有按期回國,有以下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在外面找到工作,有的想繼續深造,比如説他到第三國去讀博士後,或者繼續進修了,我們把這種行為稱為違約了。24字方針裏,這種情況要給予賠償,所有公派留學生出國前都要與留學基金委簽定協議,同時也要交付保證金。如果他沒有按期回國,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都要有違約賠償,都要履行他自己承諾和簽約的責任和義務。

    續梅:我還想替網友們問一個問題,發佈會的消息昨天挂到網站上以後,不少網友提出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問到,現在外國人也可以申請獎學金到中國學習,外國人到底可以申請到哪些獎學金?資助標準是多少?

    劉京輝:我們有以下幾種獎學金類型。一是中國政府獎學金,其中又包括兩類,一類是中國政府國別獎學金,另一類是中國政府專項獎學金。國別獎學金主要是中國政府與有關國家簽署的互換教育合作協議、互換獎學金為名。第二類是中國政府專項獎學金,這是最新的一個項目,2008年開始執行的,也就是説,其中有高校研究生項目自主招生項目和九個邊境省、自治區自主招生的學歷生的項目。二是地方政府獎學金項目,比如有北京、天津、上海、重慶、雲南等省市自己設立了獎學金,外國的學生、學者也可以申請地方政府獎學金。三是高校獎學金,也就是各有關高校自己根據情況設立的獎學金。四是企業獎學金,比如國家開發銀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石油公司、路橋公司等國內著名大企業,他們為培養親企業和對華友好人士設立的企業獎學金。五是外國政府獎學金,比如越南、泰國、新加坡、巴基斯坦、沙特、坦桑尼亞等國家都設立了自己國家的獎學金,資助本國學生來華留學,同時也委託我們國家留學基金委實施和負責管理這些獎學金。

    關於獎勵資金,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來華留學工作,2008年中央財政對來華留學生工作的投入達到了5億元人民幣,享受中國政府全額獎學金的外國留學生可享受免交註冊費、學費、實驗費、實習費等,學校免費提供校內住宿,享受門診醫療服務和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綜合醫療保險等待遇。除此以外,每個月還可以領取一定的生活費,生活費的標準為本科生1400元,碩士生1700元,博士生2000元。謝謝。

    續梅: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就到這裡。大家還記得,1978年的時候,小平同志關於派遣留學生説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他説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翻開了我國出國留學工作的新的篇章。如今改革開放30年過去了,中國教育同國際教育的合作交流日益加強,我們看到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展望未來,我們相信,教育對外開放的明天會更加美好。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領導,也感謝參加記者發佈會的各位朋友們。下次再見。

 
 
 相關鏈結
· 教育部召開部屬高校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會議
· 教育部與陜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建西北大學
· 教育部發佈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
· 陜西省政府與教育部在西安簽共建西北大學協議書
· 教育部印發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獎勵辦法
· 教育部關於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