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開局之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述評⑥)

2023-12-25 07:4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現代化不僅要看紙面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紮實做好經濟工作。”“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回望即將過去的2023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錯綜複雜,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利因素增多,國內週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迎難而上,初心不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聚焦民生關切,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質量發展更有溫度。

一年來,無論是在地方考察調研,還是召開重要會議、作出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目光的落點,始終是人民。赴回遷居民社區看變化,到受災群眾家中問冷暖,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察民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近期,全國多地出現強雨雪天氣,習近平總書記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範應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妥善安置受災群眾,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句句叮嚀,深深牽掛,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的真摯情懷,彰顯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堅定信念。

今年1至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8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8%;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實際同比增長5.9%,高於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速度0.7個百分點。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民生答卷溫暖人心。

兜牢民生底線,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12月上旬,河北涿州市刁窩鎮佟村,五保戶胡月梅家裏暖意融融。洪澇災害時損毀的房屋修繕一新,五間瓦房整潔透亮。“用的是新建材,鋪的是地暖管,房裏還裝了助殘設施,暖和又方便。”胡月梅説。

今年夏天,涿州遭遇洪澇災害。大水退去後,胡月梅家的房子被鑒定為C級危房。“修房子政府給補貼,還有愛心企業幫扶、專人包戶幫助。”胡月梅逐一細數,入冬前搬進了新家,收到新棉被,還有專為困難群眾發放的溫暖過冬補貼,“這個冬天過得很暖和,心裏更暖和。”

“目前,全村所有C級危房都已修繕完成,D級危房全部拆除,安置費也都發放到位。”佟村黨支部書記李濤説,房屋重建有序開展,農田生産也沒落下。全村近2000畝耕地種上了冬小麥,剩下1000余畝耕地準備開春後種蔬菜。

正在翻蓋新房的受災村民王建軍精氣神十足:“大傢伙都鉚著一股勁兒,要把這季的冬小麥種好。”展望來年,王建軍充滿期待。

千方百計確保困難群眾、受災群眾安居樂業,溫暖過冬。佟村的故事,是寒冬裏萬千暖流中的尋常一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民生底線兜得更牢。今年以來,我國進一步完善對困難群眾等特殊群體的救助保障制度體系,加強特困人員照料服務,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精準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推動各地更加精準、及時、有效做好社會救助工作。截至三季度末,為全國3995.2萬城鄉低保對象累計支出低保資金1436.8億元,到今年6月底,全國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較去年同期提高4.8%、8.5%;將更多殘疾兒童納入特殊教育保障體系,守住特殊群體特殊關愛底線。

保障水平不斷提升。集採藥價降了、基本養老金漲了、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提高了……今年以來,我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僅以醫療領域為例,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64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89元,分別比去年提高30元和5元。《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3年版)》印發,這是2021年以來的首次調整,通過對部分服務項目“增”“提”“調”,群眾得到的實惠更多了,福利水平更高了。

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拓寬。截至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0.6億人、2.4億人、3.0億人。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健全,截至6月底,個人養老金參與人數突破4000萬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穩步推進,不少靈活就業人員增厚養老保障。

一個個民生數據連綴成向上的曲線,不斷織密扎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網,匯聚成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是在中國經濟恢復“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形勢下的民生保障水平提升,殊為不易。

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首次超過10萬億元,增長3.6%,為基層“三保”提供有力支撐。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3.9%,民生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四季度,中央財政增發一萬億元國債,用於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近日,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又下達48.46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地方開展受災群眾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工作……

“民生投入持續加大,一系列惠民生政策的背後,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丁元竹表示。

這是在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保障水平提升,更加精準。

“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專家門診,真是太好了!”上海市閔行區吳涇社區,聽説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婦科的專家團隊將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患者張娜娜很驚喜。今年以來,我國不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加快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推出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10條舉措,百姓看病更便捷舒心。

聚焦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我國將就業、教育、醫療、托幼、養老、住房、環境等民生事項不斷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以實際行動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

這是著眼于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民生保障水平提升,更加有力。

“今年黃桃豐收,合作社吸納的60多戶脫貧戶,每戶增收七八千元。”年底盤賬,湖南株洲炎陵縣平樂村優農尚品水果種植專業合作聯社負責人陳世丹笑得開心。“在縣裏的支持下,我們新建了無塵車間,最近忙著製作黃桃幹,銷量喜人。”陳世丹説。

