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朝著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紮實邁進——寫在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公開發佈之際

2025-02-24 08:1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伴隨春的氣息,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公開發佈。

大棚裏,甜瓜藤蔓匍匐向前。“中央一號文件舉措實、含金量高,專門提到‘發展鄉村特色産業’,種好甜瓜,大傢伙兒更有底氣。”山東嘉祥縣金屯鎮薛韓村黨支部書記韓耀海説。

春灌正忙,春水潤田。“好政策送實惠,種糧吃下‘定心丸’。”近日,山西大禹渡灌區開機放水,芮城縣大王鎮張村種糧大戶陶帥忙澆地,小麥喝上了今春“第一口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一步一個腳印,把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奠定基礎。”

中央一號文件,承載億萬農民美好期盼。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十三個中央一號文件,傳遞了強農惠農富農的鮮明信號,描繪了2025年“三農”工作任務書、路線圖。春到田間,廣大農民和基層幹部凝心聚力壓茬幹,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闊步向前,朝著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紮實邁進。

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更穩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的重點任務。

縱觀這13個中央一號文件,糧食始終是關鍵詞。“這充分體現了保障糧食安全在‘三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農經所研究員王秀東分析,從外部看,國際糧食供應鏈面臨極大不確定性,從內部看,極端天氣頻發、消費結構升級等疊加,糧食供求緊平衡態勢長期存在,糧食生産年年要抓緊。

看數量,夯實穩産豐産基礎。

查墑情、看苗情,河北省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廊坊試驗站站長王瑞華時不時到田頭轉一轉,“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主攻單産和品質提升’,這是保豐收的關鍵舉措。今年我們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打造小麥高産田。”

從去年的“實施糧食單産提升工程”,到今年的“進一步擴大糧食單産提升工程實施規模”……中央一號文件連續聚焦“單産提升”。農業農村部將瞄準玉米、水稻、小麥、大豆、油菜五大重點作物,集成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讓大面積單産提升技術真正落到田間地塊。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

“我們正在建4座泵站,讓農田旱能澆、澇能排。”山東德州市陵城區小馮家村黨支部書記馮德橋説,“據估算,高標準農田裏的小麥和玉米能增産8%,我們爭取早建成、早受益。”

去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增加525.8萬畝,對增産貢獻近兩成。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繼續堅持量質並重,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護好“飯碗田”。

看質量,激發提質增效動能。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並從“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細化實化。

在湖南龍舟農機股份有限公司車間,一台臺高性能水稻拋秧機交付,“跑”向春耕一線。“企業點單,院校接單,協同攻關,新機型顯著提升了丘陵地區秧苗栽種效率,預計今年有望推廣1500台。”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宋建農介紹。

農機升級,糧食生産增效率。目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3%,今年農業農村部門將聚焦大型高端智慧、丘陵山區兩個主攻方向,加力攻關研製一批標誌性産品。

優化結構,食物供給更多元。“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江西遂川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焦丁華説,縣裏推廣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種“中油早1號”,擴大優質油菜種植面積。

統籌生産與生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2024年,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42.6%,比2022年提高1.3個百分點,農業綠色底色日益鮮明。“下一步,深入開展科學施肥增效行動,強化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不斷拓展糧食安全邊界。”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從農業農村發展迫切所需、農民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入手,對“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産業”“著力推進鄉村建設”“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等進行部署。

讓産業興帶動百業旺。

木偶演出、古琴表演、國風吟誦……在浙江平陽縣坡南歷史文化街區,古建古橋相映成趣。

“推進鄉村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必須提升特色化、精品化、規範化水平。”平陽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負責人表示,自2024年10月運行以來,坡南歷史文化街區已累計吸引遊客約300萬人次。

大力發展綠色、特色農産品種養,推進農産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這些新産業新業態,蘊藏新機遇。下一步,農業農村部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加力推進鄉村産業提質增效。

讓和美鄉村建設更紮實。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從“統籌縣域城鄉規劃佈局”“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4個維度部署鄉村建設。

打開水龍頭,清水嘩嘩流,河北元氏縣東于科村村民董彥輝喜滋滋,“家裏通了自來水,安上了智慧水錶,吃水方便多了。”

“我們將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分類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供水規範化建設,預計到今年年底,180個村莊將完成提升改造。”元氏縣水利局局長李進輝説。

讓鄉風煥發新氣象。

“開船了!”吆喝聲、鼓聲響起,手拿竹篙的“船夫”舞起來……湖北十堰市鄖陽區城關鎮翻山堰村第三屆“村晚”熱鬧開演。

“舉辦‘村晚’,農民演、農民看、農民樂,鄉親們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城關鎮鎮長趙雪説,“我們全力把篝火晚會、‘村晚’辦得更出彩,為鄉親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如何加強文明鄉風建設?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列出任務清單——“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加強鄉土文化能人扶持”“加強鄉村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等。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入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增加各類“村字號”文體活動供給,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讓農民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

説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興農富農長期是中央一號文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農民增收入,依然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的目標之一。

2024年,農村居民收入名義和實際增速比城鎮居民分別快2.0個和1.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但與此同時,農民持續增收面臨壓力,如何保持好勢頭?

兜底線,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防止思想鬆懈、工作鬆勁”。

醫保部門推送預警信息,村幹部第一時間入戶排查……河北館陶縣閆沿村村民閆慶勇住院治療,花費較多。縣里落實防貧保險救助2.29萬元,為他的妻子申報鄉村公益性崗位。“我們將強化部門協同、信息共享,做好監測對象的精準幫扶。”館陶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蘇雲介紹。

今年將統籌建立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強化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的開髮式幫扶,加強社會救助兜底保障。

強支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奔縣”“鄉遊”帶火了日子。春節假期,湖北秭歸縣兩河口鎮香龍峽谷旅遊景區人流如織。“農家菜特別受歡迎,我7天掙了近2萬元。”這裡的飯館香龍山居的老闆何勇説。

農民收入由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産性收入以及轉移性收入等組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準施策,提出了“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民宿經濟”“推進家政興農行動”“因地制宜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等實打實的舉措,為農民增收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增動力,著力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

“公司建有育種基地6000余畝,自主研發了4個品種。”甘肅金浪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樊玉平介紹,企業遇到資金週期困難後,中國農業銀行武威分行及時提供了“結算e貸”110萬元,審批快,還款方式靈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人地錢”要素。解決“錢從哪兒來”,提出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破解用地問題,提出管好用好農村資源資産;化解人才瓶頸,提出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加強農民技術技能培訓。

一年之計在於春,奮楫前行加油幹。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的各項舉措落實落細,凝聚起億萬農民奮進的力量,為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積蓄澎湃動能。(記者 王浩 鬱靜嫻 鄧劍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