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姚堅發佈新聞並回答記者提問。實錄如下:
各位記者朋友:
歡迎大家參加商務部10月份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今天我首先簡要向各位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商務運行情況,然後再重點介紹一下“十一五”期間中國商務發展主要成就,接下來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一、對外貿易情況
今年以來,在國際市場需求回升、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各項外貿政策基本穩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對外貿易延續自去年年底以來的快速恢復態勢。進入三季度以來,受世界經濟復蘇放緩、國外補庫存需求減弱和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外貿增速呈持續回落態勢。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外貿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對外貿易加快恢復,出口增速持續放緩。前三季度,全國進出口21486.8億美元,同比增長37.9%。其中,出口11346.4億美元,增長34.0%;進口10140.4億美元,增長42.4%;順差1206億美元,下降10.4%。與2008年同期相比,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9.1%、5.4%和13.5%,順差下降34.1%。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外補庫存需求減弱和基數提高,9月份進出口增速從上月的34.7%回落到24.7%,其中出口從34.4%回落到25.1%,進口從35.2%回落到24.1%。
(二)當月進口達到歷史新高,貿易平衡狀況繼續改善。前三季度,進口增速快於出口增速8.4個百分點。9月份當月,進口1281.1億美元,增長24.1%,創下當月進口的歷史新高,當月順差降至5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目前,日本、歐盟、東盟、韓國、台灣和美國是中國前六大的進口來源地,前三季度中國從上述國家的進口增速分別達到38.4%、33.4%、51.1%、39.7%、44.3%和33.8%。
前3季度貿易順差呈現結構性特點。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逆差364.1億美元,加工貿易則出現貿易順差2256.6億美元,增長22.4%,相當於同期總體順差規模的1.9倍。從國別看,中國對美、歐的順差有所增加,但對日本、東盟的逆差則猛增82.2%、1261%。這也説明中國現有的貿易狀況與全球産業結構和分工有很大關係。
(三)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更加緊密,對外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今年以來,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我國從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口快速增長,成為拉動有關國家和地區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根據對方統計,目前,中國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等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是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1-7月,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長36.2%,德國對中國出口增長52.1%,1-6月歐盟對中國出口增長42.1%,另外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增幅都超過了40%。出口結構繼續優化。1-9月,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長36%,9月份406種“兩高”産品出口下降12.9%,出口規模比6月份下降了60.4%。
二、吸收外資情況
1-9月,全國非金融領域新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9209家,同比增長17.5%;實際使用外資743.4億美元,同比增長16.6%。主要特點有:
一是外資連續14個月增長,且總體規模達到2008年同期水平。9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3.84億美元,同比增長6.14%,為2009年8月以來連續第14月增長。1-9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743.4億美元,與2008年同期的743.74億美元水平基本持平,表明我國吸引外資已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前水平。
二是外資産業結構繼續優化。1-9月,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6%;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2.1%,高於總體增幅15.5個百分點。製造業吸收外資所佔比重為47.6%,較上年同期下降7個百分點;服務業佔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比重達到45%,較上年同期上升5.3個百分點。環境服務、金融服務、社會服務等行業吸收外資分別上漲318%、159%和122%。
三是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9月,西部地區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967家,同比增長23.3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84個百分點,佔全國新設立外資企業數的比重為5.0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56.57億美元,同比增長48.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2.22個百分點,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比重為7.61%。9月當月,西部地區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21家,同比增長4.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4億美元,同比增長280.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74.46個百分點。
