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2013年11月26日,在國防科工局召開的嫦娥三號任務第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佈,我國首輛月球車——嫦娥三號巡視器全球徵名活動結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李本正説,嫦娥三號徵名活動牽動了全球華人的心。自9月25日召開徵名活動新聞發佈會開始,至10月25日徵名提交截止,騰訊網收到徵名作品146898件;新華網收到徵名作品46189件。兩個網站合計,共收到徵名作品193087件,除去重復名稱外,共收到提交名稱53091個。這些名稱飽含著民族文化的深厚內涵;飽含著中國航天的豐富情感;飽含著全球華人的美好希望。兩個網站關注徵名活動、瀏覽網頁、發微博和評論,合計約2580多萬人次。
廣大民眾不僅通過網頁提交徵名作品,還有很多人通過書信、電話、傳真和Email等方式,積極為月球車徵名活動貢獻自己的智慧。他們中,有在校學生,有退休老人,有工人,有農民,有科技工作者,有解放軍指戰員,還有旅居海外的華人。我們感到,這次徵名活動加深了廣大群眾對我國探月工程的了解,宣傳了中國實施探月工程的重大意義,反映了全國人民和海外同胞對國家科技進步的關心,體現了他們對祖國日漸強大發自內心的驕傲和自豪,也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對徵集的53091個名稱,我們組織了由科技專家和文化專家組成的評委會,分別進行了入圍初評、網上投票和終審評審。通過入圍評審,選出了10個入圍名稱,提交新華網進行網上投票評議;10天共收到有效投票3445248張,其中玉兔號,649956張,得票第一。又經過終審評審,評委投票與公眾投票的結果加權計算,最後經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批准,我國第一輛月球車命名為“玉兔號”。
“玉兔號”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反映了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宗旨。傳説中,當年“嫦娥”懷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純潔、敏捷的形象與月球車的構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月球探測風險大 嫦娥三號難度高
承載中華民族“落月”夢想的嫦娥三號任務將於12月上旬擇機發射。嫦娥三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面臨7方面技術難點。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説,月球探測是一項非常複雜並具高風險的工程,據我們掌握的資料統計,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號,世界上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其中,美國59次,蘇聯64次,日本和中國各2次,歐空局和印度各1次。以上共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敗63次,成功率僅有51%。
嫦娥三號任務肩負我國首次軟著陸月球和月面巡視勘察的重擔。目前,全球僅有美國、蘇聯成功實施了13次無人月球表面軟著陸;只有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蘇聯開展了2次月面無人巡視探測任務。
嫦娥三號任務需要攻克的關鍵技術多、技術難度大、實施難度高。研製過程中,需突破地面試驗驗證,多窗口、窄寬度準時發射、月面軟著陸,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操作,月面生存,測控通信等七大關鍵技術。僅以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三號為例,由著陸器和巡視器(也叫月球車)組成,80%以上的技術和産品為全新研發。
嫦娥三號將完成三大工程目標和三類科學探測任務
嫦娥三號任務作為探月工程二期主任務,將完成三大工程目標和三類科學探測任務。
三大工程目標包括:
突破月球軟著陸、月面巡視勘察、深空測控通信與遙操作、深空探測運載火箭發射等關鍵技術,提升航天技術水平。
研製月球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探測器,建立地面深空站,獲得包括運載火箭、月球探測器、發射場、深空測控站、地面應用等在內的功能模塊,具備月球軟著陸探測的基本能力。
建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基本體系,形成重大項目實施的科學有效的工程方法。
三類科學探測任務包括:
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
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
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
嫦娥三號進展順利 將於12月上旬擇機發射
2013年11月26日,國防科工局在京召開的嫦娥三號任務第一次新聞發佈會,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宣佈,肩負“落月”重任的嫦娥三號已完成各項研製和試驗,運載火箭和探測器已轉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現場。如果氣象等條件具備,將於今年12月上旬擇機發射。
發佈會現場
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説,探月工程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探月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著眼戰略全局和未來發展做出的重大決策,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之後,我國和平探索、開發、利用空間的又一重大航天活動。
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是探月工程的組織領導和決策機構,由國防科工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總裝備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等單位組成,國防科工局為組長單位。建立了探月工程行政和技術兩條指揮線,任命了工程總指揮和總設計師,成立了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在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領導下,嫦娥三號任務的組織實施體系,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通信、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
工程總體包括工程總指揮、總設計師系統和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具體負責工程的系統論證、總體設計和組織實施。
探測器系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負責,主要任務是研製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嫦娥三號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俗稱月球車)兩器組成。著陸月面後,在測控系統和地面應用系統支持下,探測器攜帶的有效載荷開展科學探測。
運載火箭系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負責,主要任務是研製長征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嫦娥三號探測器直接發射至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發射場系統主要任務是負責運載火箭、探測器在發射場的測試和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通過適應性改造,具備長征三號乙改進型火箭的測試發射能力。
測控系統主要任務是運載火箭、探測器在各飛行階段及探測器在月面工作階段的測控、軌道測量與確定、月面目標定位以及落月後著陸器和月面巡視器的控制。
地面應用系統由中國科學院負責,主要任務是制定科學探測計劃,有效載荷運行管理,探測數據接收、處理與管理,並組織開展科學應用研究。
嫦娥三號任務,需要攻克的關鍵技術多、技術難度大、實施風險高。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面臨七大難點,包括地面試驗驗證,多窗口、窄寬度準時發射,月面軟著陸,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操作,月面生存,測控通信等。五年多來,在工程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工程兩總深入一線、精心組織、大力協調、嚴格把關,五大系統密切配合、齊心協力,研製單位集智攻關、奮力拼搏,全系統按照“保質量、保進度、保安全、保成功”的總要求,全力推進各項工作。
探索外層空間是人類不懈的追求。中國政府把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持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
吳志堅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國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肩負“落月”使命的嫦娥三號將用探月夢、航天夢助力中國夢。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體參研參試人員堅定信念、牢記使命,堅持“嚴、慎、細、實”作風,一定能夠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