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從72次中央深改委(領導小組)會議讀懂習近平的改革之道

2024-07-15 19:3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 題: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從72次中央深改委(領導小組)會議讀懂習近平的改革之道

新華社記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72次重要會議,引領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的改革航程。

這是改革的催徵鼓點。72次中央深改委(領導小組)會議錨定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進行頂層設計,審議通過超過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臺3000多項改革方案,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改革精神和不斷發展、日臻精深的改革之道。

掌舵定向:“堅定不移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前進”

夏日的中國,涌動改革的熱潮。

2024年6月11日,北京中南海,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關於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關於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開放環境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改革文件,直指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推動改革精準發力、落地生效。

10年多來,這樣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72次。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中國改革航船沿著正確航線向更深水域、更廣天地前進。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擘畫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

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勾勒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明確任務書、時間表、施工圖,336項改革舉措涵蓋方方面面。

此時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跨越新的重要關口:經濟長期高速增長過程中積累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不斷積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日益突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浪潮下的國際競爭形勢逼人,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沉渣泛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複雜程度、艱巨程度、敏感程度,可想而知。

致廣大而盡精微。越是龐大複雜的工程,越是需要精確定向、週密部署、紮實落實。

在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的湖南師大附中雙語實驗學校,一年級學生在趣味闖關活動中展示自己的闖關卡片(2024年1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一個多月,2013年12月,中國共産黨歷史上第一次在黨中央層面設置專司改革工作的領導機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挂帥,擔任組長。

對於這一機構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闡明要旨:“就是要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各項改革舉措落實到位。”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習近平總書記仍親任主任。這一機構職能更加全面、組織更加健全、運行更加穩定,形成統攬改革開放的堅強中樞,匯聚最為廣泛的改革力量。

船載千鈞,掌舵一人。在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中,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重任扛在肩上:

深遠謀劃,為改革縱深推進提供科學指引;系統部署,研究制定重大改革議題;親力親為,認真審閱修改重大改革方案,引領督促每一項改革落地見效……

回望來時路,中國改革開放從來都是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前行。

進入新時代,改革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為什麼改、為誰改、怎麼改?習近平總書記指明方向——

2014年1月,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堅定不移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前進”“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確方向”。

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以三個“不能變”標定改革方向:“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

2023年4月,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

思想在偉大變革中昇華。

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理論創造力,提出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新時代的中國拓開改革的大格局、厘清改革的大邏輯——

關於改革和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關於改革和發展:“發展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改革不斷前進也能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高效聯動”;

關於改革和法治:“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需要深化改革”“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

進入深水區的改革,尤其難在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難在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72次會議不僅指明進軍的方向,更是擂響出征的戰鼓——

緊緊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一核心問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從現實需要出發,從最緊迫的事情抓起,著力打通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卡點;

著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深化生態文明領域改革,改革幹部考核制度,開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擔當,深化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

10年多來,72次會議部署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項,構建起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推動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項改革不斷打開新局面、邁上新臺階。

“新時代10年,我們推動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的。”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凝練總結,再一次印證了這一重大論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體慶祝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成功(2021年5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精準指引:“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時代改革實踐,不斷深化對改革規律的認識,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最豐富、最全面、最系統的改革方法論,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導和行動指南。

從“加強對跨區域跨部門重大改革事項協調”,到“試點是改革的重要任務,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再到“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改革”……歷次會議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並在實踐中確保全面深化改革精準發力、精準落地。

堅持問題導向,以調研開路,用改革破題——

“改革要堅持從具體問題抓起”“在是否解決了突出問題上下功夫”“制定實施方案直奔問題去”……會議多次強調這一重要方法。

“奔著問題去,跟著問題走”,一次次會議、一項項部署也正是以問題為抓手,讓改革有的放矢、縱深推進:

針對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等事關億萬學生前途的問題,研究審議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部署各地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建立;

