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府建設>> 電子政務
 
媒體化運作能夠對政府門戶網站建設起到促進作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18日   來源:《信息化建設》雜誌網站

媒體化運作對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的促進作用

——“中國•成都”網站建設的幾點思考

李金兆 徐霽 張緩

    2006年,“中國•成都”網站的建設進入了第五個年頭。2001年6月,“中國•成都”網站剛剛開始籌建時,政府網站究竟該如何發展,沒有成型的模式可供借鑒,也沒有完整的規劃,一切都需要在建設中摸索前進。五年來,“中國•成都”網站先後經過了五次改版,積極摸索和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可以説,網站逐步完成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逐步由“硬”轉向“軟”,不再停留在硬體及系統的建設上,而更注重加強“軟工夫”的錘煉,成為政府整合信息資源、與公眾交互的重要媒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

  一、打造職業團隊,引入媒體化專業化管理理念
  目前,很多政府網站的建設者是技術人員或轉型的技術人員,導致政府網站缺乏親和力,既不能充分整合梳理政務,又不能做好政民互動溝通,得不到公眾的關注,陷入自娛自樂的尷尬境地。“中國•成都”成立之初,也僅有幾位技術人員從事網站建設。在“中國•成都”的後續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按照媒體方式組建團隊,逐步完成團隊的轉型。
    從2003年起,我們就開始逐步招聘中文、新聞相關專業並具有媒體從業經驗的人員擔任網站編輯。2005年,我們專門從外地引進了一名具有多年媒體從業和管理經驗的高級編審擔任“中國•成都”的主編並負責全面工作,同時聘請了《成都日報》等黨報媒體的幾位資深編輯擔任“中國•成都”網站的顧問,重新組建了網站建設團隊,完善了網站編審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了編務會制度,並在工作中結合政府網站的特點,通過業務培訓和案例分析會加強對人員的培訓,按照媒體化方式對編輯隊伍進行管理。目前,“中國•成都”的全體編輯均在進行新聞類相關專業的學習和參加職稱考評,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一隻具有媒體操作理念的專業化建設隊伍。
    在“中國•成都”網站建設中,團隊的轉型充分反映了我們對政府網站轉型的理解。政府門戶網站不僅僅是信息化,屬於電子政務的範疇,更重要的,它是一個更具現代意義的流媒體。從最近中辦和國辦對政府門戶網站的重視,到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出臺的一系列對網站的管理規定,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必須有一支專業的團隊才可以保障政府網站規範、健康的建設發展。

  二、密切政府政務,高屋建瓴,以政治家胸懷辦網
    政府網站代表了政府的聲音和形象,是政府面對公眾的網絡服務平臺,建設政府網站必須要有“政治家辦網”的覺悟,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兩個服務”,即“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務政府、服務社會”來開展工作。在“中國•成都”的建設中,我們將流程意識和專業意識放在首要位置,為促進成都市規範化服務型政府的建設發揮出重要作用。
    為深入了解政府工作流程,做好政府網站的服務,我們多次組織了對各政府部門業務流程的調研,並積極參與到政務工作中去。如“中國•成都”派一名工作人員常年入駐市長公開電話辦公室,配合市政府辦公廳及其職能部門,完善規範“市長信箱”的處理流程,並積極參與到工作流程中去,協調相關方方面面工作。此項工作每年都得到市政府辦公廳的表彰。
    我們將熟悉和了解市政府工作重點和熟悉政府工作流程作為網站建設工作的首要前提和依據,並在網站建設過程中進一步深入了解政務工作,基本形成“熟悉政務→著手策劃→合作共建→互動反饋→進一步熟悉政務”的良性建設模式。如我們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立了城鄉一體化、為民辦實事、成都産業信息發佈、建設規範化服務型政府、成都市“十一五”規劃、成都市循環經濟等一系列專題,並主動策劃專題活動,加強政府與公眾的良性溝通,使政府網站成為政府中心工作決策與宣傳的窗口,成為政府施政闡釋與溝通的平臺。

