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年中經濟調研行 | 採訪札記:拔節向上,看見未來之光

2023-08-20 14:5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 採訪札記:拔節向上,看見未來之光

新華社記者

如果把一國經濟比作一個有機體,那麼企業無疑屬於最基本的“細胞”。“細胞”活力旺盛,經濟才能“身強體健”。

在中國,企業數量以千萬計,類型多種多樣,業務千差萬別。但無論企業規模大小、發展時間長短,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努力地拔節向上。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積澱形成的自強不息品格的真實寫照。

越是遇到困難和挑戰,企業身上這種努力生長的力量就越能迸發出來。這是記者近期在走訪調研企業時的一個突出感受。

確實,疫情之後的復蘇之路並不平坦,今年上半年有不少企業遇上了新難題。

在廣東,一個每年出口額超過200億元的企業的負責人説,國外購買力不行了,以前都是下單十幾個集裝箱,現在變成了幾個集裝箱。

在天津,一家智慧鑄造設備企業的負責人感慨地説,以前客戶都是催著發貨,設備早一天進場,生産早一天開始。現在很多都在觀望、在猶豫。

“經濟復蘇有一個過程,企業重回軌道也有一個過程。”廣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連柱的話反映了現實。

外部形勢複雜,國內需求不足,有的企業採取了保守的發展策略,甚至收縮資産負債表,看不準的項目先不做,能不貸的款先不貸。這是一種自然的選擇。

在一些企業收縮甚至倒下的同時,更多企業在直面挑戰、迎難而上。他們或調整航向、另辟蹊徑,或苦練內功、蓄力未來。永遠拔節向上,這是企業發展生生不息的密碼,也是中國經濟強大韌性之根基所在。

當記者聯絡到江蘇無錫市金茂對外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南時,他還有5分鐘就要登機去美國達拉斯。

不是在搶訂單、拓市場,就是在搶訂單、拓市場的路上——這位紡織企業的“掌門人”今年已出差80多天,“搶單”足跡涉及8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訂單較去年有所減少,我們正在積極發展新客戶、開拓新市場,為明年打基礎。”短暫的電話採訪中,記者感受到了楊南的篤定。

需求不足,就加把勁開拓新市場。而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回款週期拉長,怎麼辦?

“絕不能順勢躺平,咬牙也要堅持!”天津一家機器人生産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坦誠地説,雖然新訂單會增加企業的流動資金壓力,但還是要接。

“現在也是搶佔市場的好時候,不能因為回款週期長而不接新訂單,否則會失去市場。”這位負責人説,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市場競爭是激烈甚至是殘酷的,但哪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沒有遇上過挫折,甚至生死考驗呢?關鍵是怎麼辦。

“越難走的路,走出來競爭力越強。”寧波君靈模具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姚賢君感觸頗深。

這個只有200人左右的模具壓鑄企業,一度遭受了疫情衝擊和企業轉型的雙重壓力。但是困難再大,姚賢君也沒想過放棄,而是頂住壓力加速探索新模式——從單一模具開發變為全鏈開發。

“要想享受創新模式的紅利,需要先種一顆‘種子’,耐心培育它發芽。”姚賢君説,企業不能只看眼前,要著眼長遠。

記者在調研中深刻感受到,那些始終站在科技前沿的企業,始終在研發投入上不惜成本的企業,始終順應和把握時代大勢的企業,往往能穿越週期,立於不敗之地。

1微秒,是1秒的百萬分之一。

在武漢光谷,10餘年來專注光電測試儀錶和相關解決方案研究,武漢普賽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從初創時只有幾個人的“小不點”,成長為産品覆蓋國內80%以上光通信企業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將光芯片的瞬時檢測能力提升至1微秒的水平。

“看準方向,不計得失,舍得投入,再難也不放棄。”企業總經理周鵬這樣總結成長“秘訣”。

風雲變幻中,把握時代大勢,錨定發展目標,在創新之路上銳意進取。

風高浪急時,直面挑戰,危中尋機,變中求進,展現“突圍”的勇氣和信心。

永遠拔節向上,看見未來之光,這就是中國企業發展的主旋律。

這種向上的力量,來自中國企業的基因,離不開黨中央對企業群體的關心和政策的支持。

不少企業家都關注到,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聚焦企業發展進行一系列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切實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切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要堅決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解決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鼓勵企業敢闖、敢投、敢擔風險,積極創造市場”……

短短幾句話,透出黨中央千方百計解決企業發展困難、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的決心和用意。

提振民營經濟信心,近期動作不斷——

7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佈,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作出重大部署。

7月24日,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當天,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提出17條針對性具體措施,促進民間投資。

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佈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28條舉措,推動破解民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動真格”“見真章”。

此外,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打響“發令槍”;穩住外資基本盤,持續推進高水平開放不斷發力……

眼下,雖然困難挑戰依然不少,有的企業可能還在觀望,但是看到可期的未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信心和前行。

在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的造船現場,60余米高的龍門吊正在緩緩地吊裝大型船體分段。在全球造船市場景氣度不斷提升的當下,這家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2028年,近3年公司銷售收入平均年增速超過20%。

“我們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高端客滾船的設計、建造工藝,能根據客戶的要求完成定制。”公司總經理鄭和輝充滿自信的話語背後,是這家船企多年研發攻關所積累的實力。接下來,企業準備繼續增加研發投入。

“我們有信心完成今年的目標。有些客戶已經開始考慮2024年的投資,需要提前訂購我們的設備,我覺得下半年情況比上半年要更好。”致恒(天津)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任玉寶説。

不久前,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新鮮出爐,中國共有142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數量繼續位居各國之首。

細細想來,從改革開放之初對現代企業的懵懵懂懂,到如今與全球企業同臺競技,也就在40餘年間。

回望來時路,多少激流險灘,多少柳暗花明,正是依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闖,中國企業才幹出一番廣闊天地。

廣東一家移動機器人企業的負責人回憶説,7年前,企業第一次參加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當時會場裏還很難看到中國同類企業的身影。

“一開始對方並不相信中國企業的實力,我們也是幾經波折才拿到展會的‘入場券’。”這位負責人感慨,誰能想到,短短幾年過去,中國移動機器人企業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級展會上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

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才能收穫別樣的風景。

當前,世界經濟在復蘇之路上艱難前行,疫情衝擊帶來的“疤痕效應”仍需時間撫平。

在經濟恢復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過程中,相信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向好,隨著中央部署逐步落地,中國企業一定能持續激蕩起敢闖、敢投、敢擔風險的不竭力量,經受住全球變局考驗,展現出新的進取氣象。

正如調研中一位企業家所説:“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沒有理由不對未來抱有信心,沒有理由不相信明天會更好。”(記者趙曉輝、劉開雄、王希、王雨蕭)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