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05年1-8月中小學生急性血吸蟲感染情況的通報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四川、雲南省衛生廳、教育廳:
今年,中小學生急性血吸蟲感染(以下簡稱“急感”)發病人數較多。據全國急性血吸蟲病與突發疫情週報,截至8月5日,全國共報告學生急感89例,佔全部報告病例的40.6%;共發生學生急感突發疫情2起,佔全部突發疫情的67%。為此,衛生部組織血吸蟲病重點省對學生急感病例進行了專項調查,現將調查結果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病例分佈情況
1、地區分佈全部89例病例中,湖北省28例(31.5%),江西省26例(29.2%),安徽省16例(18.0%),四川省9例(10.1%),湖南省5例(5.6%),雲南省4例(4.5%),江蘇省1例(1.1%)。
2、年齡和性別分佈病例中最小的6歲,最大的17歲;小學生68例(76.4%),中學生21例(23.6%)。男性72例(81.0%),女性17例(19.0%)。3、接觸疫水方式因游泳戲水感染55例(61.8%),捕魚撈蝦感染22例(24.7%),洗手、腳感染4例(4.5%),放牧與割草感染4例(4.5%),其他方式感染4例(4.5%)。
(二)接觸疫水時間、發病時間及感染地點
89例學生接觸疫水時間是3月-7月,最早為3月,最晚為7月2日,高峰在5月-6月(佔76.4%);發病時間在4月-7月,最早為4月24日,最晚為7月30日,高峰在6月-7月(佔89.9%)。從接觸疫水到發病的間隔時間為20-75天。感染地點主要是在江灘、湖灘、外洲、溪河、溝渠等。
(三)學校開展健康教育情況
發生急感的學生分佈在59個中小學校。其中13個中小學校(佔22.0%)沒有開展血防健康教育,其餘學校均開展了血防健康教育。開展健康教育學校的學生均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血防知識教育活動。
(四)感染地點警示標誌設置情況感染地點共有68個,其中11個(佔16.2%)感染地點沒有設置警示標誌,其餘感染地點都設置了警示標誌。
(五)感染地點開展查滅螺情況在68個感染地點中,9個(佔13.2%)感染地點未開展查滅螺工作,3個(佔4.4%)感染地點只進行了查螺,尚未開展滅螺工作。其餘地點均進行了查滅螺工作。
二、發生學生急感病例的原因分析
經過對89例學生急感病例進行個案調查和分析,發現健康教育不到位是導致學生急感發生的最主要原因。雖然疫區大多數中小學校開展了血防健康教育,但不少學校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血防健康教育流於形式,血防知識課缺乏生動,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加之學生自製力較差,對血吸蟲病的危害認識不深,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接觸疫水而被感染。除此之外,查滅螺工作不細緻,導致部分陽性螺點未被發現和及時處理,部分地區沒有在疫水地點設立警示標誌,也是導致學生急感發病較多的主要原因。
三、加強和改進學生血防工作的意見
此次中小學生急感病例調查,暴露出各省學生血防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也進一步提示中小學生急感防控工作仍然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急感防控工作的重點。為了做好學生血防工作,減少中小學生急感病例的發生,各地衛生、教育部門應密切配合,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切實做好中小學生血吸蟲病健康教育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切實按照《教育部、衛生部關於加強學校預防控制血吸蟲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衛疾控發〔2005〕37號)要求,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各省教育、衛生行政部門應于近期組織對疫區中小學校開展血防健康教育的情況進行明查暗訪,對血防健康教育沒有開展或開展不到位的學校,給予通報批評。對於未按照上述文件精神開展學生血防健康教育工作而導致疫情發生的單位和責任人,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有關規定,追究其相應的責任。為了配合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衛生部與教育部將儘快組織製作適合中小學生特點的健康教育教材和教具,及時提供給疫區中小學校;並組織開展中小學校血防健康教育師資培訓,以保證健康教育的質量。衛生部和教育部將適時組織督察組,對各地中小學生血防健康教育工作情況進行專項督察。
(二)認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各級血吸蟲病防治機構要組織有關人員對轄區進行深入細緻的梳理,查找薄弱環節並及時處理。首先,應加強對易感地帶的查滅螺工作,發現陽性螺點要及時處理。未開展滅螺工作的地區要立即行動起來,特別是在近年發生過急感病例的區域,進行一次全面的滅螺、滅蚴工作。其次,對易感地帶進行逐一排查,未設置警示標誌的,要儘快設置。此外,要切實做好基層血防人員和疫區鄉村醫生及其他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血防知識和技術培訓,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誤診、漏診。要嚴格按照急性血吸蟲病疫情週報制度的要求,認真做好急性血吸蟲病的報告工作,不得瞞報、漏報。衛生部將於近期組織有關人員對重點地區血吸蟲病防治工作進行明查暗訪,對於防治工作不力的地方將予以通報批評,並責令有關部門給予處理。
二○○五年十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