四是對華投資前10位國家/地區中大部分實際投資繼續保持增長。1-9月,對華投資前10位國家/地區依次為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美國、韓國、英國、荷蘭、法國和德國。香港實際投資同比增長24.9%,達到463億美元,佔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62.3%;台灣省增長2.9%,達到52.23億美元;新加坡增長47.4%,達到39.24億美元;美國增長4.2%,達到27.3億美元。
三、對外投資和對外經濟合作情況
對外直接投資。1-3季度,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18個國家和地區的2426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下同)362.7億美元,同比增長10.4%,主要集中在商務服務業、採礦業、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等。1-3季度,我以收購方式實現的直接投資112億美元,佔同期投資總額的30.9%。1-3季度,我對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投資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直接投資額分別為8.28億美元、17.45億美元和1.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3、5.2和1.4倍。
對外承包工程。1-3季度,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593.2億美元,同比增長16.6%;新簽合同額819.8億美元,同比下降6.5%,其中9月份當月新簽合同額7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6%。新簽合同金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項目310個(其中上億美元的項目有159個),合計629.7億美元,佔新簽合同總額的76.8%。新簽合同額前十位的國家(地區)是:印度、阿爾及利亞、沙特阿拉伯、土庫曼斯坦、尼日利亞、蘇丹、香港、土耳其、印尼和安哥拉。合同額總計332.7億美元,佔新簽合同總額的40.5%。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業、房屋建築業、電力工業、石油化工、電子通訊業等行業。
對外勞務合作。1-3季度,我國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62.2億美元,同比下降1.6%;新簽合同額61.8億美元,同比增長22.8%。1-3季度累計派出各類勞務人員28.2萬人,較上年同期減少0.4萬人。三季度末在外各類勞務人員82萬人,較上年同期增加4.8萬人。
四、國內市場運行情況
今年以來,在國家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政策作用下,消費品市場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一是消費增速繼續加快。9月份,全國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零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8.8%,增速比8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1-9月,全國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7.8%。1-8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3%,比去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增長情況好于預期。初步測算,“十一五”時期,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超過16%以上,明顯高於同期GDP增速。
二是促消費政策效應明顯。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穩步推進,前三季度家電下鄉産品銷售5257萬台,銷售額1158億元,其中冰箱、彩電、洗衣機穩居銷量前三位,佔總量的74%。家電以舊換新1898萬台,帶動消費700.3億元。汽車以舊換新25萬輛,帶動消費286億元。近期,城鄉建設部、商務部等六部門還在山東、寧夏啟動了建材下鄉的試點工作。
三是消費結構不斷升級。9月份,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金銀珠寶零售額同比增長34.8%,通訊器材零售額增長13.3%,增速分別比8月份加快3.4和2.4個百分點。汽車銷售繼續加快,9月份,3000家重點零售企業汽車銷售額同比增長25.7%,據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前3季度汽車銷量達到1314萬輛,同比增長36%,預計全年銷量將達1700萬輛。網絡購物等新型流通和消費方式快速發展,預計前三季度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可達3500億元,增長1倍以上。
四是市場供求基本穩定。針對自然災害頻發等情況,商務部和國家有關部門及時投放國家儲備肉、食糖等生活必需品,做好跨區調運,推動解決農産品賣難問題,保障市場平穩運行。近期國內主要生活必需品中,除蔬菜價格上漲相對較快外,其他品種價格相對平穩,雞蛋、水産品批發價格有所下降。與9月份相比,上周(10月4-10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蔬菜、豆油、菜籽油、豬肉平均批發價格分別上漲11.0%、3.4%、2.2%和1.2%,但蔬菜批發價格比今年最高的4月底回落5.7個百分點;食糖、小包裝大米、小包裝麵粉零售價格分別上漲2.0%、1.0%和0.4%;水産品、雞蛋批發價格分別下降0.5%和3.5%。
五、“十一五”期間商務發展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間,面對極其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全國商務系統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堅持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相結合,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克服了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國內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取得了新發展,實現了新跨越。