每逢週末,浙江湖州市吳興區妙西鎮妙山村的老鄧漫畫美術館都會迎來一撥又一撥的遊客。近年來,妙山村通過藝術鄉建、鄉村美育建設助推鄉村振興,促進鄉風文明建設,不僅帶動文旅産業發展,更為村民帶來文化生活的享受。

今年以來,我國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穩增長、兜底線、減負擔、促增收政策協同發力。多省份上調最低工資,1至10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過1.6萬億元,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惠及約1.5億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築牢民生之本,就業形勢總體改善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今年的就業形勢面臨不少挑戰。

據有關部門測算,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規模創近年新高,僅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一項就突破1100萬,而在過去3年,這項數據分別為874萬、909萬、1076萬,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多地考察調研,多次對就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把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擺在突出位置”“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著力穩崗擴崗,切實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陜西寶雞市,相鄰的渭濱區和鳳縣,一個高校畢業生數量較多,一個農民工就業需求集中,成為觀察今年就業形勢的“窗口”。

“最近找到工作了,專業匹配,月薪也很滿意,我一定好好幹!”在渭濱區人社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幫助下,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楊佳惠求職成功,收到了一家機械製造公司的錄用通知。“雖然6月份就畢業了,但就業幫扶沒斷線。”楊佳惠感慨,人社部門工作人員幾乎每月都電話回訪,還幾次上門走訪,面對面指導就業。

渭濱區是寶雞市的主城區,今年高校畢業生求職人數較往年增多,與此同時,經營主體仍處於恢復當中,穩就業挑戰不小。渭濱區人社局局長謝鐵軍介紹,為有效緩解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壓力,今年政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一方面加強就業指導服務,一方面增開招聘夜市,吸納上百家企業,提供1600余個崗位。

與渭濱區相鄰的鳳縣,農民工和大齡勞動者就業需求更為突出,建設零工市場成為當地穩就業的有力抓手。

“我42歲了,只會幹點力氣活,有適合我的工作嗎?”半年前,求職者吳富東走進縣裏新開設的零工市場,提交完求職信息,沒想到僅一週就收到7條聘用需求。“以前打零工,收入沒保障。現在經過技能培訓,我成為一家無紡布企業的流水線工人,月薪4000多元。”吳富東很滿意。

從一域看全國,3組數據折射就業大局——1至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80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8%;11月末,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低於2019年同期水平;截至10月底,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3298萬人,超過3000萬人的年度任務。

“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形勢總體改善,保持基本穩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經濟運行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我們實現了就業穩定增長、失業率平穩回落,成果來之不易。

穩住就業大盤背後,是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兜底線,形成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強大合力——

政策應出盡出,就業服務更優。

落實吸納就業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直補快辦”,推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免申即享”,一次性擴崗補助及時重啟……今年以來,一系列力度大、靶向準的政策接連出臺,各級政府各類資金直接支持就業創業超過2000億元,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政策持續發力,幫助經營主體減負穩崗擴就業。

緊盯重點群體,就業保障更強。

派出“就業直通車”直達園區,成立農民工服務工作組,加強園區務工人員關懷……湖南省強化“輸轉直通、全程跟蹤”的勞務協作服務,讓農民工就業更安心。長沙市藍思科技園外來務工人員馬亮對園區的服務讚不絕口:“園區免費提供夫妻房,孩子還能就近讀園區幼兒園,一系列保障服務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

兜底線,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強保障,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拓渠道,啟動2023年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為高校畢業生等群體提供超千萬就業崗位……我國重點群體就業幫扶體系更加健全,重點群體就業持續改善。

深化技能提升,就業質量更高。

職業技能培訓是提高就業質量、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重要舉措。今年人社部門全面實施“技能中國行動”,加大技工教育投入,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1至9月,1300多萬人次享受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隨著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鞏固增強,穩就業積極因素不斷累積,我們對保持就業局勢穩定充滿信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展望明年,人社部門將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加快構建部門協同、系統聯動、服務精準、管理科學的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體系,集成政策對就業的牽引力,加力推動就業形勢持續好轉。

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沒想到總書記會來到我們租住的公寓,還和我們聊起了家常。”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上海市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考察。來自山東臨沂的外來務工人員蘇元寶和室友們向總書記介紹了自己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經歷。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蘇元寶依然激動不已。“高中畢業後來上海打拼15年,租住過每月租金1000多元的城中村,也合租過老舊小區每月3000多元的一居室,便利度和安全性都不如這裡。我對現在的居住環境非常滿意。”

