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應急管理>> 典型案例>> 自然災害類
 
新疆伽師-巴楚6.8級震災情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08月09日   來源: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

    一、基本情況

    2003年2月24日10時03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伽師—巴楚發生6·8級地震,這次強烈地震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新疆境內最強烈的地震。地震波及喀什地區巴楚、伽師、岳普湖、麥蓋提、莎車縣及克州阿圖什市,共計6個縣(市)、37個鄉鎮、931個村(場),災區面積21498平方公里。極震區烈度達到九度,九度區面積268平方公里,八度區面積1200平方公里,七度區面積4300平方公里。受災人口達51萬多人,共造成268人死亡,4853人受傷,其中重傷2058人;19899戶民房倒塌,22101戶民房有不同程度的損毀;死亡牲畜70958頭(只)。423所中小學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災害的影響,其中103所學校嚴重損毀,倒塌校舍3.2萬平方米,造成無維修價值的危房9.2萬平方米;34所鄉鎮醫院受到損毀,損毀面積2.4萬平方米;鄉鎮政府、村委會、七站八所等基層組織用房損毀11.6萬平方米。災區的供水、供電、通訊、橋梁、公路、水利等公用設施也遭到嚴重破壞。根據國家地震災害評估委員會的評估,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71億元。

    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抗震救災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3月28日,溫家寶總理親自到災區視察,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地震當天,國務院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國務院調派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赴災區實施緊急救援。國務院各有關部門也啟動了應急預案,及時組織調運救災物資,給予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其他省(區、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災區各級黨委、政府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有序、高效地開展地震應急和抗震救災工作,迅速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組織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最大程度地減輕了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二、應急措施

    1.應急決策

    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根據國家地震臺網測定的結果,按照預案立即將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震級報告中央和國務院。中國地震局會同總參謀部派出由搜救隊員、醫護人員和地震專家共46人組成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連夜飛赴災區實施緊急救援。在應對這次震級高、烈度強、危害大的地震應急過程中應急決策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務院有關部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啟動了應急預案,應急決策指揮機構完備,職責明確,信息互通,協調有力。

    2.現場應急處置

    根據應急預案,震區的黨委、政府為應急指揮主體,相關部門專業技術人員、部隊、武警官兵和各方支援人員為主要力量,相互協調、配合行動,形成了高效的現場處置工作機制。

    (1)新疆自治區黨委、政府在災區發揮了強有力的領導作用。震後立即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並採取有力措施,開展應急行動。

    (2)基層政權在應急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地震發生後不到兩個小時,喀什地委書記就到達了受災最嚴重的巴楚縣瓊庫爾恰克鄉,並根據預案成立了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在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下,有近千名幹部夜以繼日地進行著救災的組織協調工作,震後2小時,解放軍、武警、公安幹警及兵團等方面共4000余人組成的救援力量趕到災區現場,由於指揮得力,搶救及時,這次地震中被壓埋在廢墟裏的6000多人,絕大多數在兩三個小時之內便被救了出來,10小時內,受傷人員全部被搶救出來,遇難人員全部被清理出來並在當天順利安葬。24小時內,水和食品等第一批救援物資送到災民手中。在全力搶救人民群眾生命的同時,基層黨委、政府在上級援助尚未到達之際,不等不靠,採取果斷措施,及時妥善搶救傷員,迅速組織周邊單位和部門向災區運送糧食、衣物、飲用水、燃煤等各類生活用品,以解災民燃眉之急。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震發當晚,災區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了臨時安置,受傷人員得到及時救治,遇難人員按照民族習俗得到安葬。

    3.應急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方面。針對地震災害的特點,中國地震局于1988年開始編制地震應急預案,近年來,中國地震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先後4次修訂了國家地震應急預案,各有關部門也制定了地震應急的專項預案。新疆自治區政府及各部門和各地區有比較完備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

    (2)物資資金方面。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各自按照部門職責採取了應急行動。民政部派出現場工作組赴災區開展救災工作,並於2月24日晚,從湖北緊急調撥6000頂帳篷,3月4日晚,又從鄭州緊急調運第二批7000頂帳篷,後又向災區調運7000頂帳篷。鐵道部安排了向災區運送救災物資的專列。衛生部于2月27日啟動《全國破壞性地震醫療救護衛生防疫防病應急預案》,並派出防病專家趕赴災區現場指導救災防病工作。財政部根據受災情況,于2月25日向災區下撥1100萬元中央救災應急資金。自治區各有關部門緊急調運帳篷、燃煤、糧食、被褥、衣物等救災物品。