在天津市和平區勸業場街道兆豐路社區“家事驛站”,律師在為社區鄰里協調員普及調解方法(2023年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為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立案難”問題,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改進工作機制、加強責任追究,推動“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為老百姓打開一條通往公平正義的便捷之門;

在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政務服務中心輔助填報區,市民在工作人員的輔助下進行事項填報(2020年11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劍指企業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突出問題,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圍繞直接面向企業群眾、依申請辦理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推動審批服務理念、制度、作風全方位深層次變革,改出了政務服務的溫度,改到了群眾心坎上……

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的改革方法論更加鮮明。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調查研究是破題之道。

2020年4月21日,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平利縣老縣鎮衛生院。

在《安康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策一覽表》前,總書記駐足察看,詳細詢問了報銷政策等很多細節問題。

6天后,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會議強調,“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一定要管好用好”。

尊重首創精神,堅持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

2019年7月,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次年10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部署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要求深圳“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5年來,對標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五大戰略定位”,先行示範區建設正在深圳這片改革熱土上加快推進。

俯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2023年8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2024年6月,深圳市發佈2024年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拿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新的年度“施工圖”。

改革必須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會議上強調“要牢固樹立改革全局觀,頂層設計要立足全局,基層探索要觀照全局”“發揮好試點對全局性改革的示範、突破、帶動作用”“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協調”。

車輛駛出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大門(2023年2月1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部署設立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覆蓋東西南北中的試點格局;推行國務院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編制試點;開展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一塊塊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播下良種、精耕細作,將更多制度創新成果推向全國。

注重系統集成,堅持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

從前期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進、積厚成勢,再到現階段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全面深化改革愈加強調把握各項改革的相互關係和耦合作用,在目標上相互配合、在實施中相互促進、在效果上相得益彰。

對此,會議有著許多精闢闡述:“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要準確把握改革內在聯絡,提高改革系統集成能力”“推進改革要樹立系統思想,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實現改革舉措系統集成”……

系統集成,就不能“九龍治水、各管一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要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同向發力,做到“十個指頭彈鋼琴”。

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國防和軍隊等各領域各方面改革相結合;促使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相銜接;抓好改革方案協同、改革落實協同、改革效果協同……正是由於堅持全局籌劃、統籌兼顧,各項改革發生“化學反應”,持續釋放改革效能。

人民至上:“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

曾經,一紙戶籍,在城鄉間劃出一道“鴻溝”。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擺上了中南海的議事案頭。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推進人的城鎮化重要的環節在戶籍制度,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是涉及億萬農業轉移人口的一項重大舉措。”

自此,戶籍制度改革按下“加速鍵”:破難題、蹚新路,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1.4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8.3%,逐步打破城鄉二元對立,讓更多奮鬥者找到溫暖歸屬。

“只要有利於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就堅決地破、堅決地改”,改革價值取向始終鮮明。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72次會議的公開報道中,“人民”和“群眾”分別出現了200多次和100多次。一件件關乎百姓的大小事,被列入會議議程,成為改革的關注點、發力點。

——使改革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醫院醫保辦工作人員(右)向前來諮詢藥品報銷問題的居民講解相關政策(2020年11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集採前要68元一支,降價後一支只要20元。”對於患糖尿病多年的湖南患者譚賽喜而言,胰島素是日常必需的藥物。如今通過專項集採,胰島素價格降了下來,還可以通過特殊門診報銷70%,為他減輕很大負擔。

悠悠民生,健康為大。

來自安徽的農民工王亞平展示已激活的醫保電子憑證(2020年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多次會議將深化醫衛改革的議題列入議程。其所觸及的,不僅有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這樣的整體性改革,也有加強兒科醫務人員培養和隊伍建設、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具體安排,還有福建三明醫改等經驗示範。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

垃圾分類、環境保護、法律援助、養老托育、教育減負……一份份改革文件獲得通過,一項項制度安排漸次落地,事關民生福祉的改革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地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