走進蘇元寶的房間,四人間寬敞明亮,兩個上下鋪的佈局類似學生宿舍,廚衛浴洗設備俱全,還有各自的儲物和學習空間。每人每月500元的租金由公司負擔,自己只需每月承擔幾十元的水電費。“這裡離我單位也近,騎自行車只要5分鐘。”蘇元寶説。

“十四五”以來,上海不斷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籌措力度,加快構建“一套房、一間房、一張床”的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上海市房管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張冰介紹,目前,上海全市已籌措首批“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床位1.1萬張,已供應9000余張,年內可全部投入供應。

放眼全國,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建設進度不斷加快,截至9月,全國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204萬套(間)的任務已完成72%。1至10月,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28萬個,惠及居民870萬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讓各族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推進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

以更大力度推進民生領域改革,讓獲得感更加充實。

“每個月的23日,養老金準時打進社保卡。而且這張社保卡還能辦理企業年金、退休住院保障計劃等事項,實現退休養老‘一網通辦’。”上海一家企業退休職工沈明對社保卡拓展退休養老功能很滿意。我國深化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應用,推動多部門合作,全面支持跨省份領取養老金、跨省份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髮放等全國“一卡通”服務。目前全國持卡人數超13.7億人,拓展應用目錄清單160項,民生服務內容不斷豐富。

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進一步分好“蛋糕”,需要採取更大力度的改革舉措,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升級的民生需要,解決困擾人民群眾的生活難題。

近年來,我國民生領域改革瞄準難點、堵點,邁出堅實步伐。醫藥改革持續釋放紅利,進一步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公安機關全力推動戶籍制度改革,今年4至10月,全國累計辦理“跨省通辦”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57萬張;醫保碼全國用戶超10億人,國家醫保局推出首批16項醫保服務,簡化手續、精簡材料、壓縮時限……

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讓幸福感更有保障。

走進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護理中心,大屏實時顯示老人的心率、血壓等監測情況,溫馨的適老化改造細節隨處可見。今年,北京市嵌入社區的老年護理中心相繼投入使用。

病房裏,醫護人員正溫柔地幫助88歲的老人蓋雲芳翻身。前段時間,蓋雲芳因腦梗入院,出院後一直臥床。如何照護老人,成了家裏的難題。今年10月7日,老年護理中心試運行,蓋雲芳于11月順利入住。“老年護理中心在社區醫院裏,老人既能得到醫療診治,還有專業人員的照護,醫保能報銷80%左右,減輕了我們的負擔。”蓋雲芳的兒子楊先生説。

當前,我國人口發展進入新階段,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億,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從長遠看,讓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構建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是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今年以來,為應對人口發展的新形勢,我國加快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以“一老一幼”為重點努力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出臺《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托育機構質量評估標準》等,養老、托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這些政策舉措著眼當下、立足長遠,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打下堅實基礎。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陸傑華表示,圍繞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多部門協同發力,一攬子組合政策讓優質托育服務惠及更多家庭。目前,我國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已達7.5萬多家,提供的托位數達360多萬個。

不只是養老、托育服務,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正式施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一項項惠民生、利長遠政策落實落地,越來越多優質公共服務覆蓋城鄉居民。

不斷健全城鄉社會治理體系,讓安全感更可持續。

“多虧了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幫我們解決了公廁停水沒法使用的難題。”江蘇徐州市睢寧縣睢城街道花園社區居民張永中感激地説。原來,附近居民經常使用的這間公廁位於幾個社區接合地帶,由於水閥損壞及欠繳水費造成停水,又因涉及多個部門,停水問題難以解決,群眾意見很大。

睢寧縣創新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讓群眾矛盾訴求解決“只進一扇門”,面向群眾設置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協調各部門解決群眾訴求。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睢寧縣推進“線上訴求一平臺、線下問需一張網、現場服務一中心”的社會治理模式,推進矛盾糾紛在基層解決。

這樣的探索實踐還有很多。今年以來,我國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社區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逐漸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

“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民生保障與改善工作作出明確部署。矚望未來,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發展造福人民,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神州大地充滿生機與活力。記者馮華邱超奕楊彥帆田泓邵玉姿強鬱文常碧羅劉夢丹原韜雄)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