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集思廣益 社會整合財力
2010年以前完成5486個一類貧困村的扶貧攻堅
“現在,每家門上都挂著縣、鄉幫扶幹部的名字,村裏通了路,建起遠程教育輔導站,家家養起二元雜交豬,村東頭正在為貧困戶建移民新村——我們也開始‘基本建設’了!”貴州思南縣冬瓜溪村村委會副主任、土家族農婦曠忠秀對記者説起村裏變化時十分興奮。這變化來自貴州目前正在全省開展的“整村推進”扶貧工程。
貴州省經過多年扶貧,貧困人口已減少到277萬人,他們大都集中在扶貧難度大的石山區、深山區和高寒山區,13973個貧困村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貧困人口,其中5486個一類貧困村是扶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今年,貴州省委、省政府進一步調整扶貧工作,面對貧困人口“大分散、小集中”,扶貧資金有限的情況,集中人、財、物,首批在1100個一類貧困村展開予以全面支持的“整村推進”扶貧工程,並計劃今後每年“整村推進”1000個以上一類貧困村,2010年以前完成所有一類貧困村的扶貧攻堅。
與以往扶貧工程往往由縣、鄉政府替農民確定種植養殖規劃不同,這次“整村推進”首先要求全體村民參與,作好村級規劃。記者在高寒山區的納雍縣採訪看到,實施“整村推進”的村都有一個由黨員、村幹部、技術能手、婦女代表等10余人組成的村扶貧中心組,由他們組織村民討論,徵求每家農戶意見:村裏種什麼,養什麼?哪築渠,哪修路?每個村都列出二三十個項目,然後每家派出代表依次對最渴望的幾個項目投票。
這個辦法極大地激發了村民們改變現狀、建設家鄉的熱情。納雍縣羊場鎮核桃寨村開大會投票表決項目,全村418戶,規定一家只能一人參會,結果來了580多人。村民説這是歷年來參加人數最多的村民大會。縣裏請專家給每個村做規劃時,在大産業政策框架下,依次安排村民意願最集中的項目。
在扶貧資金使用上,貴州改變以前“部門切塊、專項戴帽”,均衡分散投入的辦法,凡是用於農村的交通、水利、林業、衛生、教育經費及各項扶貧資金,均集中投向“整村推進”項目村。省政府今年撥給每個項目村2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加之各個渠道的專項資金,每個項目村得到幫扶資金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元。記者在很多“整村推進”項目村看到,不到一年時間,這些村就初步實現了“三個基本”———改善基本的生産生活條件、開闢一條基本的增收門路、提高貧困人口的基本素質。
貴州全省派出近萬名幹部進村入戶,13名省委常委和副省長對口幫扶13個一類貧困鄉鎮,在每個“整村推進”項目村都有一名科級幹部長期駐村。省委規定,鄉、村不脫貧,幹部不脫鉤,全省上下正齊心協力推進這一扶貧工程。 (記者 孫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