居住在河北省康保縣土城子鎮互助幸福院的老人們在院子裏休閒(2023年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書寫改革新篇章。

“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改革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依靠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張”……

2014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一席話,深刻揭示億萬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源、智慧之源。

壯闊的改革進程中,認識上的每一次突破和進展,實踐中的每一個創造和積累,無不源於人民群眾的拼搏奮鬥和聰明才智。

2016年底,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開始了政務服務改革歷程。從理念化為實踐,“最多跑一次”成為中央深改委(領導小組)會議上審議討論的典型經驗,在全國各地推廣開來、創新發展。

“正確的道路從哪來?從群眾中來。”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

在位於烏蒙山區腹地的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苗族村民馬雍(右五)與妻子黃國琴(左五)在年夜飯上與大家乾杯(2021年2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要求“尊重基層群眾實踐”“發動群眾參與改革,引導社會支持改革”,指出“改革創新最大的活力蘊藏在基層和群眾中間”,一次次會議釋放明確信號,引領改革找準開啟人民偉力的金鑰匙。

——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

2015年2月,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了改革的“獲得感”問題。

總書記指出,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係,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此後的多次會議對此作出深入的闡釋:“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要把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來抓”……

 這是2019年7月26日拍攝的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秦嶺違建別墅拆除後建設的秦嶺和諧森林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三五”以來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28.6%,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八連升”至89.4%,全國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2023年6月1日拍攝的四川瀘州漁子溪濕地公園(無人機照片)。瀘州高新區漁子溪濕地公園的“前身”是三道河、新河溝和大橋河溝,三條支流匯聚于漁子溪湖匯入長江。原流域內生態環境差,污染嚴重,垃圾隨處可見,是典型的城郊“臭水溝”。經過治理,漁子溪湖水質得到根本性改良,部分區域指標達到Ⅰ、Ⅱ類水標準。同時,治理後的漁子溪湖減少了水土流失,降低了直排長江的泥沙含量,達到節約水資源、水土保持和修復生態的目的。“臭水溝”蝶變成為“網紅打卡地”。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成績單背後,是一系列有力的改革舉措:建立環保督察工作機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編制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調查顯示,老百姓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超過90%。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昌化鎮的黨員志願者在昌化溪打撈漂浮物,保持河面清潔美觀(2023年3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該鎮對昌化溪流域嚴格落實河長制,各級河長對負責的河流巡查常抓不懈,切實把長效管控落到實處,河道環境持續改善,河道水質全年達到Ⅱ類水標準。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用心回應人民的期盼。

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擔當實幹:“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2016年2月23日,農曆元宵節剛過,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議。

這次會議沒有安排審議新的改革方案,而是聽取10項改革推進落實情況彙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一連講了三個“抓”:“盯著抓、反復抓,直到抓出成效”。

“把抓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堅定改革決心和信心,增強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總書記斬釘截鐵地説。

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

72次會議中,“落實”一詞貫穿始終,在公開報道裏共出現300多次。會議多次專題聽取重大改革落實情況彙報,重點了解改革舉措落實情況,部署改革推進的步驟和次序。

回望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歷程,抓落實是要求,是行動,更是改革制勝之道。

挺膺擔當、迎難而上——“真刀真槍、大刀闊斧,涉險灘、動奶酪、啃硬骨頭”。

2014年2月,習近平主席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指出:“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説,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農村改革,就是“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農村改革主要發源地安徽小崗村。在“當年農家”院落,他俯身察看當年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的大包乾契約,感慨不已。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耗賴山鄉村民展示領到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2018年4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4個月後,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直指農村土地所有權制度與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不適應的難題。

不只農村改革,司法體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一項項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多年未有進展的改革在歷次會議推動下持續突破。

在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莊墓鎮棗林社區,志願者指導居民使用智慧垃圾分類回收設備(2023年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力 攝