  三、實現媒體聯動,按現代流媒體的理念辦網
    目前,傳統媒體還是公眾了解政府重大決策、了解最新政策的主要途徑。政府網站作為公眾服務平臺,不能無視公眾的現有習慣,而應加強與傳統媒體的互動,吸收媒體經驗,充分發揮網絡流媒體的優勢,使政府網站真正為公眾所接受,逐步成為公眾了解政府工作的主要途徑。
    一方面我們積極借助傳統媒體宣傳政府網站,如在《成都日報》上開闢“市長信箱”專欄,定期反映並跟蹤報道“市長信箱”對問題的解決情況,起到宣傳政府網站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政府工作的報道中去,以政府網站的獨有優勢去影響傳統媒體。如我們進行了成都居民用氣價格聽證會、市政府新聞發佈會等網上圖文直播活動,及時公佈會場發言及答記者問等現場內容。會後,傳統媒體可從政府網站獲取最全面、最權威和最及時的信息資料。
    現在不少媒體主動與我們聯絡,希望能通過政府網站的平臺進行更好的宣傳報道。如2006年3月,《成都日報》主動與我們聯辦“創文明城市”專欄,共同徵集並公佈社會上的各類不文明現象,並將記者採訪和市民對話搬到網上進行直播。這種以網站建設影響和帶動傳統媒體、促進政府公共服務的模式,是“中國•成都”的一個特色,做到了在傳統媒體上經常看到“中國•成都”的影子,聽到“中國•成都”的聲音。

  四、以公開促服務,推動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建設
    媒體的重要作用是傳播公開,透明參與,我們從公開和傳播的角度入手理解政府的政務公開,進而推動這項工作。網上績效考評是“中國•成都”通過網站建設促進政務工作的一個顯著例子。2005年,“中國•成都”設立了績效評價欄目,公佈每個部門建設規範化服務型政府的要求,並接受公眾的評價,聽取公眾的意見。相對於傳統政府關起門來自我評價的方式,網上公開的績效考評無疑是對政府向規範化服務型政府轉型的有力推動。
    政府網站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在於對政府工作的反映和延伸。為了促進政府網站建設,加強網站政務公開和網上辦事服務,我們組織專門人員根據2006年《成都市政務公開內容目錄》,對全市各政府部門需要公開而沒有公開的信息進行了全面梳理,包括各種行政審批事項,然後提交辦公廳等相關主管部門。通過這種清理工作,我們明確了網站建設的下一步工作,取得了主管部門的重視,並進一步促進了各部門開展政務公開和網上辦事工作的力度。

  五、發揮網媒優勢,探索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新思路
    “中國•成都”網站于2002年1月正式開通時,同期開通了“市長信箱”,從最初的年幾百封,到現在年1萬多封,政府網站已經成為政府與公眾溝通的一個重要通道。為了更好地打造政民互動的網上通道,“中國•成都”建立了“和諧成都”版塊,整合了公眾網備受市民關注的市長信箱、市長熱線、民意徵集、網上信訪、市民話題、提案評議、公眾監督、績效評價、網上投票、和諧論壇、聽證會、對話以及各類專題活動等互動內容,旨在為社會公眾打造建言獻策、諮詢投訴、監督批評政府的網上綠色通道,同時為政府提供了解民情、民意,接受監督的窗口,加強政府與民眾的溝通和互動,增加政府和公眾之間的對話,進一步加強成都公眾信息網作為成都市門戶網站的影響。
    從2005年下半年起,“中國•成都”先後就交通、就業、創建文明城市等市民關心的熱點話題,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領導進行在線對話直播,開展“促進城鄉充分就業”金點子徵集等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熱切關注和參與,加強了政府與公眾的良性溝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單獨將政民互動的內容整合為網站的一個大型獨立版塊,應該是我們對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定位的一個重新認識,也是對政府門戶網站功能的一個探索。在政府門戶網站能夠基本實現網上政務公開和網上辦事後,政府會充分利用門戶網站這一現代流媒體和主陣地,對話公眾聽取民聲,闡釋政策疏解社情,廣聚民智科學決策,致力於建設規範化服務型、公開化透明型政府。政府門戶網站對政民互動這一領域的積極探索,將是今後政府門戶網站建設與發展的一個方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