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李強在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

2024-06-25 23:3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大連6月25日電

在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2024年6月25日,大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李強

尊敬的杜達總統,

尊敬的范明政總理,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

尊敬的各位國際組織負責人,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與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在美麗的大連,共同出席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首先,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對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嘉賓和媒體朋友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

這是時隔五年後,夏季達沃斯論壇再次在大連舉辦。回顧過去的五年,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發展面臨重要關口,未來何去何從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這次年會以“未來增長的新前沿”為主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相信大家對於探索增長新前沿的意義和價值都有一定的思考和體會。在這裡,我有三點想法,願與大家分享交流。

第一,正視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增長困境。疫情以來的這幾年,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預測,今後幾年世界經濟可能維持中低速增長,總體低於疫情前水平。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既有疫情衝擊、通脹高企、債務加劇等階段性因素影響,也與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密切相關。從長週期看,自18世紀60年代以來,以蒸汽機、電力、信息技術為代表的三次工業革命,極大改變了人類生産生活方式,每次工業革命後世界經濟都迎來一輪爆發增長期。同時,隨著既有技術模式釋放動能的減弱,世界經濟增長也會逐漸步入一個瓶頸期。這種內在變化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宏觀上,表現為經濟增速放緩,世界經濟的蛋糕不再那麼容易做大;在中觀上,體現為投資收益下降,規模經濟效應減弱,越來越多的商業領域由“藍海”變成了“紅海”;在微觀上,則是不同主體間競爭加劇、“內卷”增多。基於存量的你爭我奪,也一定程度導致了逆全球化抬頭、地緣衝突加劇等問題。

面對世界經濟的增長困境,各國如果只考慮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顧及他人利益,甚至不惜“開歷史倒車”,搞“脫鉤斷鏈”、“小院高墻”,只會抬高經濟運行成本、割裂地區之間經濟聯絡、激化矛盾和紛爭,把世界各國拖入爭搶蛋糕而蛋糕越爭越小的惡性循環。中國人常説“風物長宜放眼量”,在這種情況下,正確的選擇應該是以更高遠的視野、更寬廣的胸襟來對待發展問題,在共同做大蛋糕中尋求自己的合理利益,既為世界經濟注入持久動力,也為自身發展打開一片新天地。

第二,把握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新機遇。擺脫增長困境需要開闢新的動力源。我們欣喜地看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不少領域已點亮星星之火,未來增長的新前沿已經初現端倪。從技術層面看,本輪科技革命以智慧、綠色、健康為主要方向,新一代信息技術、能源技術、生物技術等快速發展,既為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等人類社會重大挑戰探索新路徑,也顯著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率,引領和創造出新的巨大需求。從産業層面看,前沿技術多點突破、相互融合,深刻改變傳統生産函數,推動生産力水平實現新的大幅躍升,催生出人工智慧、綠色能源、生物醫藥等新領域新賽道,有望培育出多個規模超萬億美元的支柱産業。從商業模式層面看,與科技革命相適應,經濟、産業組織方式加速演變,呈現出平臺化、網絡化、泛在化的特點,在線服務、反向定制、智慧製造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涌現,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也為人人參與其中提供了公平可及的機會。總的來説,一批具有爆發潛力的前沿技術和産業正處在呼之欲出、“化繭成蝶”的前夜,給世界經濟步入新一輪上行期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面對世界科技和産業發展大潮,各國都在進行前瞻性謀劃和佈局,中國也進行了積極探索。這些年,我們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既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也為各國企業創造了更大合作空間。中國新産業的快速興起,順應了全球科技革命、綠色發展的大勢。我們抓住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有利時機,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鼓勵企業在前沿領域率先佈局、持續投入,歷經多年澆灌培育,一批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企業和産業脫穎而出。特別是我們致力於做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堅定不移推進“雙碳”目標,積極發展新能源等綠色産業。中國的水電、風電、光伏、在建核電裝機規模等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超過50%。中國企業生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等,首先保障了國內需求,同時也豐富了國際市場供給,緩解了世界通脹壓力,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中國新産業的快速興起,根植于自身獨特的比較優勢。中國擁有14億多人的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的産業配套體系、豐富的人力人才資源、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再加上消費者對新技術接受度較高,為企業創新和産品迭代搭建了寬廣舞臺。規模經濟效應的持續顯現,能夠有效攤薄企業創新成本,容納不同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競相成長,這也是中國新興産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根源所在。中國新産業的快速興起,彰顯了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企業處在市場最前沿,對需求變化的感知最敏銳,進行創新的願望也最強烈。我們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破除限制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規定,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創新活力充分釋放。中國市場是開放的大市場。跨國公司與本土企業在公平的賽道上同臺競技、交流合作,成為推動新興産業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重要力量。新産業新動能快速成長,有力支撐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一季度同比增長5.3%、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繼續穩中向好,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

第三,開闢未來經濟發展的廣闊藍海。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我們將始終把握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大方向,乘勢而上、大膽探索,共同打造新的發展空間。借此機會,我提四點倡議。

一是深化科技交流合作。科技要素是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變量,而重大科技進步往往來自於持續研究積累和廣泛合作。在開闢新前沿的過程中,不應該是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而應該是你追我趕的共同成長。小院高墻圈不住對手的發展,只會困住自己的手腳。我們應在保護知識産權的基礎上,為科技創新營造開放、公正、非歧視的環境,讓一切創新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是厚植綠色發展底色。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未來增長首先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增長。我們應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和原則框架,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履行好各自減排責任,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增長,而遲緩綠色轉型步伐,也不能以“綠色環保”為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綠色轉型本身也蘊藏著巨大發展潛能,我們應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産業發展,打造更多綠色經濟增長點。

三是維護開放市場環境。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只有在開放中互動交流、取長補短,才能不斷拓展發展邊界,發現和開闢新的前沿。可以説,國際合作的深度支撐起人類發展的高度。我們應敞開胸懷、緊密協作,摒棄陣營對立,反對脫鉤斷鏈,維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引導推動全球化健康發展,匯聚世界經濟增長強大合力。

四是促進包容普惠發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可能引發結構性失業、貧富分化加劇、科技和智慧鴻溝等問題。我們應統籌好發展和治理,針對前沿科技和産業發展帶來的規則衝突、社會風險等,及時完善相關法律及治理框架,努力實現惠及面更廣、包容性更強的發展。做好針對弱勢群體的教育培訓,提高勞動者技能,讓創新成果造福更多國家和人民。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發展永無止境,探索亦無止境。我們願與各國一道,攜手共進、揚帆遠航,共同推動世界經濟這艘巨輪駛入廣闊藍海,共創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未來!

預祝本屆年會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