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廣州首張社會保障(市民)卡交到市民手中;與此同時,廣州市電子政務數據中心正式啟用,市民電子郵局開通試運行,三件好事一齊上演,標誌廣州從此步入“e時代”,市民將享受到“數字化生活”的種種好處。
據了解,廣州市第一批市民卡向廣州市商業銀行2000多名員工發放。廣州市信息化辦公室主任謝學寧介紹説,明年春節後才向普通市民推廣使用。屆時,凡醫保參保人都可在商業銀行的市內網點申領。按照規劃,三年內社保市民卡有望惠及300萬市民;五年內,市民卡預計可發行至600萬張。
一張小小的市民卡,將帶領市民走進方便快捷的數字生活。謝學寧笑説,“一卡在手,走遍全城無憂”。市民卡雖小,但容量為16KB,可以存下超過1.6萬字符的內容,是市民“電子身份證”和小型記名“電子錢包”,記錄著每個人的基本信息。只要擁有一張市民卡,可以享受勞動就業、社會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計生、電子政務、社區服務、圖書館借書等各種政府或公共服務,支付一些公共服務費用,免去隨身攜帶各種證件的“周身都是證(卡)”之苦。
目前,市民卡將首先應用於醫療衛生方面。首批試點應用範圍將覆蓋34家醫保定點醫院和36家藥店。今後,每個醫院的診療卡和市民的醫保卡,都將被市民卡取代。市民去不同的醫院看病,將再也不必“換個地方換張卡”。
辦卡的收費原則是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按照成本價收取。謝學寧説,每張市民卡的成本費用是20元。從市民申請之日算起,約20天后申請者便可領到市民卡。市民卡若遺失或被盜,可以立即用電話或書面挂失。
作為配套工程的“市民電子郵局”與社保(市民)卡同期啟動。市民打開郵箱,可查到社保、醫療、煤氣水電費的詳細賬單,還可以查到個人所得稅扣稅情況。(記者/李慧燕 通訊員/彭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