(一)國內貿易快速增長,流通現代化加速推進。2009年,我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萬億元,今年預計可比2005年翻一番。“十一五”以來,我們實施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鼓勵消費的新政策,同時加快構建現代流通網絡,提升流通現代化水平。截至2009年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已覆蓋全國75%的鄉鎮和50%的行政村,“雙百市場工程”改造了936家農産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農産品流通企業。我國連鎖經營率已提高到15%左右。流通信息化加快推進,網絡購物迅速發展。
(二)進出口規模實現新跨越,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2009年我國貨物貿易世界排名上升到第二位,出口躍居世界第一,今年可望順利完成2.3萬億美元的“十一五”目標,十一五期間,服務貿易迅速增長,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17%左右。對外貿易結構和效益不斷提升。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穩步攀升。多元化市場格局進一步形成,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份額將提高到40%以上。貿易平衡改善,順差由最高的近3000億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900億美元左右,今年還將繼續減少。
(三)利用外資實現新發展,外資效益明顯提升。“十一五”期間,累計利用外資預計可達到4200億美元,是“十五”期間的1.5倍,在全球中排名第2位,並連續18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投向中西部及第一三産業的外資佔外資總額的比重,分別由“十五”末的11.2%上升到接近14%,由30%上升到接近50%。目前,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超過1400家,比“十五”末期增長近1倍。服務外包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離岸外包目的地國家。
(四)對外投資實現新突破,“走出去”邁出重大步伐。“十一五”期間,我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將超過2000億美元,年均增長30%左右。2009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佔全球的5.1%,世界排名由“十五”期末的第18位躍升為第5位。截至2009年底,我國在177個國家(地區)設立境外直接投資企業1.3萬家,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2458億美元,境外企業資産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共建設了16個境外經貿合作區。
(五)對外經貿關係取得新發展,國際地位明顯上升。“十一五”期間,我國積極拓展雙邊經貿關係,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不斷深化多邊經貿合作。目前已累計建立了163個雙邊經貿合作機制,簽訂129個雙邊投資協定,與美、歐、日、英、俄等國均建立了經濟高層對話。正與五大洲的27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4個自貿區,已簽署10個自貿協定,其中已生效8個。在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發揮建設性作用,逐步進入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圈。APEC、10+1、10+3、中非合作論壇等區域經濟合作日益深化。
六、關於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情況
10月21日,商務部將在上海舉行全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會議暨試點城市簽約儀式,此舉標誌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近年來,肉類蔬菜等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引起廣大消費者的普遍擔憂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商務部、財政部辦公廳近日聯合下發《關於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從流通領域入手,建立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提高流通主體的安全責任意識,增強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同時,肉菜追溯體系建設工作將進一步促進現代流通體系的完善,提高市場運行調控水平,改善消費預期,促進消費。
商務部將採取重點突破、試點先行的方式推進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的建設。以肉類、蔬菜“一葷一素”為重點,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在有條件的城市建設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2010年,選擇10個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城市,每個城市在全部大型批發市場、大中型連鎖超市和機械化定點屠宰廠,以及不少於50%的標準化菜市場和部分團體採購單位進行試點。根據試點情況,在全國有條件的城市逐步建立肉菜追溯體系。
下面我回答大家的提問。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剛才您提到肉菜追溯體系的建設,我們知道肉菜的質量安全關乎全國13億人餐桌安全的問題,我想請問一下肉菜體系建設的試點具體會安排在哪10個城市,商務部會採取什麼措施保證及時和到位?謝謝。