    (3)人員保障方面。解放軍、武警部隊先後派出解放軍官兵2000余人、武警300余人、兵團民兵和公安幹警共2000余人及時趕到災區,參加搶救被壓埋人員和協助有關部門進行工程搶險等工作。新疆自治區有12支醫療隊從各地趕到災區,後來迅速增加到36支,醫務工作者達400余人。他們在災區一線日夜奮戰,救治傷員4000余人,其中傷勢較重者2000余人。在地方、部隊各大醫院,廣大醫務人員忘我工作,救治危重傷病人員500余人。同時,衛生防疫人員及時進行疫病預防和控制工作,加強對飲用水的消毒和環境衛生監測,確保了大災之後無大疫發生。電力部門在震後組織精幹人員晝夜奮戰,很快恢復了重災區的電力供應。當地電信企業全力以赴,迅速向災區調入應急設備,派出骨幹力量,確保災區通訊暢通無阻。全國50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及時趕赴抗災第一線,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積極宣傳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跡,弘揚正氣,鼓舞鬥志,為國內外迅速全面了解災情、援助災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4)技術保障方面。“九·五”期間建設的國家和新疆地震數字監測網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疆數字地震臺網在震後7分鐘就初步判斷出地震參數,為迅速採取應急行動爭取了時間,正在建設中的應急指揮技術系統為初步判斷災情發揮了一定作用。

    (5)專業緊急救援能力保障方面。國家地震救援隊在地震災害現場緊急救援戰鬥中,行動迅速、不怕疲勞、連續作戰、勇敢頑強、善於攻堅,為災區社會穩定、恢復家園起到了積極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6)其他技術保障方面。中國地震局和新疆地震局擁有的大量專業儀器設備,在現場開展的地震現場震情監測預報、地震災害損失評估、次生災害源險情排查、房屋安全鑒定、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等工作中起到了技術保障作用。

    4.預警預防

    (1)地震中期預測較為成功。在2003年年初召開的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上,中國地震局就將烏恰和喀什地區列為6級-7級地震危險區。新疆地震局于2003年年初向自治區政府報告,明確提出年內在新疆隨時有發生6級地震的可能,並採取了強化監測等措施。

    (2)預防措施方面。距震中僅20公里的伽師縣龍口村,房屋因採用了木框架結構和木板夾土磚作墻的建築方法,抗震性能大大提高,在這次地震中無房屋倒塌,無一人傷亡。這次受災嚴重的巴楚縣3個鄉,絕大部分為土坯房,無任何抗震措施,加上地處葉爾羌河畔,地下水位較高,地基鬆軟,房屋倒塌十分嚴重,人員傷亡巨大。

    5.外界應急救助

    震後,近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發來慰問電或表示願意提供援助,8個國家的國際救援隊表示他們的救援隊已處於待命狀態,如需要,將立即赴新疆地震災區協助開展救援工作。震後,災區收到日本政府援助3000萬日元,美國政府援助10萬美元,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辦公室援助5萬美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援助200萬港幣,土耳其紅新月會援助3萬美元。國際傳媒對中國政府及時、有序、高效地組織搶險救災和災民安置工作給予了好評。除新疆外,全國各省(區、市)的捐款1.3億、捐物價值0.27億元。在大災發生後,有效地調動國內外的救助資源可為減災和災後重建提供有力的幫助。

    6.災後重建

    3月14日,國務院及時組織召開了抗震救災工作協調會,幫助災區恢復重建。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擔,以地方為主、中央給予適當補助”的救災原則,有關地方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特事特辦,支持災區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確保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重點組織好災區群眾住房的恢復重建,進一步增強這一地震多發區的抗震能力,加快災區的脫貧步伐。在實施效果方面,因災損毀的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迅速修復,對穩定災區社會秩序和群眾的生産生活,提供了保障。地震災害中傷殘病人的醫療費用,由政府全部解決;地震中失去親人的老人和兒童集中到養老院和兒童福利院,由政府負責撫養;因重傷失去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由政府建立扶助基金,實行長期救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