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李強在慶祝中馬建交50週年暨“中馬友好年”招待會上的主旨演講(全文)

2024-06-19 22:3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吉隆坡6月19日電 

在慶祝中馬建交50週年暨“中馬友好年”招待會上的主旨演講
(2024年6月19日,吉隆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李強

尊敬的安瓦爾總理,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歡聚一堂,隆重慶祝中國同馬來西亞建交50週年暨“中馬友好年”。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馬來西亞人民致以誠摯問候和良好祝願,向長期致力於中馬友好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同馬來西亞是千年結好的鄰居、以心相交的朋友、合作共贏的夥伴。中國人常説,“親望親好,鄰望鄰好”。這次訪問看到馬來西亞發展蒸蒸日上、人民幸福安康,感到由衷高興。

回顧中馬建交的50年,兩國一直是友好往來、真誠相待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參天之木有其根,懷山之水有其源。50年中馬關係發展歷程,積累了許多重要的經驗啟示,也成為我們共同的寶貴財富。

一是堅持戰略自主。50年前,馬來西亞頂住冷戰壓力與中國建交,開中國-東盟關係之先河。過去半個世紀,中馬關係一路破浪前行,不為風雨所動,不為外力所擾,兩國堅定支持彼此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為本地區國家關係樹立了典範。

二是堅持合作共贏。中國連續15年是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馬來西亞榴蓮、山竹等特色水果在中國成為“網紅”商品。中馬兩國在互利互惠中共同發展,經貿往來不斷加深,為加快兩國各自的現代化進程注入強勁動力。

三是堅持守望相助。中馬都有句俗語“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從亞洲金融危機、印度洋海嘯、汶川地震到全球新冠疫情,中馬兩國始終同舟共濟,在相互馳援中不斷增進理解和信任。

四是堅持人文相親。600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播撒和平與友誼的種子。儒家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在馬來西亞交融互促、交相輝映。中馬人員往來日益密切,現在中國是馬來西亞最大遊客來源國之一,兩國人民真心對彼此好,雙方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今年是“中馬友好年”,這一主題年的設立很有意義。“友好”二字重千斤,在當今時代尤為珍貴。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一些國家和地區陷入戰火和動蕩之中,多少平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可以説,我們所處的世界,缺的是和平安寧、而不是紛爭衝突,缺的是理性平和、而不是蠻橫暴戾,缺的是將心比心、而不是自我中心,缺的是開放合作、而不是封鎖對抗。凡此種種的不友好,動不動相互之間就交惡、交手甚至交戰,原因有很多,但歸結起來,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客觀上的利益問題。特別是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困境,如果只講本國利益,不顧他國發展,必然使資源更加緊張、角逐更加激烈,爭奪和矛盾就會越來越多。二是主觀上的認知問題。諸如不尊重民族、文化、發展道路的差異,不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不顧忌人類文明底線等等,都會加劇人類社會的隔閡和衝突。對此應該怎麼辦?我想關鍵也是兩條:其一,利益上,要更加注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徹底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和做法。其二,認知上,要更加注重設身處地的理解,用中國古人的話講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今年中馬開展友好年活動,我認為不僅是為了促進雙邊關係的更好發展,而且是要以我們的行動來弘揚一種友好的精神,呼籲和感召這個世界上更多的人同心濟滄海,攜手向未來。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友好”都是中馬兩國交往的底色。中馬關係已站在新的起點上,讓兩國友好世代傳承,是我們雙方的共同心願。這裡,我提4點倡議。

第一,弘揚傳統友好,夯實雙邊關係根基。把握好雙邊關係正確方向,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進一步築牢政治互信,把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貫穿到雙方合作的各個方面。

第二,推動發展對接,持續拓展共同利益。做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馬來西亞“昌明經濟”框架深入對接,擴大農産品貿易等合作,挖掘綠色能源、先進製造等新興領域合作潛力,更好惠及兩國人民。

第三,深化交流互鑒,厚植人民相親基礎。共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拓展文化、旅遊、教育、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拉緊中馬人民情感的紐帶。

第四,加強團結協作,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中方願同馬方一道,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合力建設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共生的亞洲家園。

面向未來,中方願同馬來西亞在現代化道路上繼續攜手前行,唱響中馬友好的主旋律,譜寫命運與共的新篇章。祝願中馬友誼萬古長青!

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楊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