姚堅:剛才我也講到豬肉和蔬菜的追溯體系是老百姓一直關心的問題,在這個領域出現了不少矛盾和焦點問題。我們在前期調查研究時,看到一些省市取得了好的經驗,比如上海、成都、昆明等城市,在豬肉和蔬菜的質量安全體系方面開展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他們從一二級市場到百姓的餐桌等各環節進行監測,比如上海的武丁路菜市場,從居民買菜的最終環節開始,一直回溯到一級和二級的批發市場,和産地建立了一個連鎖的質量追溯體系,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正是在總結上海、成都和昆明相關工作的基礎之上,下周將在上海開一個會,和大連、上海、南京、無錫、杭州、寧波、青島、重慶、昆明、成都等10個城市共同啟動這個項目。此項目的示範意義十分明顯,對全國,不僅是流通領域,而且在生産、消費領域的蔬菜和肉類的質量安全,都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和保障作用。同時,我要強調,在這個項目中,我們與工業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配合,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以保證産品質量可以追溯。
法新社記者:最近人民幣的升值問題一直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且中國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今天晚些時間美國財政部可能出臺一份報告,是否將中國列入貨幣操縱者也廣受關注,請問中方對此有什麼評價?謝謝。
姚堅:商務部不是人民幣匯率問題的主管部門,但是由於人民幣匯率問題多次是以貿易順差為由提出,所以我在這裡給大家提供一些信息和觀點。應該説,美國方面因為中美貿易之中中方存在順差而認為人民幣匯率被低估,並以此為由試圖對於中國的出口産品採取歧視性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我想,這是嚴重的違反世貿規則的行徑,也是無理和錯誤的。
我想強調這樣幾個觀點: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中國採取了積極的一攬子的經濟政策,不僅使得中國經濟迅速走出了低谷,而且也為全球的經濟復蘇做出了貢獻。溫總理在幾天前的第六屆中歐工商峰會上明確指出,2009年中國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佔到50%。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美雙方進行了很好的合作,對全球的經濟走出陰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後的全球經濟發展中,中方也願與美方加強合作,共同解決全球的問題。但是美方不能以所謂“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為由,將國內的就業經濟增長的矛盾轉嫁給中國。人民幣匯率不應當成為美國國內經濟問題的“替罪羊”和“避雷針”。事實上,美國國內的産業也是反對美國行政當局和國會通過所謂的“決議”的,大家也都看到美國的36家商會聯名發表了公開信反對這一項決議。這是我想説的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怎麼看待中國的貿易順差。我們知道,中國並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進口持續擴大,特別是從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增速基本是在50%左右,是中國對這些國家和地區出口增速的1倍以上。同時中國的貿易順差的平衡狀況得到持續改善。大家如果注意數字的話,去年中國的順差減少了34%,今年還會進一步的減少。而且中國的貿易順差在什麼水平上是合理的,別的國家沒有道理來評論。事實上,經濟學界也有一個基本的標準就是經常項目佔GDP的比重處於5%左右是恰當的。中國是什麼狀況呢?在今年上半年,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只有2.2%,經常項目佔GDP的比重只有5.3%,均處在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之內。
另外,我們不要忽略到美國自己在七八十年代以前,曾經有93年貿易順差的歷史,而中國現在剛剛有十幾年的貿易順差。美國是中國人均GDP的12倍,中國剛剛處在一個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結構,我們中國的出口結構是一般貿易逆差,加工貿易順差,而加工貿易的利益很大一部分被外資企業拿走了,比如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産品之中,88%是外資企業的出口。中國雖然表面上有了貿易順差,但是並沒有獲得很多的經濟利益,大家都知道芭比娃娃和iPod的例子,如果中國的出口順差是10的話,其中只有1-2是中國的利益,而7-8都是外資企業的利益,所以順差是徒有虛名的概念,利益更多被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的企業獲得。
第三,中國的順差是由中美經濟結構和中美之間的産業分工不同決定的。美國14萬億的GDP之中80%是服務業,11%左右是製造業,而中國的製造業則佔到了GDP的60%。美國通過貿易實現的和中國的合作,連四分之一都不到,還有其他的四分之三是在服務貿易領域。美國每年對中國市場的服務貿易的出口達到200億美元,美國的銀行、保險、會計師、律師業,有5萬家企業在中國投資運營,在中國市場年銷售額是2200億美元。這是由經濟結構決定的。美國拿對華存在順差為藉口來壓人民幣匯率完全是無理的和錯誤的。
當然我也想説,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會繼續推進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事實上在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了23.2%。在今年6月份中國宣佈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升值了2.4%。這樣的一個過程,是中國按照自己的發展水平和國際收支狀況,企業的情況和就業的情況做出的自主選擇。中美經濟合作是全方位的,貿易只佔到四分之一不到的規模,中美經濟合作的空間和領域是非常大的。中方願意在更廣泛的領域,在財政、金融、貿易、服務業進一步深化中美雙方的合作。這是我的看法,關於匯率的其他問題請諮詢貨幣主管部門。
人民日報記者:8日美國的白宮網站公佈了奧巴馬寫給兩院參政議長的信,這個信表示依照國會授權法案,並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決定取消中國出口用於清除海上漏油的C-130運輸機的相關限制,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價?
