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見“青”心:住房、教育、婚育,你關注的這些事兒如何解?

2025-03-10 07:3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題:一見“青”心:住房、教育、婚育,你關注的這些事兒如何解?

新華社記者任沁沁、董博婷、唐健輝

“好房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紮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發放育兒補貼”等報告內容一舉衝上熱搜……住房、教育、婚育,這些青年們關注的問題,全國兩會給出答案。

青年眼中的“好房子”

“這座城市裏的萬家燈火,希望也有屬於自己的一盞。”擁有一個適合且穩定的住所,是許多青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今年兩會,“好房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範,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什麼是青年眼中的“好房子”?“上班近”“公共設施全”……28歲的快遞員小張的目標,就是在大城市努力奮鬥,在老家給爸媽買上“好房子”。

9日下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説:“大家希望住的房子層高能高一點,通風、採光能好一些,密閉性、隔音性能夠強,室內空氣能夠潔凈、溫度適宜,既不乾燥,也不濕冷。近期,住房城鄉建設部在組織編制‘好房子’建設指南,也在修訂住宅項目規範。其中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將住宅層高標準提高至不低於3米。”

倪虹説,建設“好房子”,將重點從立標準、強科技、抓項目三方面抓好落實。

走進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的一處人才公寓,窗明几淨的三室一廳裏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公寓樓下有書社、茶歇室及健身設施……

青年安居夢,政府心頭事。

“蕪湖正加快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針對青年‘安居夢’,廣泛建設人才公寓,為青年人才打造安放身心的港灣。”全國人大代表、蕪湖市委書記寧波提出,有“真金白銀”的大手筆,更要有“真心實意”的小細節,讓租房、購房支持覆蓋面更廣、申請流程更簡便,不斷探索適合青年實際情況的租購方案。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90後”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鳳山鎮峨嵋村黨總支部書記李春燕説,從過渡住房、租房到購房,希望全鏈條為青年安居保駕護航。

數字之光照亮教育未來

教育,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紮實推進優質本科擴容”“推進職普融通、産教融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教育的提法,讓廣大青年學子眼前一亮。

如何更好保障青年人不失學、上好學?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國家助學貸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償還政策將延續實施,預計惠及學生3400多萬人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介紹:“今年將進一步增加‘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招生規模,去年擴招1.6萬人,今年力爭再增加2萬人。”

“教育對於山裏孩子來説是希望,是改變,是走出去看世界的窗口,是回過頭建設家鄉的支撐。”“95後”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拉果鄉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説,如今,數字教育的光也照進來了,深山青年也想擁抱新技術、新未來。

2025年伊始,創新的力量讓年輕人興奮,如何擁抱AI浪潮,向新求索?

在“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説,今年將發佈人工智慧教育白皮書,指導學生適應人工智慧時代。

“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個性化、精準的培養,實現人機互動協同的培養,助力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瞄準加快推進教育智聯網建設。

從象牙塔到職場,怎麼“無縫銜接”?學子們尤其關注。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企業應有作為:“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打造校企地聯合創新平臺,為青年人才提供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生産力的廣闊舞臺。”

“擇一業精一事,不斷更新知識、完善技能,青年人才能與時代同頻共振。”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京開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榆垡收費管理所收費班長王爭説。

加快打造生育友好型社會

這兩日,“發放育兒補貼”一舉衝上熱搜。不少網友留言,期待“快點推進具體舉措”……

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發放育兒補貼’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釋放出用‘真金白銀’支持增強生育意願的信號。”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原黨委書記倪邦文認為,要進一步形成綜合性支持舉措,助力育齡家庭優生優育。

“如今,青年一代更加重視家庭發展和個體全面發展之間的平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建議,積極為青年群體適齡婚育、優生優育、共擔育兒責任創造社會環境和制度條件。

“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提高青年對未來的信心至關重要。”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鄂爾多斯投資控股集團總裁王臻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也要積極探索“産教融合”托育新模式,努力為員工育兒提供暖心支持。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