既挂帥又出征,以精準扶貧方略,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打贏了一場歷時8年的脫貧攻堅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掀起祁連山等多地生態問題整治風暴,並親自考察驗收整治效果;針對政法領域權力制約監督不到位等突出問題,推進政法領域改革,抓緊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和制約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以實際行動踐行“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實處、幹出成效”“使各項改革都能落地生根”,引領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

跟蹤問效、推動落實——“做到改革推進到哪、督察就跟進到哪”。

2020年7月,浙江金華,一場“改革督察員”聘請會議引人關注。

由企業主、群眾代表、基層代辦員、新聞工作者等組成的第一期35位改革督察員正式“上崗”。他們將發揮專業所長,緊盯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和重點項目,精準發現問題,推動改革不斷深化。

中央改革辦專門成立督察局,專司改革方案督檢之責;浙江探索建立特約改革督察員(觀察員)制度,山東建立重點改革任務掛牌督辦機制,湖南不斷健全改革督察統籌聯動機制……

10年多來,督察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緊密協同,始終是黨中央狠抓改革落實的重要手段。

2014年9月,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召開。

“要調配充實專門督察力量,開展對重大改革方案落實情況的督察,做到改革推進到哪、督察就跟進到哪。”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要高度重視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實工作,“嚴把改革督察關”。

提出“要抓督察落實,強化督察職能,健全督察機制”,明確“既要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也要察認識、察責任、察作風”,強調“下更大氣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一次次會議圍繞改革督察作出明確要求,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將改革落到實處。

壓實責任、形成合力——“建立全過程、高效率、可核實的改革落實機制”。

“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提到了這個好消息。

此前不久召開的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隨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該意見。

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

從各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主動將河湖作為自己的責任田,到企業、校園、社區涌現一批“民間河長”……2018年6月底,我國全面建立河長制;半年後,湖長制全面建立;2022年,在南水北調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

“河長制”帶來“河長治”,正是壓實各級責任、形成各方合力、建立落實機制的生動例證。

多次會議強調:要遵循改革規律和特點,建立全過程、高效率、可核實的改革落實機制;推動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改革評價機制;要盯責任主體,抓“關鍵少數”……

“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是抓改革的關鍵,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不僅親自抓、帶頭幹,還要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做到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撲下身子,狠抓落實。”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擲地有聲。

壓實責任明確“人”、動態監測精準“督”、追責問效科學“評”,從中央到地方,全鏈條改革落實閉環機制逐步建立完善。

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至千里。如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已總體完成。

新加坡《聯合早報》曾經評價,環顧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像當今中國這樣,以一種説到做到、只爭朝夕的方式全面推進改革進程。

永不止步:“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發展永無止境,改革不會停步。

“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目標任務,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把準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幹,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2023年4月,在黨的二十大閉幕後召開的第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定調。

開啟新的征程,中國如何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藍圖舉世關注,中央深改委會議無疑是一扇重要的觀察窗口。

農業無人機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雙樓村的無人農場進行自主作業(2024年3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緊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這一新時代最大的政治,明確要堅持用改革開放“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

“要科學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聚焦妨礙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明確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推進方式”;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主動把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新水平……

中央深改委會議不斷傳遞出新的改革強音,宣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堅定決心。

與此同時,中央深改委會議接連出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面向未來運籌帷幄,在重點領域佈局落子。

審議通過《關於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意見》《關於完善科技激勵機制的若干意見》《關於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關於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意見》《關於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的意見》《關於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開放環境的若干意見》……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浪潮,一系列改革新舉措推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大幕開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澎湃。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於向頑瘴痼疾開刀,勇於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精神一以貫之,彰顯中國無比堅定的改革決心和信心。

今天的中國,奮進的腳步愈發鏗鏘。發展與改革融合激蕩,匯聚起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薄力量。

上下同欲者勝。勇立改革潮頭,弘揚改革精神,將黨的意願與人民意願相統一,將黨的行動和廣大人民心聲相結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夠成功!(記者鄒偉、韓潔、謝希瑤、丁小溪、嚴賦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