姚堅:我們也注意到這個情況, 10月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致信給參眾兩院的議長,信中表示建議終止對中國出口C-130運輸機的相關限制,這個産品將用於海上石油泄漏的應急用途。我們認為終止對C-130運輸機的軍品許可證臨時禁令,是美方對促進對華出口發出一個積極的信號。我們對一切有利於促進雙邊經貿合作、促進雙邊貿易發展的舉措表示歡迎。在前幾次發佈會上也談到關於美國出口管制的問題,事實上造成中美之間在製造業方面貿易不平衡的很重要原因是美實施了61年的出口管制。我剛才已經説到在美國整個的産業結構中,只有11%是製造業,它在製造業之中又實施出口管制的政策,是什麼概念呢?管制的産品有10大類,472種,涉及到2400多個物項的稅號,包括設備和技術,這是非常龐大的管制。
我們知道以前中國進出口的規模還比較小,這個問題還不明顯,而隨著中國的貿易規模越來越大,這個問題就變得越來越突出。大家知道在2001年的時候中國高新技術進口中18.7%是來自於美國,現在只有7%都不到。大家都説美國出口管制的清單會涉及到這麼多産品嗎?事實上,另外一個潛在的影響是進出口商對於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它不知道相關産品的貿易該怎麼樣進行,會遇到什麼問題,週期是多少,事實上管制的出口的影響遠遠超出有人計算的貿易額3%這個比重。
我們對於美方近期採取的積極措施表示歡迎。同時我們還注意到今年8月31日,美方宣佈美出口管制體系改革的基本框架和步驟。中方希望美方進一步放寬民用高技術産品的對華出口,在出口管制改革方面,中方希望美方能夠對中國採取公平的、非歧視性的政策,尤其是要避免出現所謂的“中國例外”現象,並儘快推進8月31日已經宣佈的出口管制體制的改革方案和步驟,積極維護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促進貿易平衡情況的改善。
澳門澳亞衛視記者:我們注意到最近人民幣的匯率不斷升值,尤其是對美元中間價位創下匯改以來的新高,我想請問發言人的是,這一次的升值是否有監測數據顯示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産生哪些實質性的影響?它對國內企業和市場的運行又産生了哪些影響?謝謝。
姚堅:剛才我已經介紹了從6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概有2.4%的升值。最近幾天大家也看到,人民幣匯率還有進一步的變化。我想強調的是,中國外匯管理當局對人民幣匯率的管理有相關的政策,對於商務部來説,重要的是在對於貿易的發展狀況的監控和對於出口企業的監控狀況下來考慮這個問題。
從人民幣匯率的基本政策看,應當按照漸進可控的方案,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進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中國的外貿企業在參與國際化的過程當中,結構已經發生重大的變化。今年以來,外商投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出口的主要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外商投資企業和民營企業會有更加靈活的方案來應對形勢的變化,比如改進出口産品的質量和設計,提升其産品競爭力。當然對於不同的行業也有不同的區分,比如説部分行業的盈利率非常低,只有2%~3%,匯率比較大的波動肯定會影響到中國企業的出口,進而影響到出口企業的就業。其實這不僅是對中國自身的影響,2009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度達到50%,因中國企業遭受困難所帶來的就業和國內消費的問題,必然會影響到世界其他國家。所以有專家評論説,人民幣匯率對於美國的出口影響是極低的,而中國的消費,中國人的工資水平、消費能力對美國的影響更大。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國的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不僅是出口企業正常運營,保持正常的就業狀況的需要,也是全球經濟復蘇,促進國際經濟合作,把50%繼續維持住的需要。我國出口企業的分佈55%是外資企業,31%是民營企業,這一部分企業的應變能力、競爭能力是非常強的。這使得他們能在國際市場形勢的變化中及時採取靈活的調整和變化,包括適當的使用金融避險工具。
國際商報記者:第一個問題,日本首相菅直人13日在眾院預算委員會上答辯時表示,希望韓國與中國能夠在匯率政策上“遵守共同規則,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他表示,個別國家刻意壓低匯率的舉動在G20集團的國際合作當中是沒有出路的,您對此有何評論?第二,關於國內貿易,“十一五”期間由於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家出臺了鼓勵消費、擴大內需的政策,産生很好的效果,對拉動經濟增長髮揮了很大的作用,我想請教的是在“十二五”期間是不是還會出臺一些鼓勵消費的政策。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在“十二五”期間是否有一些具體的目標。謝謝。
姚堅:我們也注意到這個表態,我想回應這麼幾點。首先,中國是在匯率政策上一直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大家如果回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這一次金融危機的過程,歷史的看,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僅兼顧了自己的經濟發展和穩定,也顧及了全球的經濟發展的平衡和各國的利益。在這兩次危機的過程中,在一些國家貨幣貶值的情況下,中國維持了人民幣幣值的穩定。稍微有一點常識的人都會做出公正的評判。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會繼續按照匯率改革的總體安排,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也會共同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這必將為全球貿易保持穩定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二,日本對於中國的匯率政策來進行評論更加沒有道理。