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財政政策聚力促發展保民生

2024-03-20 08:0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赤字率、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結構性減稅降費……《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作出全面安排和部署。按照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要求,今年財政政策加強政策組合、加大調控力度,呈現出一系列新舉措、新亮點,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

統籌政策工具組合

財政政策在宏觀調控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要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今年的財政政策如何做到“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對此,《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一系列具體部署。

“適度加力”,主要體現在統籌運用各類財政政策工具,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今年的赤字率擬按3%安排,繼續保持較高水平,赤字規模達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同時,加大支出強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28.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超過1萬億元,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

政府債券對擴大有效投資起到關鍵作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3.8萬億元,有力推動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當前惠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2024年,政府債券規模明顯增加,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新增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萬億元,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這兩項加起來達到4.9萬億元。此外,2023年四季度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大部分都在今年使用。

“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政府支出,能夠帶動和擴大社會有效投資,更好支持重點領域鍛長板、補短板,激活經濟發展動能,促進高質量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楊志勇認為,這些安排體現了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的要求,“其中財政赤字規模相比2023年適度擴大,赤字率擬按3%安排考慮了財政的可持續性”。

“適度加力”,還在於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更加突出精準性、有效性。去年,通過延續優化完善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2.2萬億元,有效助力穩定市場預期、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回升向好。按照部署,今年要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科技創新帶動了産業創新,是新質生産力形成的關鍵,也是促進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下一步,要繼續發揮稅收政策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落實支持科創企業初創、重點産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等全週期稅費支持政策。”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旭紅説。

大力優化支出結構

“提質增效”則主要是優化財政管理,加強政策協同,提升財政政策質效。

按照安排,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達28.5萬億元,如何把寶貴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對此,《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現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財政投入,要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嚴控一般性支出。

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方面,今年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既用好有限的增量資金,下更大力氣盤活、調整存量,也將使用效果不好的資金騰出來用於保重點。

今年的預算報告明確了一系列收支政策,比如,支持加快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産業核心競爭力,統籌推進傳統産業升級、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支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教育、科技投入保障,推進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健全財政教育投入機制;中央本級教育支出安排1649億元、增長5%;支持擴大國內需求,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産能力的優勢,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等等。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這既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堅持壓一般、保重點,持續落實政府部門過緊日子的要求,還包括優化央地之間債務結構、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優化政府投資結構、優化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資金投向等方面。”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石英華説。

對於過緊日子,《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嚴肅財經紀律,加強財會監督,嚴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真正精打細算,切實把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實效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進一步凸顯了這不是一時之需,而是長久之計。”藍佛安説。

據悉,對於抓好過緊日子的執行,財政部門將持續從嚴從緊控制“三公”經費管理,嚴格執行會議差旅、資産配置、政府採購等方面的制度規定,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強化預算約束,推動精簡不必要的節慶、論壇和展會等,及時收回使用結餘閒置的資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銀”用於發展的緊要處、民生的急需上。

在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優化財政管理被提到重要位置。今年的預算報告要求,推進財政管理法治化、科學化、規範化,用同樣的錢花出更大的成效,加強財政政策與其他政策協調聯動,著力提升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效果。

“財政管理是聯通財政政策目標、政府可動用的資源以及最終政府能夠提供公共服務之間的紐帶,是財政政策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推進財政管理法治化、科學化、規範化,具體包括加強財經紀律的底線要求,強化預算績效管理要求、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完善債務風險防範預警機制,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等,對更好地落實今年財政政策目標,能夠提供很好的支撐和保障。”石英華説。

“幸福清單”分量更重

對於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線職責,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供公共服務和保障民生,是公共財政最基本的功能。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藍佛安表示,近年來,財政部門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持續提高資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斷增強政策舉措的“民生溫度”,努力讓國家的財政賬本變成百姓的“幸福清單”。

今年,這份關係千家萬戶的“幸福清單”含金量更高了,教育、就業、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更大、標準更高。比如,在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方面,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安排667億元,支持地方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能力,落實落細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推動實施促進青年就業三年行動,著力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大殘疾人等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力度。

在推動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方面,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670元,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完善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健全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94元,推動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提升疾病預防控制能力。

在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方面,深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中央財政相關轉移支付增長10.6%,落實地方支出責任,保障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今年財政支出安排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無論對教育投入還是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民生支出,都透著政策的溫度。每一項標準的提升或者每一項支出的政策安排,均考慮到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政策力度和實施規模的量級非常大。”石英華説。

通過優化對地方轉移支付、加強地方財力保障,加大對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支持力度。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保持一定規模,安排102037億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因素後同口徑增長4.1%。同時,結合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優化省以下財力分佈,推動財力下沉,增強地方高質量發展能力。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2024年財政政策進一步增強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也反映出財政管理科學性的特徵。例如,通過加強財稅政策與就業政策、金融政策、社會政策的聯動,統籌運用貸款利息、稅費減免、創業補貼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業穩崗擴崗、鼓勵創業就業,有利於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發揮財政對於保障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又如,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保持較大規模,強化基層‘三保’等,都反映出財政政策對民生保障的大力支持。”李旭紅説。(記者 曾金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呂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