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産業鏈,更智慧、更綠色

2024-08-29 07:48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水清岸綠,鳥鳴啾啾,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山風勁吹,風機飛轉,綠電點亮萬家燈火;優化生産工序,使用環保材料,産業發展向綠色化邁進……在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各行各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發展如火如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日前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強調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意見》提出“加快産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並圍繞“推動傳統産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産業”“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進行了部署。

當前,我國産業綠色發展態勢如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産業結構“含綠量”如何“更上層樓”?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追“新”逐“變”

傳統産業實現華麗轉身

燃氣輪機,被稱為裝備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其生産車間是什麼模樣?

智慧搬運機器人來來往往,各種大型機械臂有序“揮舞”,多個機器人協同焊接……走進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的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黑燈産線”的“十八般武藝”讓人大開眼界。

“經過改造升級,我們的車間變得更加智慧、低碳,生産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該公司數字化與智慧製造部工程師王琨説。

記者調研發現,在成都、德陽、綿陽等地,傳統産業綠色轉型的故事比比皆是。“我們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推動工業企業進行節能技術改造,支持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碳足跡認證,推動石膏、鋰渣等大宗工業固廢規模化利用。”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翟剛介紹,2023年,四川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三五”下降26.9%的基礎上再下降4.5%。

曾幾何時,鋼鐵等傳統重工業一度給人們留下高耗能、高排放的印象。而如今,舊貌早已換新顏。

自主研發高效低碳煉鐵技術,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發佈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計劃和技術路線圖,構建低碳節能綠色産品生産體系……河鋼集團有限公司加快綠色轉型步伐,讓“人、鋼鐵、環境”更加和諧。

作為傳統工業大省,近年來,河北省大力推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企業“含綠量”明顯提升。數據顯示,2023年,河北先進鋼鐵、高端裝備、綠色化工增加值分別增長7.7%、8.5%、7.5%,高於規模以上工業0.8、1.6、0.6個百分點。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技術裝備水平檔次穩步提升。

實踐證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發展方式不可持續。

遼寧推動綠色電力交易,內蒙古霍林郭勒市推動鋁産業綠色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雲南提升有色金屬資源保障和精深加工能力……當前,各地産業轉型升級加快“落子”、向“綠”而行。

從全國層面看,我國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推動産業向低能耗、低材耗、低碳化發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市,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15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後産能,目前已累計退出鋼鐵落後産能1.5億噸以上,完成鋼鐵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34億噸,壓減粗鋼産量超4000萬噸,培育近5100家綠色工廠。“我國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産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碳排放強度較2012年分別下降超過26%、35%。

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認為,隨著我國經濟進入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綠色轉型也進入攻堅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傳統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面臨技術升級、資金投入、市場競爭等多方面的挑戰,部分企業轉型意願不強、能力不足;一些地方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存在“陣痛”,需防範“未立先破”風險。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有利於搶佔未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賀克斌説,要大力推動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紙等高耗能行業綠色轉型,加大節能降碳改造力度,優化産業佈局和資源利用,推廣資源循環生産模式,發展再生資源産業,提升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的利用水平。

點“綠”成“金”

高新低碳産業活力迸發

在首都北京一處繁華街角,90後車主王磊駕駛著他的新能源車正準備倒車入位。只見他輕輕按下手機上的泊車按鈕,新能源車如同長了透視眼一般,自動識別出車輛輪廓和車位位置,轉向、倒車、前進,每一個動作都流暢而準確,最後穩穩地停進了狹小的車位中。周圍的人發出陣陣驚嘆,紛紛拿出手機記錄,王磊則是一臉輕鬆,享受著這份由科技帶來的悠閒與愜意。

“和傳統油車相比,新能源車更像是一個智慧化、人性化、無所不能的大玩具,帶來全新駕駛體驗,而且充電越來越便利,費用也便宜,解除了車主的後顧之憂。”王磊告訴記者,新能源車所展現的不僅是技術的飛快更新迭代,更是對未來出行方式的一次深刻變革。

今年7月份,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51.1%,月度零售銷量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汽車行業將加速向電動化、智慧化轉型,未來將被賦予更多可能。”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窺一斑而知全豹。如今,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為代表的“新三樣”成為我國新的出口增長點。作為“生力軍”,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也為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王毅説,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由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催生形成的綠色生産力正蓄勢待發,新能源、新材料、電動汽車等産業蓬勃發展,正重塑全球競爭格局,確立我國新競爭優勢。

《意見》提出,到2030年,節能環保産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我們要加快打造一批綠色低碳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綠色基礎設施,構建完善的綠色産業鏈和供應鏈。”賀克斌説。

上“雲”賦“智”

數字化協同提速

青島啤酒廠是一家擁有120多年曆史的老廠。一家老廠如何走出綠色發展的新路?

“作為‘燈塔工廠’,我們在進行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同時,也在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積極探索,比如從2021年3月份開始100%使用‘綠電’。2023年,我們獲評‘國家綠色工廠’。”青島啤酒廠副廠長趙維成説。

在該廠智慧製造數字中心的大屏幕上,釀造、包裝、倉儲等環節的實時生産數據一目了然。趙維成告訴記者,近三年,工廠的碳排放降低了48%,智慧生産線單日平均産量提升了60%,成品出庫效率提高了50%。

當前,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在賦能綠色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我們自主創建了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結合系統改造可實現節能20%以上;自主研發了循環水泵AI控制裝置及淺層地熱能系統節能診斷專用設備,服務綠色能源開發利用。”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四勘探隊隊長李海波表示,今後將積極落實“雙碳”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相關産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

面對時代潮流,各地各部門紛紛採取政策舉措,推進産業數字化智慧化同綠色化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等在電力系統、工農業生産、交通運輸、建築建設運行等領域的應用。

專家表示,近年來,各地在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方面,初步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應用場景和典型案例,但總體來看,仍面臨管理機制不完善、技術體系不健全、標準規範不統一等挑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産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日前,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組織編制了《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實施指南》,為各地區、各行業進一步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指導。

對此,專家表示,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推動各類用戶“上雲、用數、賦智”,支持企業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推動綠色低碳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既有設施節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舊小散”設施。引導數字科技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助力上下游企業提升減碳能力,穩步完善綠色製造體系,打造綠色生産力。(記者 劉坤 通訊員 劉曉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