日本過去十年,在對華貿易中對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和巨大的利益。現在日本是中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佔到20%左右。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日本對華貿易已經持續8年的貿易順差,去年是330億,今年1-9月份是415億,全年500億以上是沒問題的。最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成為日本的第一大市場,我們在日本出口的份額中佔到20%左右,可是在2001年的時候中國市場只佔它的2.1%,比例增長了10倍。10年前日本是以美國為主要市場,32%的市場在美國,現在只有16%左右,下降了一半。在過去的10年當中,中日經貿合作,日方在中國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貿易順差都是取得了巨大的利益。當然日本是發達國家,它在中國的投資發展更不用説了。所以我説日本對於中國匯率政策的指責是沒有道理和依據的,甚至是沒有資格的。
第三,很多專家學者都在回顧日本在80年代所採取的宏觀經濟政策,其導致了日本經濟失去的10年,是有前車之鑒的。當時日本的匯率升值過快,出口巨幅下降,從而導致就業下降,經濟下滑,隨之而來的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10年的經濟泡沫。如果有這些教訓,應當怎麼建議中國呢?另一方面,我還是要強調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是願意和日本、美國以及世界各國進行金融、貿易政策的合作,但是中國本身的發展就是對全球經濟最大的貢獻。不僅是去年50%的經濟貢獻率,中國有13.4億人口,佔到全球人口的23%,在發展中國家中,人均GDP是中低收入,3680美元左右,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發展和穩定,以及其消費增長給日本、美國、歐洲都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場,這本身就是對於全球經濟最大的貢獻。我們希望能夠客觀、公正、歷史地看待中國的匯率政策和經濟政策。
關於“十二五”期間的消費問題。連續幾年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都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科學發展作為根本的目標,我想未來公佈的“十二五”計劃當中會進一步體現調整經濟結構的目標。在經濟結構調整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消費結構、出口和投資的調整。目前中國的消費品市場已經連續5年實現了16%左右的增長,比2005年翻一番,在未來的“十二五”之中,無論是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還是商務部的工作重點都會把促進消費作為我們的重中之重。這不僅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是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民的要求,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
商務部正在積極研究“十二五”期間擴大消費的政策,包括進一步完善擴大消費的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建立促進流通産業發展的行業標準和質量標準,進一步支持網絡銷售的發展,連鎖商業的發展,新興業態的發展。我們想通過“十一五”經驗的總結和全球合作,進一步改進中國的消費品市場的狀況。
中國日報記者:關於中國吸引外資的情況,9月當月吸引外資的增長是6.14%,是連續兩個月在10%以下,您對於這個持一個什麼樣的看法?另外,前兩天據阿根廷方面的報道,中阿雙方通過協商,中國政府已經放寬了從阿根廷政府進口豆油的限制,您是否能確認一下?
姚堅:中國吸收外資連續18年在發展中國家居首位,連續14個月實現恢復性的增長,應當説這個勢頭是中國吸收外資的一個總的趨勢,它主要是基於越來越大的市場容量、不斷完善的法制環境、持續提升的勞動力素質和增長的受教育人口。
儘管這兩個月吸收外資德增幅較小,一個是1.4%,一個是6.1%,但是全年前9個月下來發展的總體狀況還是不錯的。我們也注意到製造業吸收外資增幅較小,只有1.6%的增長,服務業吸收外資有一個比較快的增長,這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中國還有大量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怎麼樣在中西部地區創造好的吸收外資環境。讓大量的製造業進一步在中西部地區發展,既是我們面臨的一個課題和挑戰,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也會進一步關注,怎樣使製造業和服務業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保持進一步的平衡,以及使東部和中西部保持平衡。
關於阿根廷豆油的問題,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由於阿根廷豆油的質量品質含量問題沒有達到中國的進口質量標準,豆油的進口出現了一些暫滯的現象,這一段時間兩國的經貿談判工作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了多次的協商磋商,交流技術標準,來交流兩國在經貿合作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共同在推進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這是一個基本的情況。隨著協商的推進會有一個結果。
日本經濟新聞社記者:中國對日本的稀土出口依然沒有恢復到正常狀態,為此日本要求中方加以改善,請問中方是否已經收到日方的請求,還有請介紹一下向日本出口稀土的具體情況。謝謝。
