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民生改善 新一波“民生紅包”,請查收!
發展向前,民生向暖。2024年,民生保障紮實穩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1%,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社會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代表委員們表示,老百姓關心的一件件民生小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個個“民生紅包”,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把政策落實落細,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先看就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讓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
“要針對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不同就業群體特點,動態匹配技能培訓服務;深入整治虛假招聘信息、就業歧視等突出問題,維護勞動者權益。”遼寧省鞍山市委書記王忠昆代表説。
今年以來,相關部門以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出臺一系列舉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8部門部署開展2025年春風行動,加強對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支持;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將加強對勞動者權益保障,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參保機制。
再看醫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王建安委員建議,加緊培養縣域全科醫生,將定向培養與人才下沉結合;以基層普查篩查為基礎,加強疾病早診早治保障。
新版醫保藥品目錄今年1月1日起施行,共增加了91種藥品。目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已在2188個縣(市、區)推進,到今年底,90%以上的縣將建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如何老有所養?“社區養老在養老體系中具有重要的依託作用。”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東山街道東經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丹丹代表建議,加強社區志願養老服務,發動更多的志願力量加入到社區服務中,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有條件的可完善升級小區各類生活設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務。
代表委員們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隨著更多惠民政策舉措出臺落地,我們一定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百姓的笑容更多、心裏更暖。(記者 申少鐵、胡婧怡、齊志明、王雲杉、周歡、向子豐、馬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