姚堅:中國加強稀土出口管制是基於法律法規要求的,根據《礦産資源法》和《對外貿易法》,近期對稀土的開採、生産和出口環節採取了必要的限制措施。其核心目標就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基本目的。大家知道,由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滯後,早期稀土出口的生産、加工和管理是不規範的,稀土加工的技術水平低導致出現大量的環境問題。對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國和日本是有共識的,也是要加強合作的。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規範了稀土出口,也包括生産和加工環節。
目前總體的情況是,中國的稀土儲量佔全球的30%,但出口量佔到全球貿易量的90%以上,中國稀土的生産加工規模佔全球的比例很高,但是儲量佔全球的比例遠遠低於加工生産量。也就是説,有相當多的國家在儲備稀土資源。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希望加強有關稀土的國際合作,加強環境保護領域的合作,而不是採取封鎖措施。中國對稀土出口不會採取封鎖措施,我們會在發展、共贏中實現中國和日本以及其他國家在稀土方面的互利合作。還要強調的是,中國在稀土出口方面所採取的措施,是和國際規範、世貿組織規則相一致的,不僅在出口環節,而在生産、製造環節也都是有法律依據的。
財新傳媒新世紀週刊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關於這個月的貿易順差在收窄。我們注意到,今年3月份出現過逆差,4月份又是一個很小額的逆差。這幾個月順差的減少或者説出現逆差,很大程度上不是出口下降,而是進口增加了。有機構分析,這不排除政府刻意引導擴大進口的可能,請問商務部如何看待此觀點?最近大宗商品價格逐漸走高,您如何看待進口形勢,這麼大的增速能不能持續,您認為接下來幾個月順差會有什麼變化?第二,關於“十二五”的商務工作目標。剛才您提到調結構是其中很重要的環節,“十二五”期間貿易目標增速會不會下調?謝謝。
姚堅:關於今年前9個月及9月份當月的進口問題。進口在9月當月確實實現比較快的增長,1281億美元的增長是一個歷史的新高點。一些大宗商品實現比較快的增長,既是市場動力導致的,也是政府促進進口的共同作用。擴大進口是這幾年來我們所採取的一項重要的政策措施,包括在重要展會上開闢進口展區,包括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免費設置外國商品的展覽區域等措施。我注意到日本貿易振興社在上世界80年代、90年代採取同樣的辦法,就是進一步擴大進口。我想隨著進口措施效果的體現,資源類産品和原材料産品進口的增加,包括農産品進口進一步擴大,中國的進口還會持續增長,為貿易平衡提供一個好的基礎。
關於“十二五”期間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將繼續按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並重的方針制定“十二五”國內消費品的發展目標以及出口、進口市場的發展目標。因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有大量的就業問題要解決,既要依賴於國內市場,也要依賴於國際市場。比如,中國外貿有50%左右的加工貿易,就是把國際資本和國內勞動力資源有效結合起來,緩解了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和遷徙問題。事實上,解決中國農村人口的城市化問題,也為全球經濟的穩定作出了貢獻。
北京電視臺記者:剛才您提到稀土問題,我們看到中國稀土的産量佔(世界的)90%以上。大量的發達國家不進行本國的開採,而是進行進口。最近西方輿論也是對稀土問題大做文章,您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我們看到最近國務院出臺的兼併重組的意見,也是把稀土列入到這個名單中。對於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類産品的出口,特別是在緊接下來的“十二五”的期間,商務部有什麼樣的意見或者做法?謝謝。
姚堅:由於中國技術水平相對發達國家還有差距,所以在過去的十幾年之中,稀土的生産和冶煉確實存在著明顯的環境問題。應當説,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節能環保和法律法規的日益完善,在稀土領域需要兩個方面加強工作。一個是提升生産、加工的技術水平;另一個是要國際協作,管理好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中國和很多國家在技術領域都有合作,比如和日本有節能環保論壇的技術合作,我們要通過這些合作,進一步提升加工生産技術,進一步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和可再生資源的重復使用。這樣都會使稀土資源的難題得到逐步緩解。當然,中國的(稀土)儲量只佔世界的36%,但是它提供超過全球90%的貿易量,這也是需要稀土的進口國、生産國和使用國進行考慮的問題。
新京報記者:我想請問一下順差的問題,我記得您在4月的時候曾經有一個預測,説今年的順差規模在去年降低了1000億美元的基礎上,有望再降低1000億,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前9個月就達到1206億美元,當然去年全年規模是1960多億美元。我想問一下這和您的預期是不是有一些偏差,主要原因是什麼?
姚堅:我的觀點是趨勢性的方向沒有改變,就是由最高點的2955億美元降到1960億美元的基礎上,今年會繼續減少。至於500億還是1000億,這個數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倡導什麼,支持什麼發展方向,出臺什麼政策。我們將繼續堅持擴大進口的方針,這是中國自身的需要。我們需要進口新的技術,因為中國在土地、水資源承載方面都是非常有限的國家。我們進口農産品也是解除這些瓶頸的關鍵因素。這是長期發展的問題。從這個意義而言,我們會長期堅持擴